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028)
- 作品数:6 被引量:151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澄海李健许晓光李小兰郭毅鹏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奇异谱分析-最大熵结合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在中国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基于奇异谱分析-最大熵预报方法(SSA-MEM)和最优子集回归方法(OSR),综合考虑降水量序列自身的变化特征和外强迫因子对降水的贡献,把奇异谱分析-最大熵预报方法和最优子集回归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SSA-MEM和OSR集成的新方法。对1961—2000年的夏季降水量进行拟合并试做2001—2004年的夏季降水预测。结果表明,回报拟合值与实况值距平相关系数达到0.85,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预报的平均技巧得分较高,试报准确率达到69%,略高于目前国内对汛期降雨预测的平均准确率。初步的试验表明,本方法对全国范围夏季降水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在东北及西南地区预测结果尤为显著。
- 王澄海耿立成
- 关键词:最优子集回归夏季降水量
- GEV干旱指数及其在气象干旱预测和监测中的应用和检验被引量:20
- 2012年
- 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广义极值分布(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GEV)的干旱指数的构建过程及其原理。并利用1951—2010年中国地区160个气象台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选择6个代表台站,检验1951—2010年60年间预测的干旱和实际干旱事件发生的吻合程度;利用2009—2010年资料检验GEV指数和实际发生的干旱事件在月尺度上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利用GEV方法定义的干旱指数能较好地监测干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与目前广泛使用的Ci指数监测结果较为一致。同时这种指数也能用于某一地区干旱事件的预测和干旱等级的划分。对干旱业务监测和预测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该指数对站点疏密有一定的依赖性,站点稀疏的区域存在着一些误差。
- 王澄海王芝兰郭毅鹏
- 关键词:干旱指数干旱监测
- 近50a中国降水变化的准周期性特征及未来的变化趋势被引量:60
- 2012年
- 通过分区分析了1961-2006年近50 a中国降水周期分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并对未来20 a(2006-2026年)降水的可能变化趋势做了预测。结果表明:就年际变化而言,大部分气候区的降水年际变化存在着显著的周期变化,并以高频(准3~4 a)变化为主,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过去的50 a,各气候区的降水呈现出下降趋势。周期叠加外推的结果表明,未来20 a,除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降水会出现少许的增多外,其余各气候区的降水量会出现弱的减少趋势。
- 王澄海李健李小兰许晓光
- 关键词:气候区降水量小波分析降水预测
- 2009年中国一次沙尘暴过程中的水汽变化特征及WRF回报被引量:5
- 2013年
- 通过对2009年4月22日至25日发生在甘肃、宁夏、内蒙古的一次沙尘暴观测和模拟回报试验,分析了沙尘暴过程中水汽及水热的变化特征,检验了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对沙尘暴过程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WRF能较好地再现出沙尘暴过程中水汽变化的基本特征。沙尘暴发生前,地面感热明显增加,大气中水汽明显减少。在沙尘暴过程中,扩散作用和气溶胶的凝结作用影响水汽的变化,而水汽的垂直方向变化较小;高空云水和云冰含量异常偏小,低层大气的温度和水汽含量下降。热力诊断的结果表明,沙尘暴过程中,由于水汽的相变,在600~800hPa高度处,水汽凝结产生的视热源的加热率高达6℃.d-1,表明非绝热加热作用在沙尘暴的维持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 王澄海胡菊靳双龙
- 关键词:沙尘暴WRF模式大气水汽视热源视水汽汇
- 中国近50年气温变化准3年周期的普遍性及气温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被引量:59
- 2012年
- 利用全国98个测站的年和冬季气温资料,采用Marr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年(1961—2009年)中国8个气候区的年和冬季气温变化,研究了中国气温变化的周期性,并对未来20年(2010—2029年)气温的可能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我国8个气候区气温的年际变化以高频变化为主,普遍存在着准3~4年周期变化,尤其是冬季气温的准3年周期变化显著,而且这种周期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年气温的周期特征存在显著的南北差异。周期叠加外推的结果表明,未来20年,中国将继续保持增暖趋势,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的升温要大于除西南地区外的南方地区。如果按照线性趋势升温,2010-2029年气温上升幅度不会超过1℃。
- 王澄海李健许晓光
- 关键词:小波分析
- 青藏高原地区土壤湿度的模拟及订正被引量:8
- 2012年
- 本文利用RegCM3中的BATS陆面模型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土壤湿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土壤湿度年循环的模拟与观测较一致,但不同下垫面的土壤湿度模拟结果不同;对植被稀疏地区的土壤湿度模拟夏季偏大冬季较一致,对植被较好地区的土壤湿度模拟冬季偏大夏季较一致;土壤湿度模拟偏差较大的时期对应着降水和温度模拟偏差大的时期.利用后验订正对土壤湿度的订正表明,订正后土壤湿度与观测值的变化比较一致,尤其是对模拟偏差较大时段的订正效果比较明显;订正后的温度和降水基本消除了系统性的偏差.本文认为,订正后的土壤湿度和温度可以为青藏高原地区提供较准确的资料,并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的计算中得到了应用.
- 余莲王澄海
- 关键词:青藏高原区域气候模式土壤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