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采取综合感染防治措施前后3个不同阶段(2006年2月1日至2007年1月31日为第一阶段,2008年8月1日至2009年7月31日为第二阶段,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为第三阶段)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h,并在NICU住院≥5d的患儿的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对发生VAP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用琼脂扩散敏感试验法测定病原菌耐药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个阶段共纳入491例患儿,其中发生VAP共92例,VAP发生率为27.3/1000个呼吸机使用日。采取综合感染防治措施后新生儿VAP发生率逐渐下降,3个阶段VAP发生例数分别为38、22、32例,VAP发生率分别为48.8/1000个呼吸机使用日、25.7/1000个呼吸机使用日和18.5/1000个呼吸机使用日(X^2=26.19,P=0.000)。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95.5%(63/66)。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是VAP最主要的致病菌,占65.2%(43/6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占15.2%(10/66);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各占6.1Voo(4/66)。3个阶段相比,第一阶段致VAP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全部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为57.9%,有8株多重耐药菌株;第二阶段分离到的病原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上升至75.0%(X^2=16.39,P=0.000),且无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及多重耐药菌株;与第二阶段相比,第三阶段病原菌对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下降至5.0%(X^2=11.76,P=0.001)和20.0%(X^2=6.72,P=0.01),出现10株多重耐种类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