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2006105950805M07)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高原郑英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氮化
  • 2篇等离子
  • 2篇离子氮化
  • 2篇T10钢
  • 2篇
  • 1篇等离子渗铬
  • 1篇渗铬
  • 1篇双层辉光
  • 1篇离子渗

机构

  • 2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湖南交通职业...

作者

  • 2篇郑英
  • 2篇高原

传媒

  • 1篇材料工程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T10钢低温双辉等离子渗镀铬硬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铬+离子渗氮的复合工艺,以T10钢为基材在560℃研究了该工艺对渗层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渗氮前渗层表面有3-5μm的沉积层,组织致密并与基体结合紧密,基体组织无明显变化;沉积层含铬量达46%以上,扩散层深15-20μm;渗层表面物相均由Fe、Fe-Cr、Cr7C3、Cr23C6等组成;表面显微硬度达650-850HV,硬度向内呈梯度分布。渗镀层经离子渗氮后的组织与氮化前的组织无明显变化,但表面物相为Fe-Cr、Cr7C3、Cr23C6、CrN、Fe4N,表面显微硬度1000-1350HV,较未渗氮前提高65%以上,表明本复合工艺能有效提高铬渗镀层的显微硬度。
郑英高原
关键词:T10钢等离子渗铬离子氮化
T10钢低温双辉等离子表面渗镀铬硬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铬技术,首先在560℃对T10钢进行不同时间的渗铬,再对已渗铬试样进行4h离子氮化,研究了该工艺对渗镀铬层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辉渗铬后的渗层由厚3~5μm的沉积层+扩散层组成,沉积层组织致密并与基体结合良好,基体组织和晶粒度与渗铬前基本一致;沉积层铬浓度达45%(质量分数)以上,内有20~25μm的扩散层,铬浓度向内呈梯度分布;表面物相均由Fe,Fe-Cr,Cr7C3,Cr23C6等组成;渗层表面显微硬度达650~850HV,向内逐步降低,呈梯度分布。沉积层厚度、渗层深度、渗层的铬浓度及显微硬度等均随渗铬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渗层经离子氮化后的组织与氮化前的组织无明显变化,但表面物相为Fe-Cr,Cr7C3,Cr23C6,CrN,Fe4N,表面显微硬度提高到1000~1350HV,较未氮化前提高约60%以上。
郑英高原
关键词:T10钢双层辉光离子氮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