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880090)
-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3
- 相关作者:孙元涛许建美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现代学术转型与中国教育学的建立被引量:3
- 2010年
-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国子监",中国的现代学术体制也逐渐成型。中国教育学正是在现代学术转型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引进知识、理论,到建构课程,直至进入大学体制完成其"学科建制"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建立的过程,同时也是它与中国教育思想中断、与中国传统文化分裂的历史过程。
- 孙元涛
- 关键词:中国教育学学科建制
- 教育学者如何面对“公共问题”被引量:3
- 2010年
- 当前,为了迎合公共媒体的需要,有部分教育学者开始走公共化写作的路线,成为"公共知识分子"。这不仅无助于教育学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反而有可能进一步冲淡教育学的"专业性"内涵,最终的结局可能是"公共越多,智识越少"。
- 许建美孙元涛
- 关键词:公共知识分子公共媒体
- 教育学学科边界问题的再认识——关于“跨学科研究”的教育学思考被引量:26
- 2010年
- 多学科的"联合",其行动单位依然还是"学科",而不是"学科间"或"跨学科"。困扰中国教育学的核心问题,不是森严的学科边界所造成的思想桎梏,反而是学科边界意识淡漠所导致的"无立场"陈述。教育学学科边界的确立,最核心的问题是教育学者学科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学科认同感的强化。
- 孙元涛
- 关键词:学科边界跨学科学科认同
- 人的“可塑性”与教育——从赫尔巴特到本纳被引量:9
- 2011年
- 赫尔巴特提出人的"可塑性",核心旨趣在于批判宿命论和先验主义自由论,论证人接受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合逻辑地导出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合理性。本纳通过对"可塑性"与"主动性要求"及其相互关系的阐释,论证了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人类实践形式的独特性:教育是一种暗含自我否定力量的实践,"教育的自我终结"恰恰意味着教育的成功;意味着受教育者内在能量的扩充,生存智慧的提升和生命自觉的实现。
- 孙元涛
- 关键词:宿命论生命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