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90383)

作品数:40 被引量:1,338H指数:20
相关作者:刘世荣史作民郭志华冯秋红张远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气候
  • 7篇温带
  • 6篇气候变化
  • 5篇遥感
  • 5篇植被
  • 5篇植物
  • 5篇功能性状
  • 4篇树种
  • 4篇气候因子
  • 4篇栎属
  • 3篇性状
  • 3篇叶面
  • 3篇叶面积
  • 3篇植物功能
  • 3篇水分
  • 3篇气象
  • 3篇气象因子
  • 3篇不同光环境
  • 2篇亚高山
  • 2篇叶面积指数

机构

  • 33篇中国林业科学...
  • 6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2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北京农林科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辽宁省林业科...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3篇刘世荣
  • 10篇史作民
  • 8篇郭志华
  • 7篇冯秋红
  • 6篇孙鹏森
  • 6篇王植
  • 6篇张远东
  • 5篇董莉莉
  • 4篇倪健
  • 4篇李红
  • 3篇李东胜
  • 3篇张雷
  • 3篇周连第
  • 3篇王晓春
  • 2篇王建力
  • 2篇张笑鹤
  • 2篇王娟
  • 2篇赵占轻
  • 2篇刘彦春
  • 2篇李春燕

传媒

  • 11篇生态学报
  • 9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林业科学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辽宁林业科技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被引量:82
2011年
基于中国西南地区1982—2006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数据集和气象数据,运用GIS技术对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干旱指数进行插值,分析了西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沼泽、灌丛、草丛、草原、草甸、针叶林、阔叶林、高山植被、栽培植被)NDVI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西南地区NDVI、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均气温的上升趋势达极显著水平,干旱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在9种植被类型中,沼泽和草丛NDVI呈下降趋势,且草丛的下降趋势达显著水平,其他7种植被类型的NDVI均呈上升趋势,且针叶林、草甸和高山植被的NDVI上升趋势达显著水平,灌丛NDVI呈极显著上升趋势.9种植被类型所在地区的年均气温均显著上升;年降水量的变化均不显著;沼泽、草丛和栽培植被所在地区的干旱指数呈上升趋势,草甸和高山植被所在地区的干旱指数显著下降,其他4种植被类型所在地区的干旱指数呈不明显的下降趋势.研究区灌丛和针叶林NDVI与年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灌丛和草甸NDVI与干旱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在保持其他2个气候因子不变的情况下,针叶林、阔叶林、高山植被NDVI与年均气温的相关性最大,草丛NDVI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大,沼泽、灌丛、草原、草甸和栽培植被NDVI与干旱指数的相关性最大.气象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果剔除这种相关性,NDVI与气候因子之间相关的显著性会有所降低.
张远东张笑鹤刘世荣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降水量干旱指数气候变化
利用孢粉记录定量重建大尺度古植被格局被引量:20
2008年
古植被定量重建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之一,生物群区化(Biomisation)方法以特征植物功能型来定义生物群区,通过一种标准化数量方法计算孢粉谱的相似得分,以此把孢粉谱转变为生物群区类型,是进行古植被定量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文在前人综述文章的基础上,简述了生物群区化方法定量重建古植被格局的发展历史、具体步骤及存在问题,重点描述了以此方法为基础重建的全新世中期(MH)和末次盛冰期(LGM)的全球古植被分布格局,以及中国的古植被定量重建工作和古植被格局变化。目前的研究表明,全新世中期北极森林界线在某些地区有轻微的北移迹象,北部的温带森林带通常向北远距离迁移,欧洲的温带落叶林也大范围向地中海地区(向南)和向北扩展,在北美内陆,草原侵入到森林生物群区,但中亚地区却没有此现象,中国大陆的森林生物群区扩张,典型撒哈尔植被(如干草原、干旱疏林灌丛和热带干旱森林)进入撒哈拉地区,而非洲热带雨林却呈减少趋势;末次盛冰期苔原和草原扩张,在欧亚大陆北部逐渐混合,北半球的森林生物群区向南迁移,北方常绿森林(泰加林)和温带落叶林呈碎片状,而欧洲和东亚的草原却大范围扩张,非洲的热带湿润森林(比如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有所减少,在北美洲的西南地区,荒漠和草原被开阔针叶疏林所取代。
陈瑜倪健
关键词:植物功能型孢粉
