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3B147)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汪国林徐正旭秦纪强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红色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及初探被引量:6
- 2015年
- 通过文献综述、专家访谈及现场调研,获悉,当前红色体育缺乏文化自觉。按照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和黑格尔形式逻辑法,探求了红色体育生成途径,明晰了红色体育的上位概念,阐明了红色文化之"道"与现代化之"器"间关系。最后揭示了红色体育的内涵、外延及其当代价值,回答了红色体育"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两个基本问题。
- 徐正旭秦纪强
- 关键词:文化自觉红色体育
-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原则新探——以批评史元典与现代阐释及文化背景为考察中心被引量:3
- 2014年
-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内容浩繁精深,形式纷繁多样,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祖国文化遗产。在当今的文化重构的背景下却遭受冷遇,出现"失语"症状,学生普遍反映冷淡,"批评史"变成"批评死"。对于这种现状,从教学的层面看要转变教学原则:既要注重批评元典也要进行现代阐释,使学生看到其有当下价值;既要注重批评元典也要揭示其诞生的文化背景,让学生觉得其有趣味。在有用又有趣的前提下,学生才会亲近她,批评"死"才会"活"过来,也只有这样,"失语症"才有可能得以解决。
- 汪国林
-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论文学批评史教学原则
- 北宋庆历名僧援儒入佛新内涵及其思想史意义
- 2013年
- 宋初以来,伴随儒学复兴的稳步推进,反佛思潮愈演愈烈,庆历前后达到高峰。为遏制反佛思潮,释智圆、契嵩等方外人士不同程度地援儒入佛,阐其"儒佛互补""言异理贯""儒释一贯"等观点。这些观点在我国思想史上地位重要,不仅为佛教发展赢得空间,加快其中国化进程,且对当时的学术思潮、以"和谐""融合"为特征的民族深层心理的形成,及以三教合一为特征的理学之产生,都影响甚巨。
- 汪国林
- 关键词:儒学复兴
- 《哀挽歌》作者考述
- 2014年
- 南宋类书《锦绣万花谷》将《哀挽歌》作者定为卢多逊,《全宋诗》卷十八也将其著作权系于卢多逊,这实属误收。其作者应是唐人卢延让,其本来诗名应为《哭李郢端公》。理由如下:一、阮阅编《诗话总龟》中收其诗,诗题为《哭李郢端公诗》,他生活年代早于《锦绣万花谷》编撰年代;二、《锦绣万花谷》所收为节录,《诗话总龟》则相当完整,并与《全唐诗》卷七一五收录诗题与诗文一致;三、李郢与卢延让生活时代一致,且长卢延让四十岁左右,在时间上存在卢延让哭祭李郢的可能性;四、从诗歌涉及的地点看,符合李郢的人生经历。其舛误具体过程虽难以详明,但《全宋诗》将晚唐卢延让的《哭李郢端公诗》误为宋初卢多逊的《哀挽歌》则是可以肯定的。
- 汪国林
- 关键词:考述
- 李昉事迹补辨被引量:1
- 2014年
- 李昉身经五代乱世,出仕四朝,曾三入翰林,两拜宰辅,是宋初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其事迹详载于《宋史》卷二六五的《李昉传》,但对其何年中进士语焉不详以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清人吴任臣编撰《十国春秋》卷七五《孟宾于传》主张后晋天福中(936年—944年),同书卷一○八《李恽传》又说为后汉乾祐初(948年—950年)。张兴武先生认为是后晋开运元年(944年)。笔者认为李昉中进士时间应为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即乙酉科考为宜,同榜进士者有名臣王缚,李恽,及李昉好友邓洵美、孟宾于等。其二,李昉对后周旧主颇有君臣之义,对赵宋王朝有一个较长的接纳过程,这也导致他在宋初仕途上颇受颠簸之苦。《宋史·李昉传》只笼统的说:"宋初,加中书舍人。"给人以太祖对李昉一直十分重视的错觉,应予以辨析。
- 汪国林
- 关键词:事迹辨析
- 对红色体育的再认识——以文化自觉为视角被引量:9
- 2015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红色体育研究进行综述。认为当前红色体育的发展还缺乏文化自觉,主要表现为:内涵不清、外延不准,研究方法单一,方向迷失、价值异化。按照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和黑格尔形式逻辑法,明晰了红色体育的上位概念、阐明了红色体育文化之"道"与现代化之"器"二者的关系,得出红色体育内涵,即广义上泛指国际红色文化圈内的一切无产阶级体育文化;狭义上是指中国近代红色文化话语体系下,以西式体育本土化和传统养生体育为手段的体育实践活动。红色体育的外延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红色体育的价值在于"道""器"两方面,前者即坚持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体育方向,后者即为科学借鉴西方体育器物及改造传统器物。
- 徐正旭
- 关键词:文化自觉红色体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