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125908)

作品数:35 被引量:145H指数:7
相关作者:金道超杨洪王召陈祥盛薛文鹏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贵阳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飞虱
  • 10篇种群
  • 10篇褐飞虱
  • 9篇稻纵卷叶螟
  • 9篇纵卷叶螟
  • 9篇卷叶
  • 9篇卷叶螟
  • 8篇水稻
  • 8篇白背飞虱
  • 5篇灯诱
  • 4篇种群动态
  • 3篇稻飞虱
  • 3篇种群发生
  • 3篇绿盲蝽
  • 3篇盲蝽
  • 3篇黑肩绿盲蝽
  • 2篇稻区
  • 2篇灯下
  • 2篇杀虫
  • 2篇杀虫剂

机构

  • 36篇贵州大学
  • 1篇贵阳学院

作者

  • 31篇金道超
  • 22篇杨洪
  • 5篇王召
  • 4篇陈祥盛
  • 4篇薛文鹏
  • 4篇谢家楠
  • 4篇郭建军
  • 3篇汪学俭
  • 3篇刘天雷
  • 3篇杨茂发
  • 3篇陈文龙
  • 3篇林秀秀
  • 2篇马恒
  • 2篇廖启荣
  • 2篇李帅
  • 2篇郅军锐
  • 2篇金曙光
  • 2篇李国勇
  • 2篇温冬梅
  • 2篇蒋德春

