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1040606M155)
-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爱玲程景林万俊吕浩敏顾健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TNF-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及治疗心肌梗死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MSCs)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以及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第3-5代大鼠BMMSCs用TNF-α(10 ng/ml)预处理24 h后,迁移黏附实验检测其体外的迁移黏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VCAM-1的蛋白表达。 BMMSCs用DAPI标记后移植于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内,术后4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心室心功能,Masson染色检测心肌梗死区胶原沉积。实验设有未经TNF-α刺激的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NF-α处理组BMMSCs在炎症因子TNF-α处理24 h后,体外迁移黏附力明显增强(P<0.01),黏附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大鼠比较,TNF-α处理组的大鼠在移植TNF-α处理的BMMSCs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 P<0.01),心肌梗死区胶原沉积明显减小。结论移植炎症因子预处理的BMMSCs明显改善大鼠的心功能及减少心肌梗死区的胶原沉积,可能与炎症因子刺激可提高BMMSCs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有关。
- 王春苗王爱玲程景林解杨婧郭增鲁艳郭晓琳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分子心肌梗死
- 培哚普利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肥厚中H2S/CSE合成途径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在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中,培哚普利对大鼠心肌组织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H2S/CSE)合成途径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培哚普利+模型组、培哚普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ISO制备心肌肥厚模型。检测大鼠心脏质量指数(HMI)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肌组织中H2S含量及其生成酶活性,心肌组织中CSE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MI、LVMI升高(P<0.01),心肌肥厚明显,H2S含量及其生成酶活性减少(P<0.01),CSE表达下降(P<0.05),培哚普利对照组大鼠心肌H2S含量及其生成酶活性升高(P<0.01),CSE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模型组大鼠HMI、LVMI下降(P<0.01),心肌中H2S含量及其生成酶活性升高(P<0.01),CSE表达增加(P<0.05)。与培哚普利对照组比较,培哚普利+模型组大鼠HMI、LVMI升高(P<0.01),心肌中H2S含量及其生成酶活性下降(P<0.01),CSE表达下降(P<0.05)。结论培哚普利能够提高大鼠心肌中H2S含量及其生成酶活性,可能与其能够提高CSE表达,影响H2S/CSE合成途径相关,其中在治疗ISO所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中作用更加明显。
- 鲁艳王爱玲陈森郭增李丽王春苗郭晓琳
- 关键词:心肌肥厚硫化氢培哚普利异丙肾上腺素
- 介入诊疗对心血管病患者外周淋巴细胞DNA的损伤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介入诊疗中的X线电离辐射对心血管病患者DNA损伤的影响。方法收治接受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244例,按介入术式不同分为四组: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组8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72例,射频消融术组48例,起搏器植入术组3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 h、24 h抽取患者外周血,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微核。同时记录患者手术全程辐射的累积皮肤表面入射剂量(CD)、面积剂量乘积(DAP)、透视时间(FT)等,观察各种介入诊疗中患者接受的辐射损伤程度和差异。结果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组CD和DAP值显著高于其他三组,而其他三组间CD和D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2 h染色体微核率为16.3‰±4.2‰,P<0.05),术后24 h为17.5‰±5.1‰,,明显高于术前水平(13.8‰±4.7‰,P<0.05)。结论不同介入术中,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不同,但介入诊疗中的电离辐射都可能会造成患者的DNA损伤。
- 程景林万俊王爱玲
- 关键词:DNA损伤电离辐射
- 冠心病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关系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体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冠心病患者105例分为3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9例。另设经冠脉造影未发现异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入选对象血清VEGF与HIF-1α水平,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AMI和UAP组HIF-1α、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MI组HIF-1α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总体水平上HIF-1α、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9,P<0.05),AMI、UAP、SAP各组中HIF-1α、VEGF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rAMI=0.47,rUAP=0.53,rSAP=0.41,P均<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HIF-1α、VEGF水平有所不同,心肌缺血程度越重则患者体内表达的HIF-1α、VEGF水平越高。冠心病患者VEGF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心肌缺血诱导的HIF-1α所调控的。
