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1719) 作品数:3 被引量:22 H指数:3 相关作者: 刘清洋 崔颖 孟倩丽 郭海科 张敏 更多>> 相关机构: 东莞市人民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和聚甲基丙烯酸酯义眼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天然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HA)义眼台植入与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义眼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2眼进行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术中用带线或不带线义眼座与四条直肌和斜肌交叉缝合,有巩膜组织用不带线义眼座巩膜包裹开窗,放入深部肌锥内。术后1个月配戴 PMMA 义眼片,验配定模,或半年后打孔固定。结果:术后随访24-36个月,31例手术后无义眼台暴露脱出,无感染,无移位。仅2例术后3 d 结膜裂开,经重新缝合后再次裂开,未行处理,自行愈合。结论:Ⅰ期植入天然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无排斥反应,简单,有效,并发症少,更加安全。配合聚甲基丙烯酸酯义眼片安装活动度好,反应轻,美观舒适。 张立新 刘辉焜 罗中伶 朱国平 香淦媚关键词:植入术 聚甲基丙烯酸酯 制模 广东省东莞市2型糖尿病患者盲与低视力患病率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东莞市横沥镇居民4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人群盲与低视力的患病现状和致盲原因。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现况调查。以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2型DM筛查,调查对象完成日常生活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测量、裂隙灯眼前段检查、眼底检查和眼底照相,对于可疑青光眼或眼底病患者进行进一步眼科检查。分别根据最佳矫正视力和日常生活视力,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73年)盲与视力损害的标准评估DM患者盲或低视力患病率并分析主要致盲原因。结果8952人参与DM筛查和眼科检查,应答率为80.06%,现场调查筛查出2型DM患者1500人,其中完善眼科检查者1356人,应答率为90.40%。完成眼科检查者男550人(40.56%),女806人(59.44%);652人(48.08%)为农民,780人(57.52%)为文盲或接受小学以下教育者。根据最佳矫正视力评估,横沥镇2型DM患者中双眼盲12人(0.88%),单眼盲45人(3.32%),双眼低视力35人(2.58%),单眼低视力63人(4.65%);视力损伤患者(包括双眼和单眼盲与低视力患者)155人,引起视力损害的首要原因是白内障(58.06%),其次为眼底病变(除DR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外,9.68%)、角膜混浊(6.45%)、翼状胬肉(6.45%)、弱视(3.87%)和DR(3.23%)。按照日常生活视力进行盲与低视力评估,双眼盲17人(1.25%),单眼盲53人(3.91%),双眼低视力105人(7.74%),单眼低视力116人(8.55%);导致291例DM患者视力损害的首要原因仍然是白内障(44.33%)、屈光不正(包含高度近视,28.87%)、翼状胬肉(6.53%)、眼底病变(除DR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外,4.81%)、角膜混浊(3.09%)和DR(2.41%)。结论东莞市横沥镇居民2型DM患者中,白内障是致盲的首要原因,因此东莞市农村DM防盲工作重点是在定期DR筛查和干预的基础上进行白内障的防治,尤其需要重视高龄和低教育程度的DM患者视力损伤的防治。 张立新 崔颖 孟倩丽 张敏 罗中伶 刘辉焜 朱国平 香淦媚 刘清洋 郭海科 郑洋 蔡晶晶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流行病学 低视力 白内障 东莞市横沥社区中老年居民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调查东莞市横沥镇4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和致盲原因;方法以人群为基数,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对45岁及以上并在当地居住10年以上户籍人口进行抽样调查;由广东省眼病防治研究所专家抽取6个社区共5223人,以三大村和三小村为标准,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调查,并保证质量的重复性试验。根据盲和低视力的年龄、性别等分布情况,调查其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按流程检查明确主要致盲眼病;各检测数据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在检录的共5223人中,实际受检人数为4588人,受检率为87.84%。按照2003年WHO日常生活视力损伤标准:盲的患病率为0.96%,低视力的患病率为11.51%;按照1973年WHO最佳矫正视力损伤标准:盲的患病率为0.44%,低视力的患病率为4.27%。无论是日常生活视力损伤标准,还是最佳矫正视力损伤标准,盲和低视的患病率都随年龄明显上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常生活视力盲χ2=87.95、低视力χ2=507.02,最佳矫正视力盲χ2=72.82、低视力χ2=378.82;均P<0.001)。按日常生活视力损伤标准:导致盲和低视力的首要病因是白内障,其次是未矫正的屈光不正、视网膜病变、翼状胬肉和青光眼。65岁以上人群是防盲治盲的重点人群。男性和女性盲和低视力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东莞市横沥镇中老年人盲和低视力疾病在高龄患者中,白内障,未矫正的屈光不正、视网膜病变、翼状胬肉和青光眼是主要原因。应及时建立慢病健康档案,定期检查,早期预防和干预。 张立新 郭海科 罗中伶 刘辉焜 朱国平 香淦媚 孟倩丽 崔颖 张敏 刘清洋关键词:中年人 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