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826)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周希瑗郑敏明王丽萍高睿骐杨映雪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裸鼠视网膜下注射HXO-Rb_(44)细胞建立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建立一种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临床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动物模型。方法 Rb细胞取HXO-Rb44细胞系,培养于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改良型RPMI-1640培养基内,细胞悬液密度调至(5.0~6.0)×106/mL备用。30只裸鼠,分为视网膜下组和玻璃体腔组,每组各15只鼠30只眼。2组注射HXO-Rb44细胞悬液后每天裂隙灯下观察裸鼠眼内Rb肿物生长情况,并于注射后21、28、35、42d,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统计成瘤情况,比较2组成瘤率。行Rb特异性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及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视网膜下组和玻璃体腔组在注射后均观察到肿瘤在裸鼠眼内生长并逐渐增大。注射后21、28、35、42d,视网膜下组成瘤率高于玻璃体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Rb细胞质NSE表达较强,S100表达较弱,GFAP表达最弱。结论在同等条件下建立Rb动物模型,视网膜下注射的成瘤率高于玻璃体腔内注射者,且视网膜下注射建立的是原位肿瘤模型,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临床。
- 王丽萍周希瑗彭周贵郑敏明邱明忠雷博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成瘤率
- NY-ESO-1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特异性
- 2012年
- 背景目前用细胞免疫的方法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B)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肿瘤-睾丸抗原是最具免疫原性的人类肿瘤抗原之一,已用于全身一些肿瘤的免疫治疗,但其对RB治疗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的NewYork—esophageal-1(NY—ESO-1)致敏树突状细胞(DCs)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RB细胞株HXO—RB44的杀伤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NY—ESO-1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使用SalⅠ限制酶和EcoRI限制酶进行双酶切,切胶回收DNA片段。将其连接入pDC316质粒,构建pDC316/NY—ESO.1真核表达载体并再进行酶切鉴定。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NY—ESO-1蛋白在HXO.RB44细胞株中的表达。Ficoll法分离血获得单个核细胞,通过RPMI1640重悬,调整细胞密度为1×10。个/ml,通过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lL-4)诱导培养外周血来源的DCs,通过重组质粒转染DCs,以脂多糖诱导DCs成熟,DCs与淋巴细胞数量比为1:25的比例混合培养HXO.RB44细胞,通过MTT法检测CTL的增生情况。在培养液中同时加入CTL细胞,MTT法检测HXO—RB44细胞的活力。结果重组质粒pDC316/NY—ESO-1的目的片段序列与NY-ESO-J基因序列完全相同,酶切鉴定结果与预期一致。Western blot法以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NY—ESO.1在细胞株HXO.RB44中呈强阳性表达。经rhGM.CSF和rhlL-4成功诱导出的外周血DCs,重组质粒转染后其表型分子分别是HLA—DR为42.1%,CD80为54.2%,CD83为39.7%,CD86为94.8%。MTT法检测表明,pDC316/NY—ESO-1质粒转染的DCs诱导的CTL组的增生能力强于未转染组,致敏的DCs与淋巴细胞比例为1:100时诱导CTL效果最为显著,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未转染组和无DCs组�
- 周学智周希瑗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树突状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Y-ESO-1
- 超声造影在眼科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超声造影是利用造影剂使后散射回声增强,明显提高超声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目前超声造影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尚未广泛开展,但已有研究表明超声造影能明显增强球后血管的显示能力,可用来观察眼内某些病变的微循环状态。本文对超声造影在眼科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张靖周希瑗
- 关键词:超声造影造影剂眼科
-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与Rb94基因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与Rb94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载体并鉴定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PCR技术对cDNA-Rb质粒中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使用BamHⅠ和SalⅠ进行双酶切,切胶回收DNA片段。将其连接入pEGFP-C1,构建pEGFP-C1/Rb94真核表达载体并再进行酶切鉴定。将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至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HXO-Rb44)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在细胞内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b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重组克隆载体内的目的片段序列与Rb94基因序列完全一致。pEGFP-C1/Rb94酶切鉴定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转染后的细胞有荧光出现。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Rb94基因得到了有效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含Rb94基因的细胞凋亡率为(21.17±0.45)%,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EGFP和Rb94真核共表达载体,并可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Rb94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有明显抑制生长作用。
- 郑敏明周希瑗王丽萍
- 关键词:RB9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 超声微泡介导Rb94联合野生型p53基因对鼠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抑制
- 2012年
- 背景研究表明,野生型p53(wtp53)和Rb94基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这2个基因是诱导和维持细胞衰老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参与基因,因此2个基因联合应用是否对RB的生长抑制效果更好是近来关注的问题。目的观察超声微泡介导Rb94联合wtp53基因转染裸鼠RB后对其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XO—Rb44细胞悬液种植至40只雌性SPF级BALB/e裸鼠视网膜下腔建立RB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的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模型对照组、wtp53质粒组(含wtp53质粒的微泡悬液)、Rb94质粒组(含Rb94质粒)和wtp53+Rb94质粒组(联合组)(含wtp53质粒及Rb94质粒),其中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3个组造模后第7天均由鼠尾静脉注入含相应基因的微泡悬液后,每天以0.5W/cm^2。超声波辐照眼球4S,间隔24S,循环2次。转染基因超声辐照7d摘除肿瘤组织,利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wtp53mRNA及Rb94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基因转染的肿瘤组织中wtp53及Rb94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基因转染后肿瘤组织的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HXO-Rb44细胞悬液视网膜下腔注射后移植瘤构建的成功率为80%(32/40),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检测样本的细胞异型性明显。基因转染后7d,模型对照组无wtp53mRNA及Rb94mRNA的表达条带;wtp53组wtp53mRNA相对值为0.65±0.07,wtp53+Rb94组为0.32±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3,P=0.000);Rb94组Rb94mRNA相对值为0.42±0.03,wtp53+Rb94组为0.23±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1,P=0.001)。wtp53、Rb94或wtp53+Rb94转染后,各组可见与转染相应的蛋白表达条带,wtp53+Rb94组可同时检测到wtp53及Rb94蛋白的表达条带,但模型对照组�
- 高睿骐周希瑗杨映雪王志刚
- 关键词:野生型P53超声微泡造影剂视网膜母细胞瘤
- 基因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 2010年
- 基因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近年来新型的治疗方法。我们从自杀基因、抑癌基因、抗血管生成基因这三方面对RB的基因治疗现状、相关进展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 郑敏明周希瑗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