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0A14C02)
- 作品数:3 被引量:149H指数:3
- 相关作者:白由路黄元仿雷宏军李保国胡克林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北京郊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25
- 2006年
- 目的揭示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肥力评价和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收集和实测北京南郊—大兴区1980、1990和2000年3个不同时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资料,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3个时期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64、12.76和12.89g·kg-1,它们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80.5、59.2和49.0km,呈递减趋势。大兴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之势。从1980年到2000年,有机质含量表现为由低向高逐级累积的规律,具体变化为有机质含量一级和二级的土地面积从无增加到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8.0%和14.3%,含量三级的土地面积从23.0%增加到37.1%,四级土地面积减少很少,约为2.19%,五级土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为50.4%。结论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是有机质含量普遍上升的原因,随着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部分地区的有机质入不敷出,呈下降的趋势,应注意土壤的培肥管理。
- 胡克林余艳张凤荣王茹
- 关键词:耕层土壤有机质地统计学影响因素
- 集约农作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及其在黄淮海平原区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5年
- 集约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对作物可持续生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碳固持CQESTR模型,在国内短期、中长期物料填埋试验资料基础上进行修正,将CQESTR模型按照物料降解与累积积温关系划分4个阶段,确定了不同降解阶段的物料类型因子。通过对黄淮海平原集约化农区7个独立肥料长期定位点1151组耕层土壤有机质观测值与模拟值进行验证,模型模拟95%置信区间为1.91g·kg-1,r2=0.91。修正的CQESTR模型可以预测不同种植和管理措施下作物残体、外源有机物料及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从而对集约耕作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固持进行评价。
- 雷宏军李保国白由路黄元仿吕贻忠李贵桐李科江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黄淮海平原碳矿化
- 黄淮海平原区不同农作措施下耕层土壤有机质矿化与CO_2排放估算被引量:14
- 2005年
-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中,小麦-玉米1年2作是其主要种植制度。集约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与管理对粮食可持续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应用修正的碳固持CQESTR模型,对黄淮海平原7个独立肥料长期定位点76个处理的10~20年土壤有机碳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受有机物料还田水平的影响,黄淮海平原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SOM)年矿化速率差异较大,不同试验点多年平均最低值为2.16%,最高值为5.95%,各试验点平均而言,最低值仅占最高值的54.2%;这一数值随化肥用量和有机肥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大,表现为SOM的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耕层土壤CO2排放通量最低值为337.1gCO2·m-2·a-1,最高值为2144.3gCO2·m-2·a-1;各试验点多年平均而言,最低值仅占最高值的31.9%。统计分析表明,作物年产量增加1t·ha-1时,耕层SOM矿化排放通量提高96.5gCO2·m-2·a-1,耕层SOM矿化速率提高0.22个百分点;土壤年表观呼吸通量不仅反映土壤生物和植物代谢活动强度,还直观反映出耕层SOM的年矿化速率。
- 雷宏军李保国白由路黄元仿李科江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矿化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