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505001-003)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常艳陆亮常嘉马璟黄鹏程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斑马
  • 5篇斑马鱼
  • 4篇发育毒性
  • 3篇微核
  • 3篇细胞
  • 3篇流式细胞
  • 3篇流式细胞术
  • 3篇斑马鱼胚胎
  • 2篇动物
  • 2篇动物福利
  • 2篇饲养
  • 2篇胎发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微核试验
  • 2篇微核试验
  • 2篇流式细胞术检...
  • 2篇管理操作
  • 2篇斑马鱼胚胎发...
  • 1篇饲养管理
  • 1篇基因

机构

  • 5篇上海医药工业...
  • 1篇上海益诺思生...

作者

  • 5篇常艳
  • 4篇常嘉
  • 4篇陆亮
  • 3篇马璟
  • 2篇潘学营
  • 1篇欧红梅
  • 1篇周长慧
  • 1篇涂宏刚
  • 1篇黄鹏程

传媒

  • 2篇2015年(...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2013年(...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微核方法的验证
<正>目的:采用不同作用强度、不同作用机制的遗传毒性化合物及非遗传毒性化合物验证已建立的96孔板流式细胞术体外微核自动化检测方法。方法:试验分为+S9短时处理组(4 h)和-S9持续处理组(24 h),24 h(5-氟尿...
周长慧欧红梅涂宏刚徐灵芝常艳
文献传递
发育毒性检测策略新进展
发育毒性评价涉及生殖周期中不同靶细胞/器官,毒作用模式多样化以及内分泌依赖性,因此毒理学筛选和鉴定化合物的发育毒性及作用机制是化合物安全性评价过程中面临最主要的科学挑战。目前列入OECD指南的几项标准化发育毒性试验均为动...
郑明岚陆亮潘晓靓常艳
二碘全氟烷烃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
【目的】本研究使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模型评价3种二碘全氟烷烃(PFBDI、PFHxDI和PFODI)的发育毒性,为二碘全氟烷烃的毒性及其环境危害提供相关信息。【方法】根据斑马鱼实验室使用指导原则饲养斑马鱼以及收集斑马鱼胚胎。...
陆亮常嘉吴转斌常艳
文献传递
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模型评价方法的验证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采用已知胚胎毒性药物验证建立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模型。方法采用水浴染毒法,将受精后2~4 h (2~4 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的化合物,设置全反式维甲酸阳性照组、胚胎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及0.1%DMSO 溶剂对照组。分别在24,48,72,144 hpf,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记录畸形及死亡的胚胎数目。通过软件得到 EC50,LC50,阳性药物计算致畸指数(TI)=LC50/EC50,有 TI 药物记为阳性结果;无 TI 则记录为阴性结果。所得结果与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胚胎暴露于乙酰氨基酚(TI =2.07)、甲硫咪唑(TI =2.91)、吲哚美辛(TI =1.67)、5-氟尿嘧啶(5-Fu)(TI =8.31)、甲氨蝶呤(TI =1.31),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致畸情况,甲硫咪唑出现较为明显的骨骼畸形;吲哚美辛的毒性主要体现在心脏、血液循环等终点的异常;5-FU 在较低剂量下即产生较高的死亡率,同时还发生较严重的色素缺失;对乙酰氨基酚对心脏、肝等靶器官毒性较大,出现心包囊肿;甲氨蝶呤出现显著的体节、骨骼畸形情况。阳性药物计算得出相应的 TI;而抗坏血酸、异烟肼、青霉素 G、糖精无法计算 TI,为阴性结果。9种化合物的斑马鱼试验结果与传统动物实验及临床表现一致,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100%。结论建立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模型稳定,可应用与药物的早期毒性筛选。
常嘉陆亮常艳
关键词:斑马鱼发育毒性
