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11215005)

作品数:15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杨涛杨镇王娜陈珣龚娜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植物
  • 8篇植物内生
  • 7篇代谢产物
  • 7篇植物内生菌
  • 7篇内生菌
  • 7篇内生真菌
  • 5篇次生代谢
  • 5篇次生代谢产物
  • 4篇提取物
  • 3篇水稻
  • 3篇醇提
  • 3篇醇提取物
  • 2篇稻瘟
  • 2篇稻瘟病
  • 2篇性状
  • 2篇玉米
  • 2篇主要性状
  • 2篇瘟病
  • 2篇灰色关联
  • 2篇灰色关联度分...

机构

  • 14篇辽宁省农业科...

作者

  • 14篇杨镇
  • 14篇杨涛
  • 11篇龚娜
  • 11篇王娜
  • 11篇陈珣
  • 10篇肖军
  • 9篇王红
  • 8篇肇莹
  • 5篇马晓颖
  • 3篇曹君
  • 3篇丑静
  • 2篇李学龙
  • 1篇刘国丽
  • 1篇王丽萍

传媒

  • 2篇吉林农业科学
  • 2篇北方园艺
  • 2篇辽宁农业科学
  • 1篇大豆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对干旱胁迫下辣椒幼苗生理机制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以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为供试材料,以辣椒为研究对象,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研究了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对辣椒幼苗株高、叶长、茎粗、鲜重、干重、须根数等形态指标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相对透性、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对干旱胁迫下辣椒幼苗生理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幼苗经次生代谢产物处理后,试验组株高高于对照组30.91%,叶长高于对照组14.76%,茎粗高于对照组129.57%,须根数高于对照组33.33%,鲜重高于对照组33.37%,干重高于对照组43.79%,叶片相对含水量高于对照组8.71%,细胞膜透性低于对照组14.63%,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14.90%;该研究表明,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通过对辣椒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的干旱适应性调节,来提高其抗旱能力。
王娜杨镇马晓颖王红肇莹杨涛
关键词:植物内生菌辣椒干旱胁迫生理机制
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影响大豆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为新型、高效、广谱和安全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探索不同组合的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对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的方法,分析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S1R25D25处理下,大豆的主要产量性状最好,关联度为0.9765,其次为S0.5处理,关联度为0.8310,在S1R25D25处理下,大豆产量性状中百粒重最好,比CK高28.6%。
龚娜杨镇王娜李学龙肖军陈珣杨涛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分析大豆
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制备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条件优化
2015年
为了提高物质的制备量和分离度,以流动相比例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在分析液相色谱法分离检测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对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最终确定梯度洗脱程序为:0-10 min,流动相(水:甲醇)体积比:90∶10;15-50 min,流动相(水:甲醇)体积比:85∶15;50-60 min,流动相(水:甲醇)体积比:20∶80。
陈珣杨镇肖军马晓颖龚娜杨涛
关键词: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越橘菌根菌种子培养基的筛选被引量:1
2012年
以菌丝长速和菌丝干质量为测量指标,结合液体发酵培养生长曲线,研究了越橘菌根菌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时间。结果表明:从4种培养基中初筛出PDMA培养基为适合该菌株生长的基础培养基,得到了该菌株种子培养的最佳液体转接时间为液态发酵的第2~3天,最佳生产时间为第5天,产量最高,为3.45g/100mL。
龚娜杨镇王娜陈珣肖军杨涛肇莹王红
关键词:菌根菌
两种植物内生真菌的醇提取物对水稻根部基因表达谱的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两种植物内生真菌Coprinus micaccus和Alteranaria sp.的醇提取物可促进水稻根系发达,增加水稻产量,为了明确4种提取物对水稻全基因表达谱的影响,采用Affymetrix水稻芯片对水稻根系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分析,得到表达量同时发生变化的基因244个,其中109个基因上调表达,135个下调表达。基因按功能分为3大类,其中生物过程类归类为18个功能类别,多数差异基因与能量代谢、物质运输、生物合成及植物防御反应、信号转导、转录调节、蛋白质修饰等过程有关。引起11条代谢途径发生变化,使其向着更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方向进行。
王红杨镇肖军王娜肇莹陈珣龚娜曹君杨涛
关键词:水稻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代谢途径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植物内生菌醇提取物处理条件下水稻的基因表达图谱被引量:7
2013年
为探索植物内生菌R(人参)与D(越橘)醇提取混合物RD对水稻的促进生长、增强抗病性的作用机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RD处理的水稻基因组进行分析,检测RD处理水稻后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1 171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671个,下调表达基因500个。根据基因芯片的试验结果,采用Go注释系统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表明,主要为刺激应答、转录调控、生理功能、结合功能、细胞过程、代谢功能等。代谢途径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表达量上调代谢通路39条,表达量下调代谢途径24条。说明植物内生菌R与D醇提取混合物处理影响水稻性状的表达不是某个基因孤立、单一的作用,而是多方面、多层次共同作用的结果。
肖军杨涛杨镇王红王丽萍陈珣肇莹王娜龚娜
关键词:基因芯片植物内生菌水稻基因表达
内生真菌No051的鉴定及其代谢产物对稻瘟病的诱导抗病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为寻找对水稻稻瘟病有诱导抗病作用的有益内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从辽宁西北地区采集的根系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真菌No051进行16SrDNA ITS序列分析,同时采用抑菌试验和水稻盆栽试验考察No051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的诱导抗病效果。结果表明:该菌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为38.75%,对水稻稻瘟病的诱导效果为76.82%。
陈珣杨镇肖军龚娜丑静马晓颖王娜王红肇莹杨涛
关键词:内生真菌诱导抗病稻瘟病抑菌试验盆栽试验
一株具有植物促生作用的沙棘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4
2016年
从野生沙棘的根部分离出一株内生真菌SJ1,利用该真菌菌丝提取物对玉米,水稻,大豆处理后进行作物试验,选取其重要生育指标作为测定的数据,结果表明SJ1提取物对玉米,大豆,水稻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增加产量。根据其形态学及遗传分析鉴定SJ1菌株为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关于拟青霉属的促生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
宋艳雨杨镇马晓颖祝永钢杨涛
关键词:野生沙棘内生真菌促生
植物内生菌醇提取物对大豆凝集素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豆科植物凝集素在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相互识别和共生关系的建立上起着重要作用。利用血凝法快速检测R(人参)、S(沙棘)、D(越橘)3种植物内生菌的S0.25D50、S0.25、R25D25和R50D50共4种处理对大豆根部凝集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S0.25D50、S0.25、R50D503种处理的大豆根部凝集素含量均高于对照,而经过S0.25处理的大豆根部凝集素的含量最高,为0.288 mg.g-1。说明沙棘内生菌醇提取物有利于大豆根瘤菌的形成。
陈珣杨镇肖军龚娜王娜王红肇莹杨涛
关键词:大豆植物内生菌血凝法
抗稻瘟病内生真菌DW22次级代谢产物醇提取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从辽宁省西北地区根系土壤中分离得到DW22号内生真菌,液体培养后,分别用20%、40%、60%、80%、100%乙醇提取其次级代谢产物,依次编号为22-1、22-2、22-3、22-4、22-5。进行抗稻瘟病菌的抑制活性检测和方差及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20%乙醇提取DW22号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对抑制稻瘟病菌有较好的效果。
陈珣杨镇肖军丑静龚娜王娜王红肇莹杨涛
关键词: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稻瘟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