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770005)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周颂伦李小白吴玲孙志鹏武向平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理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文化
  • 2篇国家观
  • 1篇东西方
  • 1篇东洋
  • 1篇对立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历程
  • 1篇战争史观
  • 1篇哲学
  • 1篇人口
  • 1篇日本人
  • 1篇日本社会
  • 1篇日本学者
  • 1篇日德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转型
  • 1篇社会转型期
  • 1篇世界观
  • 1篇脱亚入欧
  • 1篇维新

机构

  • 7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 2篇周颂伦
  • 2篇李小白
  • 2篇吴玲
  • 1篇武向平
  • 1篇孙志鹏

传媒

  • 6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世界历史
  • 1篇日本研究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福泽谕吉中国政策观的骤变——东洋盟主与脱亚入欧被引量:4
2006年
明治初年日本人在对外关系的认识上呈现出三重性结构,致使福泽谕吉等人在论及东洋与西洋的关系时,主张以实现日本的东洋盟主地位来遏制西洋。但出于对中国清朝通过洋务运动以增强国力的担忧和警戒,便很快转向“脱亚入欧论”。这几乎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日关系中的一项定律。
周颂伦
关键词:福泽谕吉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西洋意识的诸类型被引量:5
2006年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的西洋意识,奠定了近代日本对西方态度的思想基础。其类型大致可分成追赶意识、霸业意识、文明意识与东西意识。诸类意识间的相互作用规定了近代日本在追求其国家目标时的政策及行为性质。
李小白
关键词:明治维新
谈西田伦理学中的东西方文化因子
2006年
西田几多郎的伦理学,既吸纳了以格林为代表的西方新黑格尔主义伦理学中的意志、行为、至善等基本概念,又与东方的佛教、儒家的阳明学和日本的武士道有明显的一脉相承关系。因此,从伦理学角度研读西田几多郎对东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取舍,有助于我们解读近代日本思想界对待西方文化和东方传统的独特方式。实际上,西田在借用西方伦理学概念论述其伦理学基本命题之后,在最终构筑伦理学时,仍要依据东方式思维。在论述国家主权的问题上,西田最终回到了日本式思维方式上来,即不是把对象当作理来崇敬,而是把它当作神来信仰。西田伦理学与其说是“世界主义”的,不如说是国家主义的。
吴玲
关键词:国家观
日德两国不同战争史观的文化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从对“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形态的差异入手分析日德两种不同战争史观是一种有效途径。基督教神学的“原罪”和“救赎”意识同德国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和“批判精神”结合起来,把“罪感意识”作为道德评判的基准,依靠它来发展人的良心,正是在这种文化心理影响下,德国才能对侵略战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式的反思。在日本,伦理道德体系是建立在对天皇的“忠诚”基础之上的,国家神道、武士道是维系民族精神的有力思想武器,对天皇制国家的“忠诚”是道德和行为的最高准则,成为日本屡屡为侵略战争进行自辩的精神动因。
武向平
关键词:战争史观文化分析
近代转型期日本社会的人口增长控制
2007年
江户时代中后期是日本社会向近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日本人曾普遍采取堕胎甚至“间引”的方式控制人口增长。这基本属于当时日本人为维护家族财富并求得更大生活安乐度而采取的习惯做法,对此前的一些结论性研究有必要进行重新审度。
李小白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人口
武士道与“士道”的分歧和对立被引量:2
2008年
江户幕府的确立,结束了日本连年战争的局面,随着江户幕府统治的日趋巩固,武士阶层面临的社会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与旧类型武士相对,一种新类型的武士应运而生。旧类型武士大多信奉武士道,新类型武士则推崇"士道","士道"在江户时代武士的政治、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过十分显要的地位。本文拟就武士道与"士道"的分歧和对立作以分析。
周颂伦
关键词:武士道精神文化传统
日本学者对待《菊与刀》的文化心理历程被引量:10
2011年
从问题意识转换的视点可将战后日本学者对待《菊与刀》的文化心理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对《菊与刀》史实和方法的批判、对"耻文化"和"集团主义"的肯定式评价、问题的解构与重构、对《菊与刀》的多元文化分析。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学者的基本观点与研究思路的分析,可探究日本学者对待《菊与刀》的文化心理历程及其内涵。
孙志鹏
关键词:《菊与刀》日本学者集团主义
西田哲学的文化观、国家观与世界观述评被引量:1
2010年
西田哲学的文化观主张只有"矛盾自己同一"的日本文化才是真正的"创造性"文化。西田哲学的国家观在证明国家存在的"绝对价值"和"永恒性"的基础上,借助宗教原理强调日本皇室的"绝对无"的性质,并把日本的"国体本意"赞颂为"世界最优"的国体。西田哲学的世界观宣扬皇室的"世界性",倡导建立一个使世界各国"沐浴皇室光辉"的"世界新秩序"。在西欧中心主义主导世界的近代,强调开放性、多元性的西田哲学体现出突出的个性和创造性价值。然而,也必须关注在西田哲学的文化观、国家观和世界观中,存在的本民族优越论倾向。
吴玲
关键词:西田哲学文化观国家观世界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