大兴安岭北部樟子松树木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61
2011年
在大兴安岭北部漠河(MH I、MH II2个样点)、塔河蒙克山(MKS)、满归(MG)地区共采集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年轮样芯139个,成功地建立了MH I、MH II、MKS和MG4个样点的樟子松差值年表,最长达377年(1631-2007年,有效年表为1743-2007年)。樟子松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气温是这4个样点樟子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但4个样点限制其生长的月份有所差异,漠河的2个样点樟子松年轮指数与6月气温负相关,满归和塔河蒙克山樟子松年轮指数与前一年10月气温正相关。樟子松年表与区域气候的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基本与响应函数分析的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气温对大兴安岭北部樟子松生长的限制作用。该研究为全球变暖下大兴安岭北部樟子松林的经营管理及区域气候重建提供了基础数据。
王晓春宋来萍张远东
关键词:樟子松响应函数
南北样带温带区栎属树种幼苗功能性状的变异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植物功能性状由生境条件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田间控制实验能够揭示植物功能性状在种内和种间的变异程度。采集南北样带温带区8个地点6种栎属树种的种子,通过田间栽培试验,以均一环境下1年生幼苗为对象,研究比较种内及种间比叶重、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单位叶重量光合速率、总干物质含量和根冠比5种功能性状的变化差异,并且分析幼苗功能性状与种子性状的关系。结果发现:栎属树种种间幼苗的功能性状变异系数高于种内,并且种内功能性状的差异较小,种间差异性较大,而比叶重和叶片光合速率无论在种间还是种内,其变异率都较小;总干物质量和根冠比与种子质量显著相关,随种子质量增加幼苗的总干物质量和根冠比呈现增加的趋势,比叶重和叶片光合速率与种子质量的相关性较小。
李东胜史作民刘世荣许中旗黄选瑞
关键词:功能性状幼苗种子质量
木荷幼苗对常绿阔叶林不同光环境的光合响应被引量:31
2007年
住夏季晴天,对生长在旷地、林窗和林下的木荷幼苗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及对短暂遮荫的响应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旷地的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约为1230μmol·m^-2·s^-2,分别是林窗和林下的1.7和12.3倍定右,并且旷地的气温显著大于林窗和林下的,而空气相对湿度却明显低于其它2个光环境;(2)木荷幼苗在旷地和林窗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旷地木荷“午休”时净光合速率的降幅约60%,而林窗的降幅约为30%;旷地中术荷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约为17.8μmolCO2·m^-2·s^-1,约是林窗和林下的1.8和3.4倍;此外,木荷幼苗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均随环境光强的增大而增大;(3)短暂遮荫时,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降低,各光环境中木荷幼苗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不断降低,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利用率在旷地和林窗中呈下降趋势,而在林下一定低光范围内(约130~800μmol·m^-2·s^-1)则维持了较高水平;(4)受光斑照射时,光斑区域的光合有效辐射和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受光斑前以及未受光斑区域提高了10倍和4倍以上。
王荣郭志华
关键词:木荷水分利用率表观量子效率
农田施用沼肥对降低辽东水源基地环境污染的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沼肥和化肥的对比试验,研究农田施用沼肥对玉米产量及农田径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沼渣施底肥、沼液追肥,可明显增加玉米产量,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的增产7.6%~10.3%。农田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减少土壤总磷、总氮及硝酸盐氮随地表径流和侧渗迁移,改善了入库水的水质。追肥处理后,施用沼肥的处理地表径流水中总磷的浓度仅为0.38mg·L-1,是同期同质化肥处理的84%;总氮浓度仅为6.3mg·L-1,同期同质化肥处理的76%;硝酸盐氮浓度仅为3mg·L-1,是同期同质化肥处理的71%。沼气生态工程改变了水源林区居民传统的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山林植被,改善了辽宁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王植刘世荣张昱周密李红
关键词:农村能源水源涵养林
中国南北样带上栲属树种叶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7
2009年
