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032)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3
相关作者:倪红伟曹宏杰罗春雨王立民王继丰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科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三江平原
  • 2篇养分
  • 2篇三江平原湿地
  • 2篇湿地
  • 2篇土壤养分
  • 2篇空间分布特征
  • 2篇
  • 1篇氮沉降
  • 1篇优势度
  • 1篇有机碳
  • 1篇植物
  • 1篇水通量
  • 1篇碳循环
  • 1篇通量
  • 1篇土壤碳
  • 1篇土壤碳循环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区系

机构

  • 7篇黑龙江省科学...
  • 4篇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 7篇倪红伟
  • 4篇曹宏杰
  • 3篇王建波
  • 3篇王继丰
  • 3篇王立民
  • 3篇罗春雨
  • 2篇钟海秀
  • 2篇刘赢男
  • 2篇张继舟
  • 2篇付晓玲
  • 2篇朱道光
  • 1篇张荣涛
  • 1篇谢立红
  • 1篇黄庆阳

传媒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黑龙江科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5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黑龙江兰远草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区系研究
2012年
黑龙江兰远草原自然保护区位于松嫩平原东南部,东经125°44’28”-126°06’30”,北纬46°25’30”-46°38’25”,面积约15874hm2,拥有种子植物363种,隶属于53科177属。种子植物属的区系特征如下:(1)单种属和寡种属比率很高,仅含1种的属及2~4种的属之和占总属数的94.3%。(2)区系成分复杂且多样,在中国种子植物属15个属的分布区类型,本保护区存在13个类型。(3)温带成分占优,温带属114属,占本区属数的64.41%。(4)特有现象不明显。
王继丰朱道光王建波黄庆阳钟海秀谢立红张荣涛倪红伟
关键词: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大气CO_2升高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3年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碳平衡。据估计,全球土壤(表层1m)有机碳积累总量相当于大气中碳总量的2~3倍。土壤是温室气体的源或汇,土壤碳库的变化将影响大气C02的浓度,因此,土壤碳库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也是全球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大气CO2升高导致植被生态系统碳平衡的改变进而对土壤碳循环产生影响。总结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大气C02浓度升高响应的主要生物学机制及过程,简述了大气C02浓度升高对影响土壤碳输入和输出的各因素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在大气C02浓度升高条件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NPP)显著增加,但湿地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也有可能降低;2)光合产物向根系分配的数量增加,地上/地下生物量降低,根系形态发生变化,根系周转速率和根系分泌等过程的碳流量提高;3)植物含氮量降低,C/N提高,次生代谢产物增加,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植物残体分解速率降低;4)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增加,提高幅度受植物类型与土壤状况的影响;5)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及分泌物的数量和性质影响土壤酶的活性,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增加,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受植物类型与环境条件的影响;6)土壤中真菌的数量的增加幅度要高于细菌;7)CH4释放量增加,在植物的生长期表现更为明显。由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复杂性,研究结果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大气C02浓度升高与全球变化的其它表现间的交互作用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同时由于土壤碳循环是一个由微生物介导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因此,加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微生�
曹宏杰倪红伟
关键词:碳循环
三江平原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全面、准确掌握三江平原地区土壤养分状况空间分布情况,为完善土壤养分管理制度与制定合理施肥措施提供初步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网格法取样,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综合分析该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土壤养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偏大,在20.17%~66.39%之间;在研究区域呈现一定的空间结构性,各养分指标的空间结构差别较大;空间自相关性明显,最佳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块金值(C。)均较大,AN和AK的c。/c。+C在25%~75%之间,其他指标的C。/C。+C均〈25%。Kriging插值图表明,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结论]从研究区域的整体养分状况来看,饶河县和宝清县交界处以及萝北县土壤养分状况较好.土壤OM、TN、rrP、AP含量均较高,而研究区域的西南部总体养分状况较差,OM、rr=N、_rK、AN、AP含量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地形条件、耕作年限是决定该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
曹宏杰王立民罗春雨张继舟倪红伟
关键词:土壤养分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13年
以三江平原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网格法取样,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综合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M-C)、轻组有机碳(LF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SMBC)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8.1748、4.9446、2.4764 g·kg-1,367.92和372.03 mg·kg-1。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变异系数在32.18%~113.55%之间;有机碳各组分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RSS值均很小,拟合程度均很高;TOC、SOCS、POM-C、LFOC 含量的空间分布受着空间因素的强烈作用,SMBC 空间异质性只受随机因素的影响。TOC、SOCS和POM-C的变程较大,SMBC的变程只有0.60 km。三江平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研究区域内,TOC、SOCS、POM-C空间分布格局相似,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增加,高值区域出现在抚远县以及饶河县和宝清县交界处;LFOC和DOC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为中间低四周高。
曹宏杰王立民罗春雨刘赢男倪红伟
关键词:有机碳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地区土壤养分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分析不同作物种类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土壤肥力状况,为三江平原地区土壤的农业利用和布局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促进该区域土壤养分状况监测和农业管理措施的研究。以三江平原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代表土壤性质的7个指标作为分析参数,对其进行经典统计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养分指标在研究区域均呈现中等程度的变异,土壤有机质的变异程度达到了66.39%;除全磷、碱解氮与速效钾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外,其他各养分指标间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第一主成分代表土壤综合养分,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供应状况;聚类结果反映了五类地区不同的综合肥力状况。三江平原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较为分散,不同地区养分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湿地开垦和不同种植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养分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强化田间管理,针对土壤养分状况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有利于该区域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曹宏杰王立民罗春雨张继舟倪红伟
关键词:三江平原土壤养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综合得分
三江平原湿地碳、水通量对氮沉降的响应
2012年
研究氮沉降对理解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国三江湿地开展了两年的氮沉降试验,测定小叶章湿地的光合特性,试图揭示氮沉降对小叶章湿地碳、水通量产生的影响。利用LI-6400一个封闭的光舍测定系统,通过计算CO2的变化量来确定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试验结果表明,生长季导致净“碳汇”的产生。而且,低氮和高氮处理均促进生长季的净生态系统气体交换量(NEE)和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在三江平原湿地,大气温度对调节生态系统碳交换以及气候变化的响应起着重要作用,氮沉降能在短期内迅速增加三江湿地的碳通量。但是。要预测长期氮沉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我们还需要长期的野外监测。
王建波付晓玲钟海秀王继丰倪红伟
关键词:三江平原湿地水通量氮沉降
三江平原湿地典型草甸小叶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动态
2013年
本研究以三江平原湿地典型草甸小叶章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探讨其季节动态规律。典型草甸小叶章群落物种丰富度在7月份最高,生态优势度指数季节动态变化呈"V"型;多样性信息指数季节动态变化呈单峰型,6月末7月初群落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种类之间个体分配的均匀性最大;均匀度指数季节动态变化呈线型。群落α多样性的测度指标的季节动态变化表现出一致性。
王继丰王建波刘赢男朱道光付晓玲倪红伟
关键词:小叶章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