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014)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向阳吴爱悯徐华梓池永龙倪文飞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螺钉
  • 2篇前路
  • 2篇微创
  • 2篇螺钉内固定
  • 2篇内固定
  • 2篇颈椎
  • 2篇关节
  • 2篇齿状突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置钉
  • 1篇上颈椎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特点
  • 1篇枢椎
  • 1篇突出症
  • 1篇盘移位
  • 1篇椎间盘
  • 1篇椎间盘突出
  • 1篇椎间盘突出症

机构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池永龙
  • 4篇徐华梓
  • 4篇吴爱悯
  • 4篇王向阳
  • 2篇倪文飞
  • 1篇吴立军
  • 1篇毛方敏
  • 1篇林仲可
  • 1篇王鉴顺
  • 1篇黄其杉
  • 1篇徐晖
  • 1篇林焱
  • 1篇王胜
  • 1篇田乃锋
  • 1篇金海明
  • 1篇陈鸥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维重建虚拟置钉指导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D打印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3D打印模型进行三维重建虚拟置钉指导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正常成人的寰枢椎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打印骨骼模型。首先模拟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测量最内侧方角度、最外侧方角度,取平均值为侧偏角;最小向后角度、最大向后角度,取平均值为后偏角。再次模拟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测量侧偏角、后偏角。以三维虚拟置钉结果为参考,指导三维打印模型实验置钉,分别测量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齿状突螺钉的侧偏角和后偏角,侧偏角和后偏角,与对应的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三维重建虚拟置钉测得左、右侧侧偏角平均分别为21.80°±3.97°、21.54°±4.04°,后偏角平均分别为29.34°±4.48°、28.90°±4.490°在3D打印模型中实验置钉测得左、右侧侧偏角分别为21.18°±4.95°、20.69°±4.40°,后偏角平均分别为28.88°±4.84°、28.22°±4.48°。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三维虚拟置钉测得侧偏角和后偏角平均分别为0.40°±0.86°、27.16°±3.38°。在3D打印模型中实验置钉测得侧偏角和后偏角平均分别为0.24°±0.85°、27.52°±3.64°。对比分析发现三维重建模型置钉数据与相应的3D打印模型实验置钉数据基本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运用3D打印模型可以进行CT三维重建模拟精确置钉指导前路寰枢椎相应的螺钉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这种术前模拟实验手术可以作为教学和临床应用参考。
翁万青田乃锋王鉴顺王胜王向阳徐华梓吴爱悯池永龙
关键词:骨钉
齿状突骨折的经皮微创治疗策略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经皮微创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同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0年5月因齿状突骨折在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患者113例,按患者骨折的不同特点和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5组,组1为可复位、非ⅡC型骨折及部分骨折面整齐的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共65例;组2为移位重、陈旧性、ⅡC型骨折或伴有寰椎前弓、后弓骨折者患者采用经皮前路颈1/2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共29例;组3为联合寰椎前后弓多发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联合颈1/2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共6例;组4为移位重、ⅡC型骨折者患者,均无椎动脉高拱畸形采用经皮后路颈1/2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共4例:组5为陈旧性骨折伴寰枢椎难复性脱位患者采用经皮显微内窥镜下松解复位植骨内固定术,共9例。记录和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疗效和并发症。结果:113例患者术后得到12~67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弯钉及断钉现象。组1患者中末次随访7例仍见骨折线,其余患者均骨性愈合;组2中1例术后2个月发现螺钉切割,予以取出螺钉+后路开放手术.6例无植骨患者末次随访影像最示颈椎稳定,其余患者均得到骨性愈合:组3患者均骨性愈合;组4患者1例术后发现轻度前移,予以二期开放后路C1/2植骨钛缆内固定,另1例术后CT示螺钉可疑损伤椎动脉;组5患者均骨性愈合,5例症状基本缓解,3例中度缓解,1例轻度缓解。结论: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可以选择不同方式的经皮微创上颈椎技术治疗.只要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掌握手术适应证,可以取得安全、有效的结果。
吴爱悯池永龙徐华梓王向阳林焱倪文飞黄其杉毛方敏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微创
