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880077)
-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辛蔚峰李贺伟马焕灵熊懿清刘强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高校信息技术应用成本—效益评估模型建构与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高校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效益评估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其实践,一直没有一个将成本与效益两方面集成在一起的评估模型为高校提供决策依据。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建构了高校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效益评估模型,并从务实角度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应用步骤,期望帮助高校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 辛蔚峰
- 关键词:高校信息技术应用
- 教育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教育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是由评估困难、效用时滞、效益外溢和管理不当四个缘由引起的。教育信息技术从集成应用向结构重组的过渡阶段是生产率悖论的高发期。从管理视域提出"三重景深"策略,从战略规划到结构重组到项目成功,层层细化,期望消解教育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纵深发展。
- 刘强辛蔚峰
-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
- 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学校档次、学历歧视问题刍议被引量:1
- 2010年
-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应聘毕业生"名牌高校、高学历",这些要求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中遭受到学校档次和学历层次的歧视。大部分用人单位将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和毕业院校无限放大,却忽视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落后的用人理念不但会让毕业生丧失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造成用人上的"高消费",这是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使用人单位丧失选拔优秀员工的机会。
- 熊懿清李贺伟
-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学历歧视
- 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的立法问题被引量:1
- 2012年
- 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不仅影响高等教育的走向和发展、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而且也与法治精神和法律价值相背离。立法保障是真正实现毕业生就业平等的重要手段。因此,从立法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主体意识薄弱、法律层次体系不规范、反就业歧视法律缺失的现状,国家有必要通过增强立法主体意识、规范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制定高校毕业生反就业歧视法三方面对就业歧视现象进行法律规制。
- 马焕灵
-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
- 高校信息技术应用过程评估与效益提升策略研究
- 2013年
- 对高校信息技术应用进行评估和管理,不仅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效益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高校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在对高校信息技术应用进行情境、投入、过程和成果四种评估的基础上,明确了高校信息技术应用管理的战略、投资、组织和运行四个关键环节,并针对每个环节提出效益提升策略。
- 刘强辛蔚峰
-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
- 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我国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就业难这一现状,也使就业歧视成为客观事实。目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遭受的歧视现象,主要包括:性别、容貌、身高、年龄、户籍、血型、健康条件等自然属性歧视现象和学校档次歧视、学历层次歧视现象,研究过程中,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上述就业歧视进行现状及原因分析,并从法制、高等院校、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自身这四个层面提出一些能够促进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的建议及对策。
- 李贺伟熊懿清马焕灵
-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
- 大学生因自然属性遭就业歧视的调查与分析
- 2013年
- 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在性别、容貌、身高、血型、年龄、户籍及健康条件等七个自然属性维度遭就业歧视现象进行实证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毕业生因自然属性而遭受的就业歧视比较严重。文章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第一,在国家层面颁布《反就业歧视法》,完善法律救济手段;第二,在企业层面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转变用人理念,增加就业机会;第三,在毕业生层面,大学生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软硬实力,学会依法维权等。
- 杜红
-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自然属性就业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