- 程景林万俊王爱玲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IF-1α和hs-CRP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将8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即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入院后12、24、48 h及7 d测定各组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入院后两组HIF-1α水平均逐步升高,12 h左右达高峰,后逐渐下降;hs-CRP水平在入院后逐步升高,于24 h后达高峰,24 h后逐渐下降。治疗组HIF-1α和hs-CRP水平在入院后12、24、48 h和7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 程景林万俊
- 关键词:替罗非班缺氧诱导因子-1Α高敏C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
- 趋化因子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6年
- 研究表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中,内皮细胞功能不全及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在高血压病因中起着重要作用。趋化因子是白细胞及某些组织细胞合成并分泌到外周血液的一类低分子量蛋白,包括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CL2)、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CXCL10)、白介素-8(IL-8/CXCL8)、RANTES(CCL5)及Fractalkine(CX3CL1)。具体表达于白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分别为CCR2、CXCR3、CXCR2、CCR5、CX3CR1。趋化因子在体内外均有强大的诱导白细胞聚集、黏附及游走的功能,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故趋化因子与其相应受体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用影响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药物,抑制血管壁的炎症反应过程,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可能成为临床上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新靶点。
- 杨青松王爱玲
- 关键词:趋化因子炎症反应高血压发病机制
-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MMP-9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60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连续治疗14 d。分别在入院时,入院后12、24、48 h及7、14 d检测各组hs-CRP、MMP-9水平。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入院后逐步上升,24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MMP-9水平入院后12 h内逐步升高,之后逐渐下降,7~14 d回到基线水平。治疗组hs-CRP和MMP-9水平在入院后12、24、48 h及7、14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显著降低UAP患者hs-CRP、MMP-9水平。
- 程景林万俊王爱玲
- 关键词:心绞痛C反应蛋白质明胶酶B
- 电离辐射对心脏介入患者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中的电离辐射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依据介入术式的不同将100例行心脏介入诊疗的患者分为4组: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组35例,经皮冠脉造影术(CAG)组31例,射频消融术(RFCA)组20例以及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PCPI)组14例;另选取有介入手术指征但拒绝手术的40例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 h、术后24 h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和微核实验检测尾部DNA含量(TDNA%)、尾矩(TM)和染色体微核率。记录术中患者的辐射剂量指标:面积剂量乘积(DAP)、累积皮肤表面入射剂量(CD),评估电离辐射对各组患者DNA损伤的影响。结果PCI组患者术中的DAP、CD值以及术后24 h的TDNA%、TM值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各组患者术后24 h的TDNA%、TM值与DAP、CD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各组患者术后2 h及24 h的微核率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不同的介入术式,术中的电离辐射均会造成患者DNA的损伤,辐射剂量越大,DNA损伤越严重。应改善患者的防护措施,避免辐射随机性效应的发生。
- 张梦达王爱玲郭杰程景林郝玉瑜顾健
- 关键词:心脏介入电离辐射DNA损伤
- 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年龄〈45岁AMI患者141例(年轻组)与同期45~64岁AMI患者(中年组)530例进行比较,根据发病高危因素和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年轻组中高血压、糖尿病较少见,而吸烟和冠心病阳性家族史明显高于中年组。年轻组冠脉造影结果以单支病变多见,最常累及LAD,而中年组则以多支病变常见,年轻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Ⅲ°AVB及病死率均较低,两组恶性心律失常和室壁瘤差异不明显。结论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吸烟者较多,糖尿病及高血压病较少见,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病死率较低。
- 邵莉王爱玲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
- HIF-1α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并与单纯BMMSCs移植作比较。方法①BMMSCs的提取、培养、标记。②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BMMSCs组、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术后4周,测定大鼠左室收缩压、舒张末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检测细胞移植情况及新生血管密度。结果①大鼠血流动力学检测:与对照组、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相比,BMMSCs组与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左室收缩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均明显升高,舒张末压明显降低。②心肌超微结构检测:BMMSCs组与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少于其他两组。③心肌血管密度:BMMSCs组与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大鼠梗死心肌内血管密度高于其他组。结论 HIF-1α反义寡核苷酸对BMM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抑制作用,BMMSC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部分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HIF-1α介导的。
- 万俊王爱玲吕浩敏
-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