传媒

  • 7篇贵州农业科学
  • 6篇山地农业生物...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植物保护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Plant ...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稻纵卷叶螟P450基因CYP6K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为探讨稻纵卷叶螟产生抗药性的机制,防止或延缓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的产生,从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4龄幼虫中肠提取总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稻纵卷叶螟P450基因CYP6K1,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的cDNA片段长度为1 005 bp,编码334个氨基酸残基,包含昆虫细胞色素P450的4个保守结构域。同源性分析表明,稻纵卷叶螟CYP6K1与已报道的印度跳蚁(Harpegnathos saltator)和佛罗里达弓背蚁(Camponotus floridanus)的CYP6K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52%和51%。
刘月锋金道超李尚伟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细胞色素P450基因克隆
贵州省锦屏县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被引量:4
2011年
对贵州省锦屏县2006~2010年稻纵卷叶螟的迁入时期、迁入量、田间成虫及幼虫发生动态进行了分析,以研究该虫在当地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锦屏县2006~2010年稻纵卷叶螟为害盛期与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吻合,但不同年份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不同。2006~2010年田间最高蛾量分别达到8 874、1 648、4 367、2 817和1 222头/667m2。高蛾量的发生天数在不同年份间差异明显,2006~2008年田间蛾量≥400头/667m2的天数分别达到27、30和35 d,而2009年和2010年只有7 d。田间蛾量高且高蛾量发生时间长是造成稻纵卷叶螟暴发成灾的原因。
马恒郅军锐陈德福杨林金道超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
贵州喀斯特稻区黑肩绿盲蝽种群发生规律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摸清喀斯特稻区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的发生规律,2010年在贵州省6个具有代表性的稻区开展了该天敌田间种群消长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田间黑肩绿盲蝽的始见期集中在6月上、中旬,水稻生长前期虫量发生较少,后期发生量较大,发生高峰期一般在7月下旬—8月下旬。黑肩绿盲蝽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种群发生存在同步性。水稻害虫防治的常用药剂啶虫脒、阿维菌素、吡虫啉和毒死蜱对黑肩绿盲蝽种群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王召杨洪汪学俭金道超
关键词:黑肩绿盲蝽褐飞虱
贵州省稻作植保情况调查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解贵州省水稻种植中植保农事现状,科学指导农户正确有效地防治水稻病虫害,于2010年在贵州省6县开展了水稻种植植保农事调查。调查以户为单位,调查内容包括水稻品种、播种移栽及收割时间、施肥情况、施药时期、施药方式、防治对象、药剂种类、施药次数等,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193份,回收率为64.33%。结果显示:贵州省水稻种植品种多样化;不同地区农业耕作发展水平不一致,施肥水平差异较大;在田间防治时,农户不能准确掌握防治时期,防治目标不明确,在水稻生育时期,施药次数为4~6次,国家禁用农药仍有施用。贵州省水稻种植过程中主要存在从事植保农事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农户盲目、滥用农药现象突出;缺乏有效的信息指导技术等问题。
王召杨洪汪学俭金道超金星
关键词:水稻植保农药
不同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红螯蜂雌蜂的引诱作用被引量:8
2014年
为了解水稻挥发物在稻虱红螯蜂雌蜂寻找寄主过程中的作用,采用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了稻虱红螯蜂雌蜂对不同水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和行为反应。不同生育期水稻挥发物中,稻虱红螯蜂雌蜂对幼苗期挥发物的EAG反应最强烈,显著高于分蘖期及抽穗期。行为测定显示中优5617和湘优109幼苗期稻株挥发物对稻虱红螯蜂雌蜂具有显著引诱作用。稻虱红螯蜂雌蜂对虫害植株挥发物的EAG反应最强烈,与健康植株和机械损伤植株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稻虱红螯蜂雌蜂明显趋向于湘优109、黔香优302和宜香481三个品种的虫害处理植株。结果表明,幼苗和虫害稻株挥发物在稻虱红螯蜂雌蜂寻找寄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帅陈文龙金道超杨洪
关键词:水稻白背飞虱挥发物
2011年贵州省白背飞虱前期迁入虫源地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贵州省水稻重要迁飞害虫,近年来发生严重。为了明确贵州白背飞虱的来源地,本文根据2011年贵州省荔波、天柱、望谟、惠水、从江、锦屏6个代表站点的虫情资料,采用HYSPLIT轨迹分析平台进行虫峰回推轨迹分析,结果表明:(1)2011年贵州虫峰于5月中上旬迁入,迁入高峰期多集中在6月份;(2)2011年贵州地区早期白背飞虱虫源地为主要为越南红河三角洲,广西中南部,桂东南与广东交界;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我国喀斯特地区白背飞虱的虫源地和迁飞路线提供参考。
薛文鹏金道超金星杨洪
关键词:白背飞虱虫源地
贵州南部水稻田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动态与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灯光诱集和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对贵州南部三都县2008-2012年的白背飞虱灯下和田间种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白背飞虱在4月中下旬开始迁入贵州南部,在5月中下旬到达迁入高峰;灯下主峰日与灯下始见日(r=0.996**)和始盛日(r=0.997**)均呈显著相关;灯下种群中雌虫数量略高于雄虫,年度间雌、雄性比差异不显著。若虫是田间种群的主要构成部分,在6月上旬达到发生高峰,其发生为害期较成虫短,一般到7月中下旬结束;成虫发生期贯穿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高峰。田间主要为害世代的发生量与6月中下旬的灯下虫量呈显著正相关。
薛文鹏金道超杨洪
关键词:白背飞虱田间种群
水稻白背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从贵州省思南县1990~2009年白背飞虱灯诱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区白背飞虱各年的始见期集中在4月中、下旬,高峰期多出现在7、8月份,年种群消长动态以单峰型和双峰型混合出现,但以单峰型为主导,达85%。运用灯诱白背飞虱数量季节性消长及年度间虫量的变化特点来分析其发生动态,可见总体虫害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较轻,进入21世纪呈现出加重发生趋势。
邵先强陈仕荣金道超杨洪
关键词:白背飞虱
贵州惠水褐飞虱灯诱种群发生规律分析
2014年
为明确褐飞虱灯下种群发生规律,对贵州省惠水县1984~2013年30年间褐飞虱灯光诱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褐飞虱在惠水县的始见日主要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始盛日集中出现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末见日为9月中下旬;惠水县褐飞虱为害表现为双峰型,且第二次峰为害较为严重,30年间1994~2003年是褐飞虱灯下种群沉寂时期,1984~1993年和2004~2013年为灯诱种群猖獗时期;始见日和始盛日到高峰日时间间隔存在显著相关性(r=0.736**)。
刘磊磊杨洪金道超朱涛田滢
关键词:褐飞虱种群动态测报
三都县稻纵卷叶螟灯下蛾量的变化动态及田间发生情况
2011年
为了对三都县稻纵卷叶螟的监测和防治预报提供参考,对贵州省三都县2009年、2010年稻纵卷叶螟灯下诱集蛾量动态及2010年田间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三都县稻纵卷叶螟灯下始见期年际间不同,2009年始见期是5月11日,2010年是4月30日;灯下诱集蛾量与田间虫害的发生程度存在关联性,可利用诱集蛾量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进行辅助预测预报;灯下诱集第1代蛾量极低,从第2代开始,灯下诱集蛾量迅速增加,以第2、第3代居多,这与田间稻纵卷叶螟幼虫以第3、第4代为主害代的实际情况符合。
林秀秀金道超陈祥盛周朝霞白明琼杨洪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田间发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