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W074)

作品数:30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小荣陈方侯艳王彦明马小方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钦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文学
  • 4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佛教
  • 7篇文学
  • 5篇禅宗
  • 3篇禅宗语录
  • 3篇净土
  • 2篇唐诗
  • 2篇陶渊明
  • 2篇王梵志
  • 2篇慧远
  • 2篇检讨
  • 2篇汉译佛典
  • 2篇佛典
  • 2篇佛教美术
  • 2篇佛教思想
  • 1篇代文
  • 1篇端午
  • 1篇敦煌写本
  • 1篇心学
  • 1篇信仰
  • 1篇叙事

机构

  • 28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钦州学院

作者

  • 19篇李小荣
  • 4篇陈方
  • 3篇侯艳
  • 2篇王彦明
  • 1篇马小方

传媒

  • 3篇文学遗产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东南学术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湖南科技学院...
  • 2篇钦州学院学报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敦煌研究
  • 1篇四川戏剧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社科纵横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文学与文化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读藏札记三则
2013年
本文从藏经中辑出庾信、王钦若佚诗各一首,并对白居易名句"野火烧不尽,春生吹又生"与佛典之关系略有阐释。
李小荣
关键词:庾信白居易
贾岛佛教诗研究二题
2011年
文章通过解读贾岛的《夏夜登南楼》和《赠圆上人》二诗,从而说明贾岛在禅学思想上并非彻底地转向了南宗。另外,他对佛教的了解其实比较全面,甚至于对当时流行的密宗也有一定的认识。
李小荣
净土三经的文学世界被引量:1
2013年
《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经》合称为净土三经,从整体观照言,它们的文学世界具有四大特色:一曰构建了理想的极乐世界,二曰塑造了愿力榜样——法藏比丘,三曰指明了宗教实践日常生活化的两种方式——称名念佛与十六观,四曰以莲花化生来解决修行者的人生归宿问题。
李小荣
关键词:文学世界
王梵志诗佛教典故补注
2012年
本文主要对项楚先生《王梵志诗校注》一书中未能详注出处的几个佛教典故——"厥磨/摩师"、"瓠芦"、"婆罗草"等进行补注,俾使相关作品的主旨得到更好解释。
李小荣
关键词:王梵志诗补注
浅析密教美术审美观之“以丑为美、以恶为美”
2014年
佛教美术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显教美术与密教美术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审美观。本文对密教美术造型中以"大忿怒相"为代表的美术形像进行深入分析,归纳了密教形像的特点,阐释了密教美术以丑为美、以恶为美的审美观。
侯艳
关键词:佛教美术密教审美观
汉传佛教的语言观及其对变文文体生成的影响
2011年
汉传佛教的语言观主要有两大原则:一是通俗易懂原则,二是随机应变原则。这两种原则对中古的佛教讲唱文学影响尤为深广,特别是为变文文体的生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甚至于佛教变文的原初含义亦可溯源于此。
李小荣
关键词:汉传佛教语言观
论西方净土信仰氛围中的唐人游寺诗
2015年
唐代弥陀净土信仰兴盛,净土寺院较多。唐人多崇尚游宿寺院,寺院中由壁画、石像、净土师、净土院等共同构成的净土环境往往会影响其创作。在弥陀净土信仰的氛围下,唐人游寺诗创作显示出比较独特的净土审美。
马小方
关键词:唐诗净土信仰
唐代译场与文士:参预与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唐代是中国佛典翻译史上的黄金时代,其译场大都有文士的参预。一方面,他们或以监译、监阅等身份代表了朝廷对译场的思想控制,或对译经进行文字之润色,因此,在佛典传译及定型中具有特殊作用;另一方面,文士直接参预译事,又使他们能更全面地了解佛经文体、佛典语汇典故及佛教思想,进而影响其文学创作。
李小荣
关键词:唐代
禅宗语录中的李白形象被引量:2
2012年
作为文学形象的李白,常见于禅宗语录。除了诗酒风流、谪仙这两种主体形象外,还有秀才、痴措大、俗士等类型。这些形象进入禅宗语录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李白的居士身份得到了禅家的认同;二是李白不畏权贵的精神和自由个性,极容易引起禅者的共鸣;三是李白的作品在后世僧家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李小荣
关键词:禅宗语录文学形象
敦煌本《高适诗集》考述——以敦煌写本形成时间为中心被引量:2
2012年
敦煌本《高适诗集》(P.3862)是专收唐代诗人高适作品的敦煌写卷,对于此写卷,历来研究较多,多基于文献层次。因无题记,对于该卷的形成时间,尚未见定论。本文拟从其所收诗歌的创作时间及唐代避讳入手,对其形成时间作一考述。
王彦明
关键词:避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