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ZH141)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周松青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时间、阶段与选择性攻击
- 在中国发生的绝大部分群体性事件缺乏组织和纲领,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渲泻的特点,在发生的时间上急促迅猛。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而言,时间站在公权力一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由两个动员过程决定,即前置动员和运动动员,并形成三种具有复杂...
- 周松青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 文献传递
- 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个人信息的滥用与救济被引量:1
- 2013年
-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促进了信息发布的繁荣与泛滥,每一个人既可能是信息滥用的始作俑者,又可能是信息滥用的受害者。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个人信息滥用的重灾区,在程度上可以区分为递进的三级,即对正式发布文本中个人信息的集成;挖掘并发布当事人的日常生活隐私;将当事人的真实信息与虚构和想象结合在一起,以抹黑当事人。针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中个人信息日益严重的滥用,需要强化互联网个人信息发布规则,建立针对个人信息滥用的纠正机制,强化快速而有力的司法救济措施。
- 周松青
-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救济机制
- 西方学术界过去十年群体性事件研究综述被引量:5
- 2012年
- 群体性事件是一个全球性难题,西方学术界已有100多年的研究历史,形成了以Le Bon为代表的心理学传统和以Olson为代表的经济理性人传统。文章对过去10年西方学术界关于此一主题的研究作了细致梳理,分析了西方群体性事件的三种主要类型和区分标准,对西方群体性事件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的发展脉络作了简要回顾,探讨了西方学术界关于群体性事件的测量方法和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措施。
- 周松青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西方学术界
- 选择性攻击视角下群体性事件干预的方法论探析
- 2012年
- 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在本质上组成了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些参与者可以区分为核心人群和边缘人群,他们通过一定的内在机制组成了虚拟网络、通讯网络和面对面人际网络,以之为平台组织和发动群体性事件,这三种网络表现出复杂网络的特征。为了实现对群体性事件的干预,需要通过网络测量建立这三种网络的聚类特征,找出群体性事件得以发起和展开的核心人物的关系链,以选择性攻击方法阻断这种关系链,最终实现引导、控制和瓦解群体性事件的目标。
- 周松青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