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012)

作品数:26 被引量:117H指数:7
相关作者:岳大鹏刘鹏李奎颜艳王朋晓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2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黄土
  • 5篇淤地坝
  • 4篇降水
  • 4篇沉积环境
  • 3篇灾害效应
  • 3篇土壤
  • 3篇土壤侵蚀
  • 3篇小流域
  • 3篇粒度
  • 3篇粒度特征
  • 3篇极端降水
  • 3篇沉积物粒度
  • 2篇淤积
  • 2篇灾害
  • 2篇泥沙
  • 2篇剖面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降雨
  • 2篇暴雨

机构

  • 26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8篇岳大鹏
  • 9篇刘鹏
  • 8篇李奎
  • 5篇颜艳
  • 4篇郭坤杰
  • 4篇王朋晓
  • 2篇陈宝群
  • 2篇赵景波
  • 1篇刘焱序
  • 1篇吴正超
  • 1篇丁宁
  • 1篇陈玲
  • 1篇马小魁
  • 1篇吕婷婷
  • 1篇梁伟
  • 1篇易浪
  • 1篇王会
  • 1篇吴玲玲
  • 1篇王亮
  • 1篇王彦伟

传媒

  • 6篇江西农业学报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山地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丹江流域泥沙变化影响的定量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以丹江流域9个气象台站的降水资料和荆紫关水文站实测的径流、泥沙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Pettitt变点检测法分析了丹江流域1980~2009年的径流量、输沙量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检测了输沙量的突变点,并使用水文分析法定量分离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丹江流域径流量、输沙量均显著下降,降雨量有不显著的下降趋势;输沙量在1989年发生突变,与基准期1980~1989年相比,丹江流域1990~2009年的径流量、输沙量以及降雨量分别减少了57%、57%和11%。输沙量和径流量相关性较高(R^2=0.47),而与降雨量的相关性相对较低(R^2=0.28),降雨对输沙量的直接作用较小。气候变化对丹江流域的输沙量的变化起主导作用(60%),但人类活动的作用仍不可忽视(40%)。
达兴岳大鹏梁伟李莎
关键词:泥沙变化
农牧交错带城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基于GIS技术与遥感图像,通过建立矢量格网运算地形起伏度、气候适宜度、地被指数与水文指数4项指标,难以找到绝对最优的人居自然适宜性格网样本。通过变异系数确定权重进行综合人居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南部6县适宜性指标值普遍高于北部6县,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流向恰恰相反。在能源开采的短时间内出现人口数量严重超出生态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经济杠杆加大生态建设投入以弥补,但若人口数量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易恢复的严重破坏。
岳大鹏刘鹏刘焱序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
黄土洼后小滩沟沉积物理化特征及其揭示的环境信息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荧光光谱仪、激光粒度仪等仪器对黄土洼后小滩沟台地取得的950个沉积物样品进行测定,获取了淤地坝元素含量、粒度参数等多项指标。对粒度参数、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了相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信息。结果表明:黄土洼后小滩沟沉积物具有"二元结构"沉积旋回,进一步佐证了该地区次生黄土的水成说,且其中"细淤泥层"可以作为洪水沉积结束的重要标志;后小滩沟E剖面同主沟内C剖面的粒度分布差异表明了黄土洼地区泥沙运移主要受搬运距离的影响;在黄土洼后小滩沟聚湫沉积剖面中,常量元素中Si的含量最大,而Al、Ca等元素的含量相对次之;根据剖面元素同粒度参数的变化特征,可分为3类:Ⅰ类元素遵循"元素的粒度控制规律",元素同粒度参数有较好的相关性;Ⅱ类元素同部分粒度参数相关性较好;Ⅲ类元素不受粒度控制,而受元素自身性质、搬运营力等多重影响。并且进一步验证了黄土洼后小滩沟台地"先期沉积,后期侵蚀"的环境演变过程。研究结果为了解陕北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沉积物理化特征及其揭示的环境信息提供科学依据。
郭坤杰岳大鹏刘婧春王朋晓达兴程金文
关键词:沉积物粒度参数沉积环境
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以全国280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空间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并结合ArcGIS 10.2空间分析工具探究了全国280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成因。研究表明:(1)各类型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数量比较均衡,280个示范项目在地理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且西部多于中部和东部。(2)示范项目高程较高,主要分布在各大山区和高原地区,其中各省交界地带和边缘地带分布最为集中。(3)其空间分布格局的成因主要有经济、旅游资源、地形海拔、交通及政策5个因素。(4)建议依托当地地方特色,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基础上,发挥景区、能人、合作社、公司的带头作用,注重联动发展。
马爱华岳大鹏胡倩王珂赵青阳
关键词:旅游扶贫
基于双权重模糊综合模型的郑州空气质量评价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有效地控制空气质量评价误差,将各污染物的毒性作用引入传统的模糊综合模型中,建立了双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郑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_(2.5)、PM_(10)、SO_2、NO_2、CO和O_3等空气质量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双权重模糊综合模型,对2014~2017年郑州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空气质量隶属于第Ⅲ级标准(中度污染水平),主要空气污染物是PM_(2.5)、PM_(10)和NO_2,共占空气质量总权重的65%以上; 2014~2017年空气质量呈现逐步好转的趋势;空气质量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夏季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冬、春季节;相比于传统的模糊综合模型,双权重模型综合考虑了各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是一种更全面更客观的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王珂岳大鹏