以南北样带上9种主要栲属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栲属树种的主要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带上栲属树种的单位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年平均气温成显著负相关(r=-0.413,P<0.05),与年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r=0.457,P<0.05),与年均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比叶面积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均成显著的正相关(r=0.418,P<0.05;r=0.334,P<0.05)。在叶片养分含量方面,栲属树种的叶氮含量、叶磷含量与年平均气温、纬度均无明显的相关性。
董莉莉刘世荣史作民冯秋红
关键词:样带环境因子栲属
落叶阔叶树种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对林缘不同光环境光能和水分的利用被引量:53
2006年
由于砍伐、林火等形成的林缘是典型的生态过渡区,并以高生物多样性和快速变化的光环境为最显著特征。研究植物在林缘附近不同光环境下对光能和水分的利用特征有利于在个体层次揭示林木更新、森林群落动态的生理生态学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蒙古栎是长白山地区落叶阔叶林及阔叶红松林中的常见阳性树种。通过对长白山白桦林林缘及附近蒙古栎的野外观测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冠对林缘光照等的影响随距离林缘远近的不同而不同。林缘及附近区域的光环境存在巨大差异,温度和水分条件等也有显著变化。②蒙古栎光合的日进程为单峰型,净光合速率的高峰值达20μmolCO2·m-2·s-1,未见明显午休;林外蒙古栎的净光合速率及日光合总量均大于(或远大于)林缘和林内的净光合速率及日光合总量,表明蒙古栎在林外强光下生长最快;此外,对低光的高效利用显示蒙古栎可在林内低光环境正常生长。③蒙古栎在不同光环境下蒸腾速率的日进程为单峰型,林外最高可达近8mmolH2O·m-2·s-1。虽然蒙古栎在林外的蒸腾速率、日蒸腾量及水分利用率均较高,但与林内弱光环境相比,水分利用率增加的趋势略有降低,这是蒙古栎对林外强光环境的一种适应。④蒙古栎叶片的气孔导度随光照的增加而增大,这有利于植物在强光下增加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有利于植物在强光下快速生长。另外,蒙古栎的叶片胞间CO2浓度从早至晚呈增加趋势;随日PAR总量的增加,蒙古栎的叶片胞间CO2浓度呈降低趋势。弱光环境下胞间CO2浓度的增加,有利于植物固定CO2、增加对光能和水分的利用效率。
郭志华张旭东黄玲玲巨关升ChenJiquan
关键词:光能利用水分利用
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影响模拟中的不确定性组分分割与制图--以油松为例被引量:36
2011年
物种分布模型是预测评估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影响的主要工具。为了降低物种分布模型在预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近期有学者提出了采用组合预测的新方法,即采用多套建模数据、模型技术,模型参数,以及环境情景数据对物种分布进行预测,构成物种分布预测集合。但是,组合预测中各组分对变异的贡献还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把变异组分来源进行分割,以更有效地利用组合预测方法来降低模型预测中的不确定性。以油松为例,采用8个生态位模型,9套模型训练数据,3个GCM模型和一个SRES(A2)排放情景,模型分析了油松当前(1961—1990年)和未来气候条件下3个时间段(2010—2039年,2040—2069年,2070—2099年)的潜在分布。共计得到当前分布预测数据72套,未来每个时间段分布数据216套。采用开发的ClimateChina软件进行当前和未来气候数据的降尺度处理。采用Kappa、真实技巧统计方法(TSS)和接收机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随机森林(RF)、广义线性模型(GLM),广义加法模型(GAM)、多元自适应样条函数(MARS)以及助推法(GBM)预测效果较好,几乎不受建模数据之间差异的影响。混合判别分析模型(MDA)对建模数据之间的差异非常敏感,甚至出现建模失败现象。采用三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组合预测中的不确定性来源进行变异分割,结果表明,模型之间的差异对模拟预测结果不确定性的贡献最大且所占比例极高,而建模数据之间的差异贡献最小,GCM贡献居中。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物种分布模拟预测中不确定性的认识。
张雷刘世荣孙鹏森王同立
关键词:不确定性气候变化油松
基于高光谱遥感对板栗品质预测的实际意义及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高光谱遥感技术已经在林业、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应用该技术在经济林果品质的监测预测研究在国内外未见报道。该文分析了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预测板栗品质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其前景十分广阔,为实现"精准农业"提供了现实依据,同时拓宽了遥感应用的思路。
王植贾劲松李红刘世荣
关键词:高光谱遥感板栗可行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