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评价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以致胚胎毒性阳性药物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丙戊酸钠进行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试验,建立有效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评价方法。方法采用水浴染毒法,将受精后2h(2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的阳性约物。分别在24、48、72和144hpf观察并记录畸形及死亡的胚胎数目。统计阳性药物的EC50和LG50,计算致畸指数(TI=LC50/EG50)。结果两种阳性药物所致斑马鱼胚胎发育早期(24~48hpf)与发育后期(72~144hpf)的畸形表现不同。在72hpf,两种阳性药物对胚胎孵化率均有明显抑制作甩144hpf可见ATRA(≥1.6×10^-3mg/L)和丙戊酸钠(≥1.25×10^2mg/L)严晕致畸作用,T1分别为10.35和5.72。两种阳性药物胚胎敛畸率及死亡率均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且与已有动物试验及体外试验结果相符。结论以两种阳性药物建立有效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评价方法,可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常嘉陆亮林金杏常艳马璟
关键词:斑马鱼发育毒性
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微核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建立96孔板流式细胞术体外微核自动化检测的方法,并探讨其用于药物早期遗传毒性筛选和遗传毒性评价的可能性。方法:试验分为+S9短时处理组(4 h)和-S9持续处理组(24 h),分别选择3个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和丝裂霉素C处理CHO-K1细胞,24 h后收获细胞。采用EMA和SYTOX Green双色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96孔板的微核率,并与常规标准平皿培养、细胞分裂阻滞法的双核微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有或无S9处理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丝裂霉素C诱导产生的微核率较溶剂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均<0.05),剂量-效应关系明显。两种微核检测方法的Spearman相关系数(r s)为1.000。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环磷酰胺、丝裂霉素C作用于CHO-K1细胞的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阳性,与文献报道一致,因而本试验初步建立了流式细胞术体外微核检测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微核的方法与人工阅片的方法相关性好,提示该方法用于化合物早期遗传毒性筛选和遗传毒性评价具有良好的前景。
欧红梅周长慧涂宏刚黄鹏程常艳
关键词:CHO-K1细胞体外微核试验流式细胞术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Pig-a基因突变试验:让替代和整合成为可能
<正>基于流式细胞仪技术的大鼠体内Pig-a基因突变试验首次发表于2008年,此后便立即得到了业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并引起国际遗传毒性工作组(IWGT)及美国健康与环境科学研究所(HESI)的重视。2008年HESI的遗传...
常艳周长慧张铭黄鹏程涂宏刚王征Dorothea K.TorousStephen D.Dertinger
文献传递
p53基因状态对体外微核试验结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体外微核试验常用的啮齿类细胞系,如CHO,V79, CHL和L5178Y,试验结果假阳性率高,可能原因是啮齿类细胞系p53基因功能缺陷.p53基因在细胞周期调节、凋亡、DNA修复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不同p53基因状态的细胞...
欧红梅涂宏刚常艳
斑马鱼的饲养管理操作与动物福利
斑马鱼因其胚体全透明,繁殖速度快,使用样品量少,饲养成本低,而被作为一种理想的模式动物广泛的应用于科学试验。近年来,随着斑马鱼使用数量的急剧增加,对其福利保护的相关法规指令也应运而生。欧盟制定的新的实验动物保护指令(20...
常嘉潘学营陆亮常艳马璟
关键词:斑马鱼动物福利
斑马鱼饲养管理操作与动物福利被引量:2
2013年
斑马鱼作为一种理想的模式动物广泛的应用于科学试验。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与应用的增加,斑马鱼的使用数量与日俱增。但是对斑马鱼的饲养管理、试验操作和这一系列过程中的动物福利却较少有文献报道,更没有统一的标准。针对此问题,本文综述了相关法规、指导原则及文献,分别对斑马鱼的饲养管理(运输、环境条件、设备维护)、试验操作(繁育、识别标记、麻醉和安死术)和这些过程中的动物福利进行了讨论。旨在为从事斑马鱼相关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保护斑马鱼的福利。
常嘉潘学营陆亮常艳马璟
关键词:斑马鱼饲养管理动物福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