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48705)

作品数:110 被引量:2,318H指数:31
相关作者:王涛樊胜岳周志宇马永欢齐善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烟台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农业科学
  • 2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篇天文地球
  • 14篇经济管理
  • 9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5篇沙漠化
  • 16篇生态
  • 11篇土壤
  • 10篇农牧
  • 8篇植物
  • 8篇生态环境
  • 8篇土地沙漠化
  • 8篇农牧交错带
  • 8篇荒漠
  • 8篇交错带
  • 8篇干旱
  • 8篇干旱区
  • 7篇流域
  • 7篇草地
  • 6篇退耕
  • 6篇退耕还林
  • 6篇群落
  • 6篇浑善达克
  • 6篇浑善达克沙地
  • 6篇河流域

机构

  • 83篇中国科学院
  • 23篇兰州大学
  • 4篇内蒙古大学
  • 4篇烟台师范学院
  • 4篇中央民族大学
  • 4篇敦煌研究院
  • 3篇内蒙古林业科...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作者

  • 31篇王涛
  • 16篇樊胜岳
  • 13篇周志宇
  • 9篇马永欢
  • 8篇齐善忠
  • 7篇马斌
  • 7篇陈广庭
  • 6篇周立华
  • 6篇杨根生
  • 6篇汪万福
  • 6篇罗芳
  • 5篇吴彩霞
  • 5篇封建民
  • 4篇李栋梁
  • 4篇赵存玉
  • 4篇赵爱芬
  • 4篇韩致文
  • 4篇姚正毅
  • 4篇屈建军
  • 4篇伍光和