关键词:毒性环境空气质量
关中地区近50年来降水量变化的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基于关中地区44个气象站1960~2007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及其它数理统计方法,对关中地区降雨量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研究发现关中地区在近50a内降水序列是呈现减少趋势,降水倾向率是-11.51mm·10a^-1:在1968~1988年间降水量变化不稳定,降水量趋势出现10个突变点;降水量呈丰枯交替出现;关中地区年降水量主要存在两个是尺度的变化周期18a和8a,其中18a尺度存在近50年内,8a的尺度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在时间上18a尺度上经历了5个枯丰交替变化:8a的经历了12个枯丰交替变化。
岳大鹏李奎张肖南刘鹏
关键词:降水量变化小波变换
陕南地区1960-2014年降雨侵蚀力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降雨侵蚀力作为评价降雨对土壤侵蚀能力的关键指标,对于确定土壤可蚀性以及预防水土流失、制定水土保持规划与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选取陕南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共22个气象站1960-2014年连续55年日降雨量数据,利用逐日降雨量估算侵蚀力模型计算陕南地区降雨侵蚀力;在ArcGIS10平台下,采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的方法,绘制陕南地区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图,分析全年及其季节空间分布特征;利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气候趋向率和变异系数分析降雨侵蚀力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陕南地区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与年侵蚀性降雨量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都是由北向南逐渐增加。(2)陕南地区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为3 872 MJ·mm·hm^(-2)·h^(-1)·a^(-1),年内分布差异较大,主要集中于6-9月,冬季变异系数最大。安康站点夏季降雨侵蚀力上升趋势通过了0.01显著性检验。(3)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异系数达到0.30,80年代降雨侵蚀力最大。略阳站点年降雨侵蚀力呈下降趋势,汉中站点基本不变。
程金文岳大鹏达兴郭坤杰刘婧春王朋晓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
黑龙江省1958-2017年极端降水时空变化与灾害效应被引量:10
2020年
根据黑龙江省1958—2017年3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数据,通过线性趋势分析、Ma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法等方法,对选取的9个黑龙江省极端降水指数的年际变化、突变及周期规律等时间序列上的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来看,持续干期以2.52 d/10 a的速率显著下降,降水强度呈现微弱下降趋势,其余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且年降水量以1.81 d/10 a的速率显著上升;多数指数的主要突变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且变化具有周期性,各指数的主周期为20 a前后,与阶段性变化相对应。(2)从空间上来看,各指数多年平均值的空间差异较显著,研究区中部及南部地区较西北部地区降水多但西部降水强度大。(3)中部伊春、铁力以及南部尚志等地区较其他地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大。黑龙江省西部变干趋势明显,易发生旱灾、大风灾害。
王晓宁岳大鹏赵景波赵景波王大菊
关键词:极端降水
基于GIS与RUSLE的榆林市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利用3S技术,采用美国通用的水土流失方程(RUSLE),对榆林市2001和2010年的土壤侵蚀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2001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 411t/(km2·a),年均侵蚀总量为1.93×108t;2010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 237t/(km2·a),年均侵蚀总量为2.72×108t。2001—2010年榆林市各区县的土壤侵蚀变化状况有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靖边、佳县和子洲7个区县的土壤侵蚀类型发生了由中强度向高强度侵蚀的转化,土壤状况不断恶化。而定边、米脂、吴堡、绥德和清涧5县的土壤侵蚀类型由高强度向低强度侵蚀转变,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
李奎岳大鹏刘鹏易浪
关键词:RUSLE土壤侵蚀
西安市近20年来气温变化与人口变动的关联度分析
2012年
当前,气候变化备受全球关注。从人口角度研究气候变化可正确判断和把握影响气候的人口因素,对制定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西安市近60年来的年平均气温资料可知,西安市气温与全球气候变化一样,有变暖的趋势,且增温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通过二次项拟合分析西安市气温变化与人口变化关系,得出总人口数量与气温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利用西安市199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就业人数、第二产业人数、家庭户数以及反映人口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二产业人数与气温的关联度最高,为0.8163;总家庭户数与气温的关联度次之,为0.7289。灰色关联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人口结构与气候变化之间是否存在机理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王彦伟岳大鹏
关键词:人口年平均气温灰色关联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