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11506)

作品数:50 被引量:757H指数:19
相关作者:李栋梁王澄海崔洋陈仁升卿文武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积雪
  • 13篇气候
  • 10篇青藏
  • 9篇日数
  • 9篇积雪日数
  • 8篇青藏高原
  • 5篇气候变化
  • 5篇环流
  • 5篇季风
  • 5篇大气环流
  • 4篇雪深
  • 4篇遥感
  • 4篇气温
  • 4篇覆冰
  • 4篇冰川
  • 3篇低频
  • 3篇冻土
  • 3篇水文
  • 3篇气候模式
  • 3篇气象

机构

  • 24篇南京信息工程...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沈阳区域气象...
  • 3篇中国电力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宁夏气象服务...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扬州大学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黑龙江省气候...
  • 1篇沈阳区域气候...

作者

  • 20篇李栋梁
  • 9篇王澄海
  • 6篇崔洋
  • 4篇卿文武
  • 4篇王颖
  • 4篇陈仁升
  • 3篇车涛
  • 3篇赵春雨
  • 3篇赵晓萌
  • 3篇靳双龙
  • 2篇惠英
  • 2篇秦甲
  • 2篇何丽烨
  • 2篇曲巧娜
  • 2篇王芝兰
  • 2篇刘时银
  • 2篇叶柏生
  • 2篇程国栋
  • 2篇严晓瑜
  • 2篇陈光宇

传媒

  • 18篇冰川冻土
  • 8篇高原气象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Resear...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气象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Advanc...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第八届全国优...