传媒

  • 34篇中国沙漠
  • 8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干旱区地理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草业科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草地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草业学报
  • 3篇干旱气象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内蒙古大学学...
  • 2篇地理研究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15篇2006
  • 26篇2005
  • 28篇2004
  • 9篇2003
  • 22篇2002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敦煌莫高窟顶灌木林带防护效应研究被引量:25
2004年
风洞模拟实验和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平均林带高H=1 5m,疏透度β=50%的两条灌木林带周围的气流场分为7个能量区。在贴地层,有林带前的拐角绕流阻滞减速区,林带中的灌丛阻挡湍流衰减区,林带后的回流涡旋减速及速度恢复区,林带远方的气流附体加速区。在林带上部,有林带间的阻滞减速区和林带后的涡旋减速区,在林带顶后部有集流加速区。风沙流在阻滞、涡旋回流减速区沉积,而在加速区则会产生风蚀,在林带顶上下层气流交换加强。在低速时林带阻沙能力较强,当风速为10m·s-1时,有林带的输沙量可减少一个量级,即阻滞90%的风沙流;在中高风速时(风速为15m·s-1及以上),林带对风沙流的阻滞作用明显减弱,只阻滞20%。
汪万福李最雄刘贤万郑彩霞
关键词:防沙治沙防护林带
沙质草原沙漠化过程中植被演替研究现状和展望被引量:24
2005年
在综述了我国半干旱地区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植被演替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沙地植被演替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研究工作。指出,①沙地植被演替的最大特点就是沙质地表基质的流动性和风沙活动伴随着植被演替的各阶段,研究中应考虑近地表风沙流的影响;②在干扰对生态系统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沙地植被的演替序列往往出现一些随机性和不规则性,应加强对沙地植被演替序列的非线性和演替顶极的多元性、多样性的研究;③应继续从生理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以及生态系统生态等不同水平层面上深入研究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的替代机制,还应加强沙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动态耦合、种子岛效应等的研究,以及沙地植被演替趋势和速率等的预测。
赵存玉王涛
关键词:植被演替沙漠化沙地半干旱区
阿拉善荒漠区土壤因子与白沙蒿人工种群生长的主成分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阿拉善荒漠区白沙蒿飞播区土壤因子和白沙蒿生长状况,阐明了土壤性质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和群落生长最主要的状况指标。结果表明:(1)各个土壤因子中,6月的土壤含水量是各土壤性质中最重要的因子,贡献率达到63.6%。土壤的分形维数也对土壤性质有重要作用,贡献率为8.8%。土壤中N、P、K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4%、3.5%、3.5%,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子。(2)地上生物量最能反映植株的生长状况,其贡献率达到60.1%,而且和几种最主要的土壤因子都有极高的相关性。(3)对土壤因子的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排序结果显示,不同白沙蒿种群密度分为3个类型,而种群密度在2.1株/m2时,种群生长状况最佳。
马斌周志宇张丽莉高文星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种群密度种群生长
50a来我国干湿气候界线的空间变化分析被引量:18
2002年
采用干燥度指数为干湿气候区的划分标准 ,通过近 50a来年降水量干湿气候界线与干燥度干湿气候界线变动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在气候变暖 ,降水区域差异性显著的情况下 ,我国干旱 /半干旱分界线与半干旱 /湿润分界线也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且具有“U型”分布特征 .在东北北部 ,2 50mm年雨量线为干旱 /半干旱分界线 ,450mm年雨量线为半干旱 /湿润分界线 ,半干旱气候向西退缩 ,范围缩小 ;在东北南部、华北区与河套地区 ,30 0mm年雨量线为干旱 /半干旱分界线 ,70 0mm年雨量线作为半干旱 /湿润分界线 ,干旱气候与半干旱气候向东南方向扩展 ,空间范围在扩大 ,成为“U型”分布的凸出部位 ;在西南区与河套以西的西北东部 ,2 50mm年雨量线为干旱 /半干旱分界线 ,50 0mm年雨量线为半干旱 /湿润分界线 ,干旱半干旱气候变化不大 .决定我国干湿气候界线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与强度导致的东南季风。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刘连友
关键词:气候变暖降水量
中国沙漠化过程中人文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6年
沙漠化过程中的人文作用研究是沙漠化的重要研究领域,是沙漠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在人文因素在沙漠化过程中的作用、人文活动对沙漠化的作用机理、历史上沙漠化与人文活动关系、沙漠化中的人文作用定量分析研究、人文活动的驱动因子取得了重大进展,沙漠化治理的技术、模式、策略等方面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试图对沙漠化中人文作用研究做简要综述,并展望未来沙漠化人文作用研究。认为未来沙漠化人文作用研究要以人的行为作为研究的主题,结合多个学科综合研究,把更多研究方法应用到这项研究中,同时拓展沙漠化人文作用研究的领域。
董朝阳樊胜岳钟方雷马永欢
关键词:沙漠化
杨树固沙林密度、配置与林木生长过程的关系被引量:15
