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723)

作品数:17 被引量:104H指数:5
相关作者:闫惠平檀玉芬刘妍冯霞马冬梅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局青年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肝炎
  • 10篇自身免疫
  • 10篇自身免疫性
  • 10篇免疫性
  • 7篇抗体
  • 6篇细胞
  • 5篇胆汁
  • 5篇胆汁性
  • 5篇原发性
  • 5篇原发性胆汁性
  • 5篇自身抗体
  • 5篇自身免疫性肝...
  • 5篇免疫性肝炎
  • 5篇肝硬化
  • 4篇胆汁性肝硬化
  • 4篇原发性胆汁性...
  • 4篇免疫
  • 3篇肝病
  • 3篇肝炎患者
  • 3篇病毒

机构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闫惠平
  • 14篇檀玉芬
  • 13篇刘妍
  • 11篇冯霞
  • 10篇马冬梅
  • 9篇赵艳
  • 6篇张海萍
  • 4篇张欣
  • 4篇李伟华
  • 3篇崔丹
  • 3篇张永宏
  • 3篇赵丹彤
  • 2篇向代军
  • 2篇张立洁
  • 2篇杨建轩
  • 1篇孔祥沙
  • 1篇李冰
  • 1篇唐乐
  • 1篇廖慧玉
  • 1篇陈煜

