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09490503400)
-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6
- 相关作者:吴贻刚袁艳苏彦炬吴正平李玉章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体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和负重条件下半蹲运动中小腿肌群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对1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在不附加振动,分别附加频率为25、30、35、40、45、50 Hz共计7种振动刺激条件,以及不负重和负重30%最大力量两种负荷条件下完成10次半蹲起的小腿表面肌电活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双因素方差分析,振动刺激对被检肌肉肌电均方根值(EM-Grms)有显著影响(P<0.05);负重对腓肠肌EMGrms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对胫骨前肌无显著影响;振动刺激和负重对各被检测肌肉均无明显交互作用。多重比较表明:45 Hz的振动频率可以显著提高被检肌群的EMGrms。结论:半蹲起练习时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提高小腿肌肉的激活程度;30%1RM负重可以显著提高腓肠肌激活程度,但不能增加胫骨前肌激活程度;无论是否负重,45 Hz的振动刺激可以显著增加小腿肌肉激活(P<0.05)。
- 袁艳吴贻刚苏彦炬李玉章
- 关键词:振动频率表面肌电小腿肌肉
- 拳击后手直拳下肢快速发力对出拳速度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拳击运动员下肢快速蹬地发力对出拳速度的影响,为拳击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运用两块测力台和三维红外高速摄像系统进行同步测试,采集16名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以后手直拳全力击打固定目标过程中,双脚地面支撑反作用力及运动学相关数据。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前、后脚蹬地最大力量/体重、快速力量指数/体重、蹬地达到最大力量峰值的时间分别与出拳速度进行相关分析,从中选取呈显著相关的快速力量参数与出拳速度进行曲线估计,选择拟合度最高的曲线模型计算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前、后脚蹬地最大力量/体重、快速力量指数/体重与出拳速度之间直线拟合度最高,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蹬地达到最大力量峰值的时间与出拳速度二次曲线模型拟合度最高,呈曲线关系(P<0.01)。结论:1)后手直拳击打,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前、后脚快速发力对出拳速度均具有显著影响。2)提高前、后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最大蹬地力量及发力速度对于提升后手直拳出拳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 苏彦炬吴贻刚袁艳吴正平
- 关键词:拳击后手直拳下肢
- 拳击后手勾拳下肢快速发力对出拳速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拳击运动员后手勾拳击打的过程中,下肢快速蹬地发力对出拳速度的影响,为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运用两块测力台和三维红外高速摄像系统进行同步测试,采集16名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以后手勾拳全力击打固定目标过程中,双脚地面支撑反作用力及运动学相关数据。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前、后脚蹬地最大力量/体重、快速力量指数/体重、蹬地达到最大力量峰值的时间分别与出拳速度进行相关分析,从中选取呈显著相关的快速力量参数与出拳速度进行曲线估计,拟合度最高的曲线模型计算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前、后脚蹬地最大力量/体重、快速力量指数/体重与出拳速度之间直线模型拟合度最高,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蹬地达到最大力量峰值的时间与出拳速度二次曲线模型拟合度最高,呈曲线关系(P<0.01)。结论:1)拳击运动员后手勾拳击打的过程中,双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快速发力对出拳速度均具有显著影响。2)提高双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蹬地最大力量有助于提升后手勾拳出拳速度。3)双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一定范围内,缩短蹬地的发力时间有助于提升出拳速度。4)提高双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发力速度有助于提升后手勾拳出拳速度。5)后手勾拳下肢快速发力对出拳速度影响同肢体快速发力对自身动作速度的影响显示出趋于一致的规律。
- 苏彦炬吴贻刚袁艳
- 关键词:拳击下肢
- 负重振动训练对下肢快速力量的影响及其神经适应的特征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研究8周负重振动训练对快速力量和下肢肌肉H反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以此丰富和完善负重振动训练的理论体系,并为普通人群和运动员振动力量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16名男性田径专修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力量训练组(常规组)和振动力量训练组(振动组)。常规组完成30%1RM负重半蹲起训练,振动组附加振幅为2 mm、频率50 Hz的振动刺激,完成相同负重半蹲起训练。8周训练前后测定半蹲跳、原地纵跳和腓肠肌H反射。结果:常规组和振动组组内相对快速力量指数、原地纵跳绝对腾空高度和弹性能利用率均显著提高(P<0.05)。2组间相对快速力量指数、原地纵跳绝对腾空高度和弹性能利用率增加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组内H反射潜伏期和Hmax/Mmax减小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仅振动组H反射突触前抑制(PSI)升高且具有显著性。组间H反射潜伏期、Hmax/Mmax、PS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8周附加振动刺激的负重30%1RM力量训练对快速力量的提高优于相同负重的常规力量训练。8周负重振动力量训练的神经适应特征表现为H反射潜伏期、Hmax/Mmax下降和PSI的增强。
- 袁艳苏彦炬吴贻刚
- 关键词:抗阻训练H反射
- 振动训练对肌肉H反射、T反射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6年
- 振动训练是一种新兴的力量训练辅助手段,国内外诸多研究集中于振动训练对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训练效果的影响。振动刺激引起肌肉力量变化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从振动训练对H反射、T反射和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对近十年国内外振动训练的神经适应机制实证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为今后振动训练的神经适应机制及其运用研究提供参考。