2007年
在科尔沁沙地证明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具有显著的防风效果后,进一步对雨养条件下杨树(赤峰-36号)固沙林的密度、配置及林木生长过程与林龄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5a林木的生长基本不受密度的影响,密度大单位面积材积量大;6~11a是密度对林木生长的显著影响阶段,杨树固沙林的胸径、株高和材积量的增长率随林龄增大而逐年加快;大约在11a之后趋于稳定;单位活立木蓄积最大(153.39m3.hm-2)的固沙林密度是825株.hm-2,其他密度按蓄积大小排序依次为540株.hm-2、420株.hm-2和1215株.hm-2;2)边缘林木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量分别比林内高20%~70%和90%~260%,且低密度林分的边缘林木的生长优势比高密度林分边缘林木的生长优势更加明显;3)同密度(500株.hm-2)13a的一行一带式固沙林,其胸径、树高和材积量分别比等株行距的片林高37.4%、17.4%和81%;而10a的两行一带式的胸径、树高和材积量分别比等株行距的片林高19.8%、16.2%和64.8%,说明行带式配置还具有生物生产力优势。
杨文斌卢琦吴波王晶莹王晓江刘士和李显玉
关键词:杨树密度效应
近40年阿拉善高原大风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3
2006年
以196l-2000年阿拉善高原10个气象站气象记录为主要数据源,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阿拉善高原40年大风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结合地形地貌和大尺度天气系统变化,导致大风天气自然环境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风天气高值区位于阿拉善高原的西部,从年内分布看,研究区年内大风天气集中于4~7月,占全年大风天气的54.3%,3月和8月次之,占全年的18.0%.从年际变化看,阿拉善大风天气年际变化的共同特点是:20世纪60年代大风天气是逐渐上升的,70年代或80年代达到峰值,90年代逐步下降,90年代为40年来的最小值.阿拉善高原大风天气受全球气候变化、大尺度天气系统及局地地形和下垫面性质的影响,沙尘天气多发期与反厄尔尼诺事件和干冷气候期相对应.
姚正毅王涛周俐朱开文
关键词:阿拉善高原大风天气
祁连山区不同海拔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被引量:47
2004年
依据植物在各海拔带出现的频率和不同海拔带植物种的生活型 ,对祁连山区草地群落海拔 2 5 0 0~ 30 0 0m的物种α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海拔升高 ,Shannon Wiener指数从 1 4 32上升到 1 832 ,Simpson指数的变化较为复杂 .海拔 2 70 1~ 2 80 0m带是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是物种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带 .在祁连山草地群落中 ,有毒的与食性较差的物种在各海拔带所占比例均超过5 0 % ,生物量占到整个样地生物量的 6 0 %以上 ,物种多样性已呈现衰退 .
常学向赵文智赵爱芬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
西北地区发展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本文对西北地区发展过程中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 ,得出初步结论 :耕地资源数量丰富 ,但总体质量较差 ,水资源的短缺 ,是制约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但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和节水措施的实施 ,水资源的短缺在未来的2 0年内可能缓解 ;西北地区以荒漠化治理为主的生态建设的核心在于将荒漠化的防治和发展经济密切结合起来 ,按照降低土地上的人口压力和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总体目标 ,有层次和时序地进行 ;通过对退耕还林还草程度、粮食产量和人口增长的定量分析 ,从总量上看 ,到 2 0 10年退耕对西北地区的粮食供应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西北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 ,落后于全国的工业化进程。调整国有经济的产业布局 ,倾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对策。
樊胜岳程国栋封志明高宏霞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建设
敦煌莫高窟顶尼龙网栅栏防护效应研究被引量:28
2005年
野外监测和风洞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度为20%~25%的尼龙网栅栏,其保护范围达23.5H^29.5H,栅栏前后的积沙范围主要集中在2H(栏前)~3H(栏后)。砂砾质戈壁区尼龙网栅栏直接阻止了偏西风向洞窟搬运沙量的80%以上,但其侧导能力微弱,外围栅栏对来自主风向的外侧积沙的侧导率平均达到35%;对其内侧的侧导作用,在偏东风时为57.51%,偏西风时平均为15.89%,反映了防护效益的季节变化特征。在网后1H处,20cm、50cm、100cm和150cm高处的风速分别降到网前3H的48.6%、38.6%、40.7%和66%。在NW风作用下,网后10m、2m的输沙量分别是网前10m、2m的1/29和1/43,并受栅栏设置等因素的影响。流沙区尼龙网栅栏的防沙效益亦表现出在三组不同风向上的差异。栅栏的阻沙效益与沙源供给关系密切,沙源充足时以风积为主,相反,则出现较强的风蚀作用。3~5月间,对比分析前方沙源充足(1992年)、基本控制(2002年)和较好控制(2003年)3种情况,窟前栈道不同部位洞前积沙分别减少39.4%~83.3%、75.4%~95.2%和94.0%~98.7%。尼龙网栅栏是比其他材料更优的一种防沙材料,不仅价格便宜,施工简单,而且在沙障被埋后容易移动重设,在阻止沙丘前移和防止过境风沙流具有优势。目前在网栅周围形成的局部积沙,在综合防护体系逐渐建立,前方沙源截留的前提下,利用窟顶输沙能力的季节变化特别是偏东方的反向搬运功能,局部积沙可以得到较好的输导。同时建议维护调整现有砂砾质戈壁区尼龙网栅栏防护体系。
汪万福王涛樊锦诗张伟民屈建军AGNEWN林博明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