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CX[2]10039)

作品数:4 被引量:208H指数:4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机插
  • 2篇行距
  • 2篇性状
  • 2篇水稻
  • 2篇穗型
  • 2篇株行距
  • 2篇钵苗
  • 2篇不同穗型
  • 1篇稻米
  • 1篇稻米品质
  • 1篇增产
  • 1篇增产优势
  • 1篇生理
  • 1篇穗部
  • 1篇穗部性状
  • 1篇品质性状
  • 1篇作物
  • 1篇粳稻
  • 1篇粳稻产量
  • 1篇机插水稻

机构

  • 4篇扬州大学
  • 1篇常州亚美柯机...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水稻主要品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以3种不同穗型品种为试材,设置钵苗机插(行距33cm,A)、毯苗机插(行距30cm,B)、毯苗机插(行距25cm,C)3种机插方式,并在不同机插方式下设置不同株距,研究不同机插方式水稻主要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值对密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密度降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水稻品种加工品质提高,而垩白度、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递减而胶稠度有变长趋势。同一密度下,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插加工品质有所提高,垩白度、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较低,胶稠度较长。对淀粉RVA谱分析表明,随密度降低,大穗型品种3种机插方式下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递增,消减值呈递减;中穗型品种A、B方式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先增后减,C方式峰值黏度呈递增;A、B方式消减值呈先减后增,C方式呈减少趋势;小穗型品种3种机插方式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先增后减,消减值呈先减后增。同一密度下,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插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高,消减值较低。
胡雅杰吴培邢志鹏钱海军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郭保卫
关键词:水稻稻米品质RVA谱特征
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被引量:152
2013年
为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生理生态特点,在长江中下游不同生态区选用当地大面积种植的代表性品种淮稻8号、甬尤8号、常优5号、皖稻68、镇稻11、武运粳24为材料,设置钵苗机插高产示范田和专题对比小区试验,并以常规盘育毯苗机插为对照(CK),就产量及其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各项指标进行系统比较。结果表明,与水稻毯状小苗机插相比,机插钵苗秧苗素质高,活棵发苗快,高峰苗数较小,成穗率高7个百分点;钵苗机插水稻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相对较高,其中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高出8.7%-15.1%。抽穗后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等光合物质生产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其中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8.7%;钵苗机插水稻抽穗后根系活力各项指标均较优,乳熟期颖花根活量提高14.2%,且抗倒伏能力较强,基部节间倒伏指数小7%-16.8%。钵苗机插水稻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比毯苗机插增产6.0%-12.6%,其产量形成优势的主要特征是"穗大粒多"。
张洪程朱聪聪霍中洋许轲蒋晓鸿陈厚存高尚勤李德剑赵成美戴其根魏海燕郭保卫
关键词:作物生理水稻增产优势
适宜机插株行距提高不同穗型粳稻产量被引量:31
2013年
为探明不同穗型粳稻品种合理机插株行距配置、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物质生产特征,以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甬优8号,中穗型品种武运粳24号、宁粳3号和小穗型品种淮稻5号、淮稻10号为材料,研究了机插株行距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物质生产与积累、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穗型行距30cm机插,扩大株距,利于形成大穗而高产;中穗型2种行距机插平均产量相当,但行距30cm机插生育后期透风透光条件好,利于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产量潜力高;小穗型行距25cm机插显著增加穗数而高产。大穗型行距30cm机插抽穗、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大,粒叶比高,叶面积衰减率低,抽穗期群体质量优,生育中后期光合势大、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从而物质积累量高;中穗型行距30cm机插生物学产量略低,但收获指数高;小穗型行距25cm机插群体基本苗多,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大,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物质积累量高。因此,大、中穗型宜采用行距30cm机插,小穗型宜采用行距25cm机插,并配套相应株距,能充分发挥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潜力。
胡雅杰邢志鹏龚金龙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李德剑沙安勤周有炎刘国林陆秀军刘国涛朱嘉炜
关键词:耕作株行距穗型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被引量:28
2016年
为探明不同机插方式下水稻适用穗型和适宜栽插规格,阐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形成特征,选用大、中和小穗型各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钵苗机插(行距33cm)、行距30cm毯苗机插和行距25cm毯苗机插3种机插方式(记为A、B、C),研究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形成和穗部性状的影响。钵苗机插设置3种株距,分别为12cm、14cm和16cm(记为1、2、3),2种行距毯苗机插设置5种株距,分别为10cm、11.7cm、13.3cm、14.8cm、16cm(记为1、2、3、4、5)。研究结果表明:1)钵苗机插,随着密度降低,大穗型品种产量呈先增后减,以A2最高;中、小穗型品种产量呈递减趋势,以A1最高。毯苗机插,随着密度降低,大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呈先增后减,以B4最高,C方式呈递增趋势,以C5最高;中穗型品种B和C方式产量均呈先增后减,分别以B3和C4最高;小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呈递减趋势,以B1最高,C方式呈先增后减,以C2最高。同一密度下,钵苗机插产量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增产幅度表现为大穗型>中穗型>小穗型,2种行距毯苗机插差异不显著。对2种行距毯苗机插而言,同一株距下,大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高于C方式;中穗型品种株距为10cm、11.7cm、13.3cm,B方式产量高,而株距为14.8cm、16cm,C方式产量高;小穗型品种除株距为10cm外,C方式较B方式具有增产优势。2)随着密度降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减少,每穗粒数增加,群体颖花量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不一。同一密度下,不同机插方式间单位面积穗数相当,钵苗机插每穗粒数显著高于毯苗机插,每穗粒数增幅表现为大穗型>中穗型>小穗型,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对2种行距毯苗机插而言,同一株距下,B方式单位面积穗数少于C方式,而每穗粒数则相反。3)随着密度降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品种穗长、着粒密
胡雅杰钱海军曹伟伟邢志鹏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郭保卫
关键词:株行距穗部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