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6002)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6H指数:8
- 相关作者:张卫东张泽廷高坚任钟旗张秀莉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 多进口中空纤维膜吸收器的流动特性与传质性能被引量:2
- 2006年
- 采用多壳程进口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器测定了在吸收剂分布式进料操作条件下,中空纤维膜器壳程流体停留时间分布,据此分析了吸收剂壳程分布式进料时的壳程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在中空纤维膜器壳程存在返混等非理想流动。同时,针对酸性气体膜吸收传质实验,分析了吸收剂分布式进料操作时中空纤维膜酸性气体吸收过程的传质特性,并与单一进口进料操作时的传质特性作了比较,证明了壳程非理想流动会造成传质效率的下降。
- 张卫东Abdul Hakim高坚
- 关键词:中空纤维膜传质返混
- 膜微孔形态对静态膜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选用了10种具有不同膜结构的板式膜,并以CO2-去离子水或0.1 mol/L NaOH溶液为实验体系,进行了静态膜吸收实验。实验研究了对于不同微孔形态的膜(拉伸孔膜,指状孔膜),膜孔隙率和膜厚度对膜吸收过程传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膜的微孔形态不改变膜厚度及孔隙率对膜吸收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本文最后通过分析拉伸孔膜表面特征,指出了基于指状孔假设的孔隙率影响膜吸收模型也适应于该类型膜。
- 高坚张泽廷任钟旗张卫东
- 关键词:微孔形态吸收速率传质系数
- 酸性气体膜吸收过程中浓差极化被引量:9
- 2003年
- 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吸收器,针对酸性气体膜吸收传质过程,根据浓差极化时存在局部高浓度区的特点,分别进行了SO_2/空气混合气和CO_2/空气混合气中酸性气体的选择性吸收实验。实验测定了SO_2和CO_2两种不同酸性气体在不同浓度吸收液及不同液速下的总传质系数,比较了两种酸性气体在液相侧的传质特性,根据两组份间化学反应机理的不同,分析了浓差极化对膜吸收过程的影响。
- 张卫东高坚史季芬
- 关键词:酸性气体膜吸收浓差极化
- 聚四氟乙烯膜气体吸收数学模型和孔隙率的影响被引量:8
- 2005年
- 膜吸收是将膜分离与传统的吸收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在这些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孔膜,多孔膜对过程的传质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对不同孔隙率的微孔聚四氟乙烯(PTFE)疏水性平板膜的膜气体吸收过程中液相传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当采用去离子水-CO2吸收体系时,多孔膜的孔隙率对液相传质性能没有影响;当采用NaOH水溶液-CO2吸收体系时,多孔膜的孔隙率对液相传质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在相同流速下,孔隙率大的膜液相传质系数高于孔隙率小的膜。以双膜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多孔膜气体吸收过程中液相传质模型。用该模型描述多孔膜孔隙率对液相传质系数的影响,其结果与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张秀莉张泽廷张卫东
- 关键词:多孔膜孔隙率气体吸收传质数学模型
- 酸性气体膜吸收过程的数学模型及模拟被引量:6
- 2005年
- 探讨了CO2和SO2膜吸收过程中的传质机理,并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正交配置法求解模型,模拟了不同类型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在膜器内的浓度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反应动力学的不同是造成浓差极化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弄清膜吸收过程传质机理提供了参考。
- 陈澍张卫东张泽廷高坚
- 关键词:膜吸收浓差极化数学模拟
- 孔隙率对中空纤维膜气体吸收过程影响的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以两种不同孔隙率的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研究了从CO2/空气混合气中用NaOH吸收CO2时传质系数的差异,分析了表面孔隙率对膜吸收过程传质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膜孔隙率对膜吸收器设计的影响.
- 郝欣石冰洁张卫东张泽廷
- 关键词:孔隙率中空纤维膜组件气体传质系数NAOH传质性能
- 孔隙率对膜吸收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9
- 2007年
- 采用纯CO2-去离子水和0.1mol·L-1NaOH溶液为实验体系,选用8种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板式膜,研究了膜厚度、孔隙率,微孔形态等对膜吸收过程中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微孔形态(拉伸孔、柱状孔)以及所用膜的厚度对膜吸收过程传质性能的影响较小,在吸收速率较快时孔隙率会影响膜吸收过程的传质性能。同时,还对溶质在液相侧表面的传质行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膜孔隙率对膜吸收过程的传质性能的影响与流动状态、反应体系、微孔间距等多因素有关。
- 高坚任钟旗张泽廷张卫东
- 关键词:膜吸收传质系数孔隙率
- 中空纤维多孔膜基气体吸收传质性能研究被引量:14
- 2004年
- 气相传质阻力是中空纤维多孔膜基气体化学吸收过程中的主要传质阻力。文中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CO2 空气 水和CO2 空气 NaOH水溶液两种体系对膜基气体吸收过程的传质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气速和液速条件下的总传质系数。根据气液反应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由实验和理论计算获得了气相分传质系数。通过进一步的拟合计算获得中空纤维多孔膜管内气相传质数学关联式Sh =0 0 0 38Re0 44Sc0 3 3 。用此关联式计算得到的总传质系数与实验测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
- 张秀莉张卫东张泽廷
- 关键词:中空纤维膜组件传质气体吸收数学模型
- 液膜技术原理及中空纤维更新液膜被引量:35
- 2005年
- 液膜技术可以实现萃取和反萃的耦合,具有独特的分离优势。因为具有非平衡传质的特性,液膜技术传质推动力大,萃取相用量很少。回顾了液膜技术的原理,指出液膜技术的关键在于形成一层厚度薄且相当稳定的液膜相。分析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各种液膜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中空纤维更新液膜技术,其体积传质系数比传统萃取塔的大530倍。
- 张卫东李爱民李雪梅任钟旗
- 关键词:液膜中空纤维更新液膜
- 膜吸收用疏水性多孔膜结构参数的确定被引量:8
- 2005年
- 理论分析了疏水性多孔膜气体渗透原理和膜各种结构特征参数的关系,并建立了计算气体渗透通量的模型方程,以及确定多孔膜曲折因子等结构参数的方法.通过气体渗透实验和建立的模型,对6种聚四氟乙烯(PTFE)多孔平板膜的曲折因子等结构参数进行了测试计算,并根据测得的膜孔隙率结果,比较了曲折因子与孔隙率的关系.对不同气体透过不同结构参数的多孔膜的传递形式进行了讨论.
- 张秀莉张卫东张泽廷
- 关键词:结构参数多孔膜疏水性膜吸收渗透通量平板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