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206924)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郑少玲龚淑文杨梅张岩杨亦荣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移植受者
  • 1篇杀伤
  • 1篇受者
  • 1篇体液免疫
  • 1篇细胞
  • 1篇小鼠
  • 1篇霉酚酸
  • 1篇霉酚酸酯
  • 1篇节性
  • 1篇抗体反应
  • 1篇抗原
  • 1篇抗原抗体
  • 1篇抗原抗体反应
  • 1篇环孢素
  • 1篇环孢素A
  • 1篇假说
  • 1篇非饱和
  • 1篇BALB/C

机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篇庄垟垟
  • 1篇郭晖
  • 1篇杨亦荣
  • 1篇张岩
  • 1篇昌盛
  • 1篇杨梅
  • 1篇龚淑文
  • 1篇郑少玲

传媒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霉酚酸酯诱导Balb/c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对Balb/c小鼠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分化和增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免疫耐受诱导机制。方法:取8周龄的SPF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霉酚酸酯组(MMF组):每只灌胃霉酚酸酯40mg/(kg·d),环孢素组(CsA组):每只灌胃CsA10mg/(kg·d),对照组:灌胃每天予等体积生理盐水。3周后眼眶静脉取血,无菌条件下分离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CD4+CD25+Treg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脾脏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霉酚酸酯组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35±0.09)%和(11.62±1.10)%,CsA组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57±0.09)%和(5.46±0.75)%,对照组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64±0.13)%和(7.61±0.7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霉酚酸酯组小鼠脾脏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sA组小鼠脾脏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霉酚酸酯能够明显诱导Balb/c小鼠体内CD4+CD25+Treg细胞的增殖,并能提高Foxp3蛋白的表达,有利于免疫耐受的形成,其免疫抑制机制与CsA不同。
龚淑文杨梅张岩庄垟垟杨亦荣郑少玲
关键词:调节性霉酚酸酯环孢素AFOXP3
器官移植受者体液免疫现象的“饱和一非饱和杀伤”假说
2011年
目的建立“饱和一非饱和杀伤”假说以解释移植受者体内的体液免疫反应,包括抗体介导的“适应”现象和排斥反应。方法以补体依赖的杀伤过程为基础,当一定时间内细胞表面实际的抗原抗体结合量(R)达到杀伤细胞所需最低抗原抗体复合物阈值量(D)时,即R≥D时为“饱和杀伤”;当R〈D时为“非饱和杀伤”。通过此模型解释目前已有的各种移植相关的体液免疫现象,并解释其中的矛盾现象。结果抗体介导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排斥反应和急性排斥反应可以用“饱和杀伤”加以解释。ABO血型不相容移植物的长期存活,部分患者出现抗HLA抗体而移植物功能稳定,新生抗HLA抗体的损伤,供者细胞保护性蛋白谱表达增加,C4d与体液免疫排斥反应的不相关等现象可用“非饱和杀伤”加以解释。结论“饱和一非饱和杀伤”模式有助于了解各种体液免疫现象问的相互联系,部分解释“适应”现象和排斥反应。
陈必成郭晖刘勇昌盛蔡勇夏鹏郑少玲杨亦荣
关键词:抗原抗体反应杀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