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05037)
-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3
- 相关作者:高红昌吴丽敏黄可新任进刘霞更多>>
-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小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核磁共振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研究小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比较不同浓度小檗碱在一定浓度的BSA溶液中的化学位移、弛豫时间和扩散系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小檗碱环上芳香质子与BSA的结合作用较强,其它烷基质子与BSA结合作用较弱;BSA的结合使得小檗碱各个质子的1 HT1弛豫时间明显减少,质子在溶液中运动受限;小檗碱与BSA相互作用的饱和浓度之比为60∶1;根据自扩散系数拟合可以得到两者解离常数为0.44mmol/L;结合位点数为22。本研究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小檗碱,以及开发改良小檗碱类似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 吴丽敏张美玲娄依依李旸赵良才黄可新高红昌
- 关键词:核磁共振小檗碱牛血清白蛋白弛豫时间自扩散系数
- 基于1H NMR的大鼠糖尿病模型的代谢组学研究
-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癌症、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位。深入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对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代谢组学将质子核磁共振(H NMR)检测和模式识别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赵良才高红昌刘霞林东海
- 文献传递
- 莪术二酮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1年
- 莪术二酮是中药莪术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镇痛、抗血栓等作用。文章介绍了莪术二酮的结构性状、药理活性及生物制剂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更好地认识这种天然药物并对其深入开发和合理使用奠定基础。
- 吴丽敏徐志顾青青高红昌黄可新
- 关键词:莪术二酮理化性质药理作用结构修饰
- 肝脏P450酶调节小鼠急性肾毒性的尿样代谢组学研究
- <正>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肾毒性是世界健康难题。最近有研究首次表明肝脏P450酶参与马兜铃酸的代谢解毒从而降低了马兜铃酸诱导的小鼠肾毒性,但肝脏P450酶发挥解毒作用的分子水平信息和机理还...
- 刘霞肖瑛高红昌任进林东海
- 文献传递
- 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1H NMR谱研究
- <正>肝细胞癌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每年大约有65万人死于该病。由于缺乏癌前症状,大多数肝细胞癌患者被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此时手术切除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不足5%。临床上有近80%的肝细胞癌是由肝硬化演...
- 高红昌陆强刘霞丛辉王惠民林东海
- 文献传递
-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马兜铃酸I诱导的雌雄小鼠急性肾毒性被引量:29
- 2010年
- 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C57BL/6 J小鼠尿样的代谢特征,揭示出马兜铃酸I(AAI)导致急性肾毒性的分子机理及其在雌性和雄性小鼠上差异的根源.研究结果表明,AAI的急性肾毒性主要来自AAI给药后抑制了体内的三羧酸(TCA)循环和能量代谢,破坏了体内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改变了肾脏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从而引起了肾小管的损伤.代谢模式分析显示雄性小鼠对AAI的肾毒性比雌性小鼠更敏感,可能源于雄性小鼠本身更低的能量代谢.结果表明,基于尿样1H NMR代谢组学方法有可能为药物的毒性机制和毒性性别差异研究提供新思路.
- 刘霞肖瑛高红昌任进林东海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毒性代谢组学
- bFGF调控神经递质代谢改善帕金森病的高分辨魔角旋转1H NMR研究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易发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全球65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为2%[1]。PD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纹状体神经递质代谢紊乱是产生PD运动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2...
- 高红昌宋才勇张美玲余莉徐志向铮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