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0J5042)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3
相关作者:唐举玉吴攀峰俞芳梁捷予周征兵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篇动力学改变
  • 1篇动脉
  • 1篇形貌特征
  • 1篇旋髂深动脉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血液动力学改...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血液流变学变...
  • 1篇炎症
  • 1篇炎症细胞
  • 1篇液动
  • 1篇振动车削
  • 1篇支皮瓣
  • 1篇肾病
  • 1篇肾间质
  • 1篇肾间质纤维化
  • 1篇肾衰

机构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篇李康华
  • 1篇罗俊辉
  • 1篇周征兵
  • 1篇梁捷予
  • 1篇俞芳
  • 1篇栾晓明
  • 1篇吴攀峰
  • 1篇周知进
  • 1篇李瑛
  • 1篇唐举玉
  • 1篇胡斌梁

传媒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7075-T6铝合金单向超声振动车削表面质量及形貌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对7075-T6铝合金试件采用普通切削(CT)和振动切削(UVC)加工方法进行了加工实验,分析了2种切削加工方法在不同参数下对铝合金试件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给量和切削深度情况下,随着车削速度的变化,普通切削获得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但随着转速的增大进入高速切削后,工件表面粗糙度值逐渐趋于稳定;随着进给量的增加超声振动硬车削与普通硬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都呈上升趋势,超声振动切削表面粗糙度较小;在切削速度、进给量相同的条件下,普通硬质切削7075铝合金加工表面粗糙度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超声振动切削7075铝合金加工表面粗糙度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通过对获得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对车削加工获得的加工表面显微形貌的观测,证实了超声振动加工在难加工材料加工中的优势.
栾晓明胡斌梁周知进
关键词:超声振动车削表面粗糙度
旋髂深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 探讨旋髂深血管的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根据旋髂深动脉的走行及穿支分布特点,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穿支定位,设计切取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嵌合穿支皮瓣,髂骨瓣与穿支皮瓣仅以穿支血管相连,髂骨瓣重建骨缺损,穿支皮瓣覆盖皮肤缺损创面.2008年5月至2012年6月,采用此方法治疗四肢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车祸伤7例,重物砸伤2例,机器绞伤2例,摔伤1例;4例为急诊清创外固定支架固定后,Ⅱ期行嵌合瓣修复,8例为外院转入的开放感染创面,2例为慢性窦道流脓创面.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大肠埃希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混合感染1例,无菌生长2例. 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 18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髂骨瓣与受区骨均在8~ 10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四肢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吻合旋髂深血管的嵌合穿支皮瓣移植只需吻合一组母体血管,皮瓣与骨瓣仅以穿支血管相连,操作方便、血供可靠,可实现创面立体修复,是一种修复四肢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吴攀峰唐举玉李康华梁捷予俞芳周征兵
关键词:髂骨旋髂深动脉
炎症细胞与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被引量:5
2011年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复杂,包括肾小球血液动力学改变、生化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变化、氧化应激、细胞因子与遗传易感性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DN的发生与发展[1]。DN长期被认为是一种非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炎症细胞的浸润及炎症因子的关系不大,不需常规应用抗炎及免疫抑制治疗。传统治疗主要集中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系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降尿蛋白及予他汀类降脂等,然而经上述积极治疗并不能有效延缓患者肾功能进展。
罗俊辉李瑛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炎症细胞肾间质纤维化血液动力学改变血液流变学变化终末期肾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