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1MS0203)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宏伟马旭阳吕卫华韩明梅李经纬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集宁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表层沉积物
  • 5篇沉积物
  • 4篇黄河
  • 2篇磷形态
  • 2篇黄河干流
  • 2篇干流
  • 1篇沙尘
  • 1篇沙尘暴
  • 1篇总磷
  • 1篇总铁
  • 1篇吸附-解吸
  • 1篇磷形态分布
  • 1篇解吸
  • 1篇环境意义
  • 1篇黄河表层沉积...
  • 1篇黄河沉积物
  • 1篇黄河口
  • 1篇黄河上中游
  • 1篇硅含量
  • 1篇TP

机构

  • 6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集宁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杨宏伟
  • 2篇吕卫华
  • 2篇马旭阳
  • 1篇杨小红
  • 1篇郭博书
  • 1篇王海
  • 1篇李经纬
  • 1篇韩明梅

传媒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河干流表层沉积物总磷、总铁的含量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测定了黄河干流21个断面表层沉积物的总磷(TP)和总铁(TFe)。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干流21个表层沉积物中TP的含量范围为0.87~1.75 g/kg,其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黄河柳林段(H13)和花园口段(H18);表层沉积物中TFe的含量范围为15.50~31.24 g/kg,其最小值和最大值在黄河柳林段(H13)和三门峡段(H17)。TFe与TP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玛多段(H1)、兴海段(H2)、中卫段(H5)、包头段(H10)、兴县段(H12)、大禹渡段(H15)、三门峡段(H17)、济南段(H19)、黄河口段(H20)的TP与TFe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且方程拟合较好(R2〉0.93),不同断面黄河表层沉积物TP与TFe分布情况与区域环境状况及地质环境条件有关。
杨宏伟马旭阳
关键词:黄河干流表层沉积物TP
黄河口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1Y释放磷主要发生在0~48h,在48~96h内释放很慢,按这样的速度,平均每千克样品Y释放磷70.956mg/a2Y在河水和海水对磷的吸附反应主要发生在12h之内,并且在0~0.5h内迅速吸附,只是海水中吸附反应更迅速。Y在海水中解吸磷的反应在4h解吸量达到了最大点,12h基本达到解吸平衡。
吕卫华杨宏伟
关键词:吸附-解吸
黄河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与释放风险被引量:6
2016年
研究了黄河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特征、释放风险以及人工筑坝给黄河磷循环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河表层沉积物中钙磷(P_(Ca))含量较高,生物可利用磷(BP)[BP=可交换态磷(P_(ex))+铝结合态磷(P_(Al))+铁结合态磷(P_(Fe))]含量较低,在全程2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W(BP)/W(P_(Ca))的比值中,仅有大禹渡段(H_(15))高于0.5,表明H15磷释放强度较大,具有潜在的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风险,而黄河其他河段水体沉积物磷释放水平较低;全程表层沉积物样品中BP含量和总磷(∑P)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黄河中游和上游>下游,而上覆水中总磷(TP)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黄河下游>中游和上游(除H_7段),说明黄河流域广泛的人工筑坝,导致其上覆水从上游到下游的TP浓度明显升高,而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建立使得乌海段H_7总颗粒物(TMP)浓度降到极低点,上覆水中的磷浓度高达到0.1361 mg·L^(-1).
杨宏伟杨小红韩明梅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磷形态黄河大坝
内蒙古沙漠与沙尘粒子中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根据我国中路沙尘暴的影响范围和移动路径,应用颗粒物中磷的连续浸提技术,选择研究了8个站位的颗粒物样品中磷的赋存形态和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粒级样品中无机磷(IP)含量范围在300.16—1916.99μg.g-1,占总磷(TP)比率86.11%—99.84%,TP含量主要受IP控制,有机磷(POrg)含量远低于IP,彼此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沙尘粒子Y1—Y4(呼和浩特,2005年—2010年沙尘暴期间收集)的TP、IP、生物可交换磷(BP)和可交换态磷(Pex)含量远高于沙尘暴源地及沿途地区地表颗粒物,这与沙尘暴源地及影响区域磷污染状况及地质环境条件关系密切;粒径小于57μm的颗粒物样品的TP、IP、PCa含量均高于自然粒径颗粒物样品.
杨宏伟郭博书李经纬
关键词:沙尘暴磷形态
黄河干流表层沉积物铁形态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应用颗粒物中铁的连续浸提技术研究了黄河干流表层沉积物中铁形态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总铁(ΣFe)含量范围在14.01~30.98g/kg,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黄河柳林段(H13)和渤海近海(H21);各形态铁中以残渣态(Fe-6)含量最高,占ΣFe比率92.55%~98.44%,有效态铁(BFe)含量仅占1.56%~6.98%,与ΣFe呈现显著正相关,并且三者含量高低沿程变化趋势一致;有机质(OM)与BFe、铁锰氧化物态铁(Fe-4)呈现显著正相关系,BFe与Fe-4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系,说明BFe含量主要受Fe-4和有机质的控制;黄河水体总颗粒物(TPM)浓度增高,如黄河中游大禹渡段H15和三门峡段H17,表层沉积物ΣFe与Fe-1含量高,TPM浓度降低,如黄河上游乌海段H7和三盛公段H8,表层沉积物ΣFe与Fe-1含量低,说明黄河流域广泛的人工筑坝,导致水体TPM浓度改变,对黄河铁循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杨宏伟吴亚丽马旭阳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黄河
黄河上中游表层沉积物中硅形态分布特征
2016年
研究了黄河上中游表层沉积物中总硅和形态硅的形态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各形态硅中,IEF-Si和CF-Si的占总硅比率较低,最高的是乌拉特Y2段.IMOF-Si和OSF-Si为形态硅的主要存在形式,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②黄河上游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各形态硅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大致是,IMOF-Si >OSF-Si>IEF-Si >CF-Si,但乌海Y1和托克托Y3点OSF-Si含量为该段最高,可能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增多有关.③黄河表层沉积物中总硅总量为2123.99~4727.484mg/kg,最低点和最高点分别出现在玛多X1和柳林Z1.
王海杨宏伟吕卫华
关键词:黄河沉积物硅含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