年份

  • 1篇2014
  • 9篇2012
  • 16篇2011
  • 8篇2010
  • 17篇2009
  • 3篇2008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61-2007年辽宁省降雪量和降雪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17
2011年
利用辽宁省52个站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量、降雪天气现象资料提取出了逐日降雪数据,分析了近47a(1981—2007年)的年降雪量和降雪日数的空间分布、长期变化状况、突变和周期性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的降雪量和降雪日数是在1月达到最大值.近47a降雪量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降雪日数明显减少,平均每10a减少1.6d,降雪日数的显著减少主要表现为微量降雪和小雪日数的减少,尤其是微量降雪日数.辽宁省的降雪量不存在明显的突变点,降雪日数有明显突变,突变时间为1988年.降雪量和降雪日数都存在着6~8a的周期.
王颖赵春雨严晓瑜李栋梁
关键词:降雪量
1970-2000年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冰川变化被引量:49
2008年
运用多光谱遥感资料监测冰川变化已成为冰川研究的有效数据源,分析了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念青唐古拉山峰区1970年冰川及Landsat ETM+(2000)解译的冰川分布.结果显示,念青唐古拉山峰区共有870条冰川,30a来冰川面积减小了5.7%,冰储量减少了7%;其中,冰川面积1~5km^2的冰川退缩的贡献最大,占总面积退缩量的56.7%.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与西北坡的退缩幅度稍有不同,东南坡冰川面积减少了5.2%。西北坡冰川面积减少了6.9%.西北坡的拉弄冰川长度减少了(305±36)m,年退缩率为(10.2±1.2)m·a^-1,面积退缩为2.6%.当雄气象站的资料表明,冰川退缩主要受温度持续上升的影响,尤其是1985年以来的温度快速上升的影响.对处于西北坡冰川体积变化分析表明,冰川体积减少可能是导致纳木错湖水位上升、水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上官冬辉刘时银丁良福张世强李刚张勇李晶
关键词:冰川变化LANDSAT
1951—2006年黑龙江省积雪初终日期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09年
利用黑龙江省1951-2006年积雪初终日期资料,采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积雪初终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多年平均有5.5个月的可积雪期,积雪初日北早南晚,南北相差1个月;终日南早北晚,南北相差1.3个月.积雪初日推后1.9d.(10a)-1,终日提早1.6d.(10a)-1.积雪初/终日期的退后/提前主要在较低纬度的平原地区.
李栋梁刘玉莲于宏敏李永生
关键词:EOF
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温周期变化与突变分析被引量:57
2010年
利用青藏高原地区自1956年建站以来126个站的逐月平均温度与北半球温度距平序列,分析了高原地区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利用相关方法研究了高原温度分布型的变化特征。通过Mann-Kendall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高原内部不同区域温度周期变化和均值突变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温度突变存在空间上的不一致,1980年代和1990年代均有突变发生,高原东部、东南部突变较早,北部、西北部和西部次之。高原南部的突变时间最晚。均值突变和周期变化并不是同步一致的,两者在空间分布上没有必然的联系。最后,通过温度变化的对比分析,讨论了其预测结果和实际观测的差异。
吕少宁李栋梁文军王磊刘蓉王欣
关键词:青藏高原温度全球变暖气候突变
基于不同积雪日定义的积雪资料比较分析被引量:37
2009年
利用天气现象定义与积雪深度定义两种方法对全国884个台站的积雪日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分别整理出每一台站各个积雪年的积雪日数、积雪深度、初终雪间隔日数3个要素的两套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及新疆地区,两种数据差别不大,但在东北及青藏高原两套数据的差别较大.在积雪日数的比较中,两种数据在东北及青藏高原的差别基本都在10d以上,积雪深度的差别在0.4cm以上,初终雪间隔日数的差别以青藏高原最明显,大部分地区的差别在15d以上,甚至有达到30d以上的区域.对青藏高原东北边坡代表站的积雪平均值进行M-K突变检验发现,积雪深度定义的积雪日数与间隔日数减少趋势略大于天气现象定义统计的数值;而在积雪深度的比较中则相反.两种定义的积雪间隔日数均在1987年出现突变.
安迪李栋梁袁云惠英
关键词:积雪日数积雪深度
RegCM3在青藏高原地区温度和降水模拟能力检验及订正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利用MIROC3.2(hires)模式资料,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10年(19912000年)时间的Kou方案和Grell方案的敏感性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和...
余莲王澄海
关键词:青藏高原区域气候模式
文献传递
气候变化条件下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概率预报(Ⅰ):活动层厚度与地温被引量:16
2011年
对1961—2100年IPCC气候模拟与预测结果进行降尺度处理,得到铁路沿线空间分辨率为1km、时间分辨率为1h的大气边界条件.对铁路和公路沿线钻孔资料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进行空间差值处理,得到水平1km、垂直0.1m分辨率的沿线地下含水(冰)量的二维分布,作为初始条件.考虑气候模型预测误差和空间格网内地形的变化,以Monte Carlo方法产生气温的概率分布,以此作为冻土模型的驱动.对公共陆面过程模型(CoLM)的土壤分层进行细化,使得模型更为细致地模拟多年冻土地表及活动层的水热交换过程.在此基础上,模拟过去40a和未来100a铁路沿线多年冻土路段1km分辨率的活动层厚度概率预报结果,根据沿线观测和考察数据进行分区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的活动层厚度可以反映出不同分区的异同,但是模拟的活动层厚度总体偏小.根据青藏高原1961—2002年土壤表层温度(0cm)和2006年铁路沿线土壤温度观测廓线数据进行验证,发现表层和浅层土壤温度相对误差较小,而深层土壤温度相对误差较大.
杨成松程国栋
关键词:活动层厚度地温冻土青藏铁路
气候变化条件下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概率预报(Ⅱ):活动层厚度与沉降变形被引量:10
2011年
利用土壤表层温度计算Stefan公式中融化指数,并结合铁路沿线地下冰和土体干密度分布特征,由Stefan公式集合预报未来100a逐年最大季节融化深度;利用铁路沿线地下冰和干密度分布特征计算冻土融化时最大沉降量空间分布,与Stefan公式计算得到的活动层厚度变化数据叠加分析,得到未来100a逐年的沉降量空间分布及其置信区间.根据沉降量大小对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进行稳定性分类,用铁路沿线地质勘察结果对预测结果验证,表明模拟结果和目前冻土稳定性有很大的相关性.活动层厚度未来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活动层厚度变化和地下冰分布(尤其是上限附近的高含冰量冻土)是决定沉降量变化的两大主要因素.
杨成松程国栋
关键词:冻土活动层厚度沉降量青藏铁路
新疆北部地区积雪深度变化特征及未来50a的预估被引量:30
2010年
分析比较参加CMIP3计划的全球气候模式,在20C3M下各模式1961-1999年平均积雪深度和观测资料比较的基础上,检验了模式对积雪深度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选用INM-CM3.0和CGCM-T47_1模式对北疆地区未来50 a的积雪变化进行了预估.由于受GCM的空间分辨率和新疆北部地区地形、盆地沙漠下垫面、水汽来源和干旱气候环境的影响,CMIP3模式的GCM在新疆北部地区的模拟能力有限.通过相关系数和均方差误差的双重检验,选取了在新疆地区模拟能力较好的INM-CM3.0和CGCM-T47_1模式的模拟结果对新疆地区未来的积雪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A1B、B1情景下,2002-2050年,总体上新疆北部地区的积雪深度均呈减少趋势;A2情景下,INM-CM3.0、CGCM-T47-1模式在准葛尔盆地地区积雪变化的模拟结果存在差异,但未来40 a新疆地区除天山附近外,积雪深度变化呈减少趋势.
王澄海王芝兰沈永平
关键词:积雪深度气候情景新疆北部
固液态降水分离方法探讨被引量:36
2010年
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在水文循环中是截然不同的,当前大多数水文模型采用临界气温法来分离降雨和降雪,但这个临界值是用户自定的,没有统一的临界值.根据1961-1979年全国643个基本和基准气象站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1980年以后数据库中未标记降水形态而无法应用)来统计降雨和降雪的临界气温值.选取单站降雨和降雪均为98.5%的保证率所对应的日平均气温值,作为固液降水分离的临界气温值,绘制我国范围的临界气温等值线图.同时,引进月降雪比率分离法,判断流域内某月是否有降雪,降雪量多少,但该方法易受站点分布的影响.两种方法可结合使用,后者可以作为前者的辅助.
韩春坛陈仁升刘俊峰阳勇卿文武
关键词:水文过程寒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