后路经皮内镜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镜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以及降低术中损伤颈髓风险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颈椎MR检查患者中未见异常的50例MRI,男21例,女29例;年龄20~60岁,平均(33.5±10.03)岁。在经过颈椎间盘中央且平行于上终板的横断位MRI上,画出经过关节突关节中点且与椎体正中矢状轴线平行的直线A,直线A与下关节突浅层皮质的交点为B点,B点即为磨除关节突关节内侧50%后剩余关节突的最内侧点。当鞘管的外壁紧贴B点,而内侧壁刚接触到颈髓表面,即工作套管不直接对颈髓向内施压时,此时操作相对安全,工作套管内侧壁与颈椎间盘后缘的交点,此交点即为保留50%关节突关节时经皮内镜下最大可摘除颈椎间盘的最内侧点(L点)。测量L点与椎间盘最外缘之间的距离(即线段DL的长度),再测量颈椎间盘最外缘与颈椎间盘正中矢状轴线间的距离(线段D的长度)。计算出经皮内镜下最大可摘除颈椎间盘的距离比(即DL/D)。应用相同方法,计算得到保留75%关节突关节时经皮内镜下最大可摘除颈椎间盘的距离比(即D’L/D)。结果保留50%关节突关节时,C3,4、C4,5、C5,6、C6,7经皮内镜下最大可摘除颈椎间盘距离比的95%可信区间上限分别为0.78、0.76、0.81、0.93,即经皮内镜下最大可摘除颈椎间盘的最内侧点距同侧椎间盘最外缘的距离(线段DL的长度)是椎间盘同侧最外缘到椎间盘正中矢状线距离(线段D的长度)的78%、76%、81%、93%。保留75%关节突关节时,C3,4、C4,5、C5,6、C6,7经皮内镜下最大可摘除颈椎间盘距离比的95%可信区间上限分别为0.75、0.75、0.80、0.87,即经皮内镜下最大可摘除颈椎间盘的最内侧点距同侧椎间盘最外缘的距离(线段D’L的长度)是椎间盘同侧最外缘到椎间盘正中矢状线距离(线段
林仲可王胜黄其杉吴龙林焱倪文飞毛方敏徐晖吴爱悯王向阳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移位内窥镜检查微创性
经皮C1~C2前路和后路关节突螺钉生物力学特点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通过建立寰枢椎不稳的病理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经皮前路关节突螺钉(an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ATS)和后路关节突螺钉(pos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PTS)内固定术式,比较2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 利用志愿者的上颈椎螺旋CT扫描资料,通过Mimics、Free form和Ansys等软件的协同作用,建立寰枢关节不稳的病理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经皮ATS和PTS内固定术式,将双侧螺钉分别加载到模型中,比较在40N的预载荷和1.5N·m力矩下,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4种工况下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 结果 在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4种工况下,2种内固定方式都能最大限度抑制C1~C2的运动,达到固定目的.经皮ATS在全部4种工况下,ATS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均大于PTS,最大位移均小于PTS. 结论 经皮C1~C2 ATS和PTS内固定能稳定寰枢关节,经皮C1~C2 ATS的生物力学效能优于经皮C1~ C2PTS.
徐晖吴爱悯陈鸥徐华梓王向阳池永龙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上颈椎3D打印模型的精确性验证及在前路枕-寰-枢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可行性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验证上颈椎3D打印模型的精确性,同时在3D打印模型上研究前路枕-寰-枢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为手术医师提供一种术前规划方案。方法从医院影像系统导出45例正常成人寰枢椎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再导入3D打印机打印出三维实体模型,分别在影像系统内和3D打印模型上测量14个参数,对比验证3D打印上颈椎模型的精确度。取30例上颈椎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重建模型中,以半径1.75mm的圆柱体模拟前路枕-寰-枢螺钉内固定轨迹。在前后视图上分别测量螺钉轨迹最小外偏角,记为仅1,最大外偏角,记为α2;在侧位视图上,测量螺钉轨迹最小后倾角,记为B1,最大后倾角记为β2。计算α1和α2、β1和β2的平均值,分别记为α3和β3。同时打印相应上颈椎三维模型,以α3和β3为参考,在角度导向器的辅助下,指导前路枕-寰-枢螺钉在3D打印模型上的实验置钉,并测量相应的螺钉外偏角(α4)和后倾角(β4),对比验证三维数字重建螺钉轨迹角度参数和3D打印模型螺钉角度的异同。结果寰枢椎14项影像参数测量数据和3D打印模型测量数据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相关系数(ICC)统计发现,13项参数〉0.800。30例上颈椎模拟螺钉轨迹测量计算结果:左右α3分别为(12.6±3.7)°和(12.0±4.2)°,左右β3分别为(23.9±4.8)°和(23.4±4.9)°。相应的3D打印模型的螺钉角度左右讲分别为(12.0±4.1)°和(12.3±4.1)°,左右B4分别为(23.4±4.2)°和(22.8±4.4)°。对比三维数字重建螺钉轨迹角度参数和3D打印模型螺钉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上颈椎模型,同时在三维重建模拟置钉技术和角度导向器的辅助下,可以成功实现准确的前�
吴爱悯金海明车灿文吴立军林仲可倪文飞徐华梓池永龙王向阳
关键词:脊柱计算机辅助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