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GNSW-2007-01)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仲军孟亚雄马小乐李葆春赖勇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锈病
  • 1篇条锈病
  • 1篇启动子
  • 1篇羟基丁酸
  • 1篇纤维
  • 1篇小麦
  • 1篇小麦条锈病
  • 1篇小种
  • 1篇流行小种
  • 1篇棉纤维
  • 1篇聚羟基丁酸酯
  • 1篇基因
  • 1篇SCAR
  • 1篇SCAR标记

机构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2篇马小乐
  • 2篇孟亚雄
  • 2篇仲军
  • 1篇张金文
  • 1篇司二静
  • 1篇张金林
  • 1篇尚勋武
  • 1篇王化俊
  • 1篇赖勇
  • 1篇李葆春

传媒

  • 2篇草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甘肃省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的RAPD分析及Su11-4小种SCAR标记建立被引量:3
2010年
本研究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甘肃省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的8个生理小种进行多态性标记分析,旨在寻找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标记,共选用220条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筛选,其中有147条可得到稳定清晰的扩增条带。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使用147条引物对甘肃省流行的8个条锈菌的生理小种进行RAPD分析,发现各致病小种间遗传变异丰富,其中引物S301在条中33号中扩增得到约507 bp的特异条带;引物S39在条中32扩增得到长度约183 bp的特异条带;引物S36在Hybrid46-8扩增得到约510 bp的特异条带;引物S2140在Su11-4扩增得到约317 bp的特异条带。另外,本研究还对扩增得到的特异片段进行回收并进行测序分析,其中依据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Su11-4特异条带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引物,成功将其转化为对Su11-4小种特异的SCAR标记,这对不同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快速准确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孟亚雄仲军马小乐李葆春赖勇司二静尚勋武王化俊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SCAR标记
棉纤维特异启动子LTP12驱动的基因phaB、phaC双价载体构建被引量:2
2010年
聚羟基丁酸酯(PHB)具有抗皱、保暖等特性,若棉纤维中存在PHB则棉纤维保暖性和抗皱性将会提高,因此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手段将聚羟基丁酸酯的合成酶基因导入棉花中,就有可能在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合成PHB,提高棉纤维的抗皱性、保暖性和防水等特性,从而达到改良棉纤维的品质。本研究分离了棉纤维特异启动子LTP12和聚羟基丁酸酯合成酶基因phaB和phaC,并构建了由LTP12驱动的基因phaB和phaC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LTPPBPC。
孟亚雄张金文马小乐张金林仲军王化俊
关键词:聚羟基丁酸酯棉纤维启动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