- 袁艳苏彦炬吴贻刚
- 关键词:神经反应H反射肌电图
- 振动频率和负荷重量对半蹲起大腿肌群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2年
- 附加振动刺激的负重半蹲运动成为一种新兴的下肢力量训练手段,但是,负重半蹲运动中附加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对下肢肌肉的激活特征研究较少。以1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在不附加振动、分别附加频率为30、40、50Hz共计4种振动刺激条件以及无负重和负重30%最大力量两种负荷条件下完成10次半蹲起的大腿表面肌电活动特征进行研究。实验结果经双因素方差分析,振动刺激对所有被检肌肉肌电均方根值(EMGrms)有显著影响(P<0.05),负重对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EMGrms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对股二头肌和半腱肌无显著影响;振动刺激和负重对各被检测肌肉肌电交互作用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50Hz的振动频率可以显著提高被检肌群的EMGrms。结论:30%1RM负重可以提高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的肌肉激活,但不能增加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肌肉激活。无论是否负重,半蹲起练习时附加振动频率为50 Hz的振动刺激可以显著增加大腿肌肉激活(P<0.05)。
- 袁艳吴贻刚苏彦炬李玉章
- 关键词:振动频率表面肌电
- 拳击后手摆拳下肢快速发力对出拳速度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运用2块测力台和三维红外高速摄像系统进行同步测试,采集16名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在后手摆拳全力击打固定目标过程中,双脚地面支撑反作用力及运动学相关数据。双脚快速力量参数与出拳速度进行相关分析、曲线估计,并计算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前、后脚蹬地最大力量/体重、快速力量指数/体质量与出拳速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蹬地达到最大力量峰值的时间与出拳速度呈曲线关系(P<0.01)。结论:(1)拳击运动员后手摆拳击打的过程中,双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快速发力对出拳速度均具有显著影响;(2)提高双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蹬地最大力量有助于提高后手摆拳出拳速度;(3)双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一定范围内,缩短蹬地的发力时间有助于提高出拳速度;(4)提高双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发力速度有助于提高后手摆拳出拳速度;(5)后手摆拳下肢快速发力对出拳速度的影响,同肢体快速发力对自身动作速度的影响显示出趋于一致的规律。
- 苏彦炬袁艳吴贻刚
- 关键词:拳击下肢
- 拳击前手直拳下肢快速发力与出拳速度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拳击运动员前手直拳击打下肢快速蹬地发力对出拳速度的影响,为拳击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运用两块测力台、三维红外高速摄像系统进行同步测试,采集16名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以前手直拳全力击打固定目标过程中,下肢地面支撑反作用力、部分运动学相关数据。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前、后脚蹬地最大力量/体重、快速力量指数/体重、蹬地达到最大力量峰值的时间分别与出拳速度进行相关分析,选取具有显著相关的参数与出拳速度进行曲线估计,选择拟合度最高的曲线模型计算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前脚蹬地最大力量/体重、快速力量指数/体重与出拳速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直线模型拟合度最高(P<0.01);蹬地达到最大力量峰值的时间与出拳速度二次曲线模型拟合度最高(P<0.01),呈曲线关系。后脚上述参数与出拳速度未显示出显著相关性。结论:1)前手直拳击打,下肢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前脚的快速发力是影响出拳速度的重要因素。2)提高前手直拳前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蹬地最大力量有助于提升出拳速度。3)一定范围内,缩短前手直拳前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发力时间有助于提升出拳速度。4)提高前手直拳前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发力速度有助于提升出拳速度。5)拳击前手直拳下肢快速发力对出拳速度的影响与肢体快速发力对自身动作速度的影响显示出趋于一致的规律。
- 苏彦炬吴贻刚袁艳吴正平
- 关键词:拳击
- 男子篮球运动员不同负荷负重蹲跳的力学特征和肌电图表现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男子篮球运动员不同负荷下负重蹲跳(WCMJ)的动力学和肌电图变化。方法: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8名。先测试受试者半蹲时的最大等长肌力:受试者双脚站立于测力台,上身保持挺直,屈膝约100度,将杠铃杆调整至合适高度,以最快速度和最大力量蹲举固定不动的杠铃约5秒,从测力台软件上读取地面反作用力最大值,记录为下肢最大等长肌力(MVC)。以10%、20%、30%、40%、50%和60%MVC负重,进行WCMJ。采用三维测力台记录受试者纵跳时的下肢动力学数据,利用力量-时间曲线,判断离心阶段与向心阶段,并计算最大速度、离心及向心阶段相对爆发力等衍生数据。同步测试收集受试者半蹲跳时肌外侧肌和股二头肌肌电数据,依此对蹲跳(CMJ)及不同负荷WCMJ的肌电信号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WCMJ动作对最大速度、相对爆发力、腾空时间和高度、积分肌电的影响。结果:(1)离心阶段:负荷增加至30%MVC,最大速度开始下降,40%、50%MVC负荷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最大爆发力随负荷增加而增加。股外侧肌标准化积分肌电值随负荷增加而上升,股二头肌标准化积分肌电值随负荷增加先升后降。(2)向心阶段:最大力量随负荷增加而增加,相对最大爆发力随负荷增加而增加,30%MVC负荷时达到峰值,之后下降。所有负荷之间股外侧肌积分肌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值随负荷增加而上升,50%MVC负荷时下降。结论:随着负荷增加,机体通过提高运动单位的募集提高相对最大爆发力,负荷过高则募集运动单位的能力下降。提高下肢肌肉爆发力,应采用低于30%MVC负荷的WCMJ进行训练。
- 田石榴刘宇井兰香吴贻刚
- 关键词:超等长训练运动控制积分肌电
- 快速力量训练功率输出的测量方法
- 2013年
- 分析测量快速力量训练中人体功率输出测量四种常见方法的特征,明确其优势和不足,确定其适用范围,为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 苏彦炬吴贻刚袁艳吴正平
- 关键词:最大功率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