传媒

  • 5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FasL的检测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通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FasL的表达,探讨Fas、FasL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兔抗Fas及兔抗FasL多克隆抗体,对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Fas、FasL进行检测。结果18例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出Fas、FasL,检出率均为90%,Fas、FasL平均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2%、59%。20例PBC患者16例Fas阳性颗粒表达于肝细胞胞浆,4例表达于肝细胞胞膜;20例FasL棕黄色阳性颗粒均表达于肝细胞胞浆,Fas、FasL在肝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胞浆有表达,并多聚集于汇管区周围。结论PBC患者的Fas、FasL表达增加,它们在PBC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妍闫惠平唐乐张立洁冯霞檀玉芬马冬梅李伟华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FASFASL
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向代军闫惠平刘妍王忠檀玉芬
关键词:甲型肝炎病毒自身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
自身免疫性肝炎Ⅰ、Ⅱ、Ⅲ型的临床特点比较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分析比较自身免疫性肝炎(AIH)Ⅰ、Ⅱ、Ⅲ型的临床特征、血清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5例AIH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学特征和病理学特点,其中Ⅰ型53例,Ⅱ型3例,Ⅲ型9例。结果AIH以中年女性多见,AIHⅡ型较Ⅰ、Ⅲ型年龄轻,临床表现及体征Ⅰ、Ⅱ、Ⅲ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HⅠ、Ⅱ、Ⅲ型中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增加,以Ⅱ型增加最明显,IgG均增高,以Ⅲ型增加最显著,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轻度增加,IgA和IgM变化不明显;Ⅰ型抗核抗体(ANA)阳性率92.5%,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率37.7%,抗肌动蛋白(actin)阳性率13.2%;Ⅱ型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LKM-1)阳性率100%,未检出抗胞质抗体-1(LC-1);Ⅲ型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阳性率100%,7例伴ANA阳性;共有21例肝活检标本,主要表现为界面炎(85.7%),明显的小叶内炎(51.7%),浆细胞浸润(52.4%),伴有桥接坏死(19.0%),以及玫瑰花结(19.0%)等改变;Ⅰ、Ⅲ型病理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IHⅠ、Ⅱ、Ⅲ型在试验室检查和自身抗体等方面各有特点,血清抗体检测有助于3种类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Ⅰ型与Ⅲ型在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归为Ⅰ型。
崔丹李冰闫惠平刘妍冯霞檀玉芬马冬梅
关键词:肝功能试验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及FasL的检测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as、FasL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0例AIH、20例PBC患者肝组织和PBMC中Fas、FasL进行检测,正常对照为10例健康献血者。结果AIH患者PBMC中Fas、FasL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0%,Fas、FasL平均阳性细胞率分别为78%和65%;PBC患者PBMC中Fas、FasL检出率均为90%,平均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2%和59%。在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于肝细胞和淋巴细胞:9例AIHFas阳性颗粒见于肝细胞浆,其中1例胞膜、胞浆同时阳性;8例FasL阳性颗粒表达于肝细胞浆;Fas、FasL阳性肝细胞多聚集于汇管区周围。同时在汇管区周围浸润的淋巴细胞中也可见Fas或FasL的阳性表达。17例PBC患者Fas阳性颗粒表达于肝细胞浆,其中4例胞膜、胞浆同时阳性;16例PBCFasL阳性,见于肝细胞浆,在肝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浆中Fas、FasL均有表达。AIH和PBC患者Fas、FasL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结论AIH和PBC患者的Fas、FasL表达增加,细胞凋亡可能在AIH和PB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刘妍闫惠平张立洁檀玉芬冯霞马冬梅张欣李伟华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FASFASL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抗SP100抗体与核点型抗核抗体的检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抗SP100抗体与核点型抗核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PBC患者100例,6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0例慢性乙型肝炎(HB)患者和50例慢性丙型肝炎(HC)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50例献血员(BD)作为健康人对照组。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自身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P100抗体。结果IFA法检测结果,抗核抗体(ANA)阳性57例,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100例,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3例,细胞骨架抗体(CS)阳性5例。免疫印迹法检测PBC患者抗SP100阳性16例(阳性率16.0%),AIH患者抗SP100阳性4例(6.7%),HB、HC、BD对照均阴性。PBC患者抗SP100阳性组与阴性组ANA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SP100阳性组93.8%(15/16)表现核点型ANA,其次表现核点合并核膜型,而抗SP100阴性组主要表现核膜型(70.7%),其次为着丝点型、颗粒型等。PBC患者抗SP100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ALT、AST、TB il、GGT、ALP、IgG、IgA、Ig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SP100抗体阳性同时ANA为核点型有助于PBC患者的诊断。
刘妍闫惠平檀玉芬张海萍赵艳张欣冯霞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抗核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六种细胞因子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刘妍闫惠平冯霞檀玉芬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种细胞肝硬化患者慢性肝脏疾病免疫病理机制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赵丹彤闫惠平
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自身免疫性肝病免疫耐受
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抗核抗体特征及其临床相关性被引量:26
2007年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特征并探讨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后肝硬化(LC)、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共569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AMA、SMA、LSP等自身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结果1)569例中ANA阳性245例(43%),CHB、LC、HCC组ANA检出率分别为42.1%(90/214)、38.2%(108/283)、65.3%(47/72),3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7%(2/30),HCC组ANA阳性率显著高于CHB组和LC组(P<0.01)。2)CHB、LC和HCC组ANA以低滴度(1∶100)为主,分别为75.6%(68/90)、68.5%(74/108)、66%(31/47)。3组中ANA荧光模式以颗粒型常见;抗核仁型抗体的比例在HCC组中最高为19.1%(9/47)。3)45例ANA≥1∶320的患者检测了ANA谱,仅2例LC患者dsDNA阳性,1例LC患者SSA阳性,余患者阴性。4)ANA滴度1∶100组与≥1∶320组的ALT、AST、HBVDNA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感染者出现的自身抗体以ANA为主,HCC组阳性率最高。ANA荧光模式以颗粒型常见,核仁型在HCC和LC组高于CHB组。70.6%的HBV感染者ANA为低滴度阳性,其滴度的高低与肝细胞损伤未见明显相关性。
张海萍闫惠平冯霞檀玉芬刘妍李伟华马冬梅赵艳崔丹
关键词: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慢性乙型肝炎肝肿瘤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自身抗体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出现的自身抗体。方法对3000例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进行过自身抗体检测的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0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药物性肝损伤患者36例,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1.2‰。3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有29例自身抗体检测阳性,其阳性率分别为抗核抗体(ANA)66.7%(24/36)、抗平滑肌抗体(SMA)16.7%(6/36)、抗线粒体抗体(AMA)19.4%(7/36)、抗肝脏特异蛋白抗体(LSP)2.8%(1/36)、抗细胞骨架抗体(CS)19.4%(7/36)、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5.6%(2/36)、抗心肌抗体(AHRA)8.3%(3/36)。ANA、SMA和AMA阳性的拟诊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一步检测AMA亚型-M2、抗肝肾微粒体1(LKM-1)和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结果全部阴性;肝细胞型和胆汁淤积型、混合型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比较,其阳性率分别为95.2%(20/21),60.0%(9/15)。自身抗体阳性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其免疫球蛋白升高的比例比自身抗体阴性的要高,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但滴度较低;自身抗体(尤其是ANA、SMA和AMA)阳性的肝功能异常患者在拟诊药物性肝损伤时要注意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的排除。
杨建轩闫惠平檀玉芬刘妍马冬梅赵艳张海萍
关键词:肝炎药物性自身抗体肝功能不全
抗乙醇脱氢酶抗体ELISA法的建立及其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的价值
2009年
目的 建立血清抗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抗体ELISA法,并评价抗-ADH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印迹试验对酵母ADH与人血清抗-ADH之间的反应性进行验证。用酵母ADH建立检测血清抗-ADH的ELISA法。以67例AIH、9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9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32例慢性丙型肝炎(CHC)、24例酒精性肝病(ALD)和99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及31名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中的抗-ADH进行检测并统计其阳性率,阳性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建立了一种检测人血清抗-ADH的ELISA法,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免疫印迹试验证实酵母ADH与人血清抗一ADH有良好反应性。AIH患者血清抗-ADH阳性率为59.7%(40/67),高于健康对照组(0,X^2=31.271,P〈0.05)、PBC组(6.4%,X^2=54.492,P〈0.05)、CHB组(14.1%,X^2=54.848,P〈0.05)、CHC组(21.2%,X^2=29.269,P〈0.05)、ALD组(25.0%X^2=8.512,P〈0.05)和CTD组(43.4%,X^2=4.229,P〈0.05)。结论AIH患者血清中抗-ADH阳性率高于其他肝病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对AIH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杨建轩闫惠平檀玉芬刘妍马冬梅李俊强向代军赵丹彤周冬燕孔祥沙
关键词:肝炎自身免疫性乙醇脱氢酶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