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1310034)

作品数:29 被引量:674H指数:14
相关作者:刘友平陈鸿平彭成张鑫王福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肯塔基大学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中药
  • 7篇黄酮
  • 6篇酮类
  • 6篇黄酮类
  • 6篇附子
  • 6篇陈皮
  • 4篇真菌
  • 4篇黄酮类成分
  • 3篇毒效
  • 3篇学成
  • 3篇药理
  • 3篇药效
  • 3篇药效物质
  • 3篇曲霉
  • 3篇化学成分
  • 2篇药材
  • 2篇药用
  • 2篇药用植物
  • 2篇特色教学
  • 2篇特色教学模式

机构

  • 28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肯塔基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雅安职业技术...
  • 1篇成都第一制药...
  • 1篇成都市双流区...

作者

  • 10篇陈鸿平
  • 10篇刘友平
  • 9篇彭成
  • 8篇张鑫
  • 6篇王福
  • 5篇陈林
  • 5篇王智磊
  • 5篇刘素娟
  • 4篇王建
  • 4篇马骁
  • 4篇谢晓芳
  • 2篇吴清华
  • 2篇刘薇
  • 2篇裴瑾
  • 2篇敖慧
  • 2篇李敏
  • 2篇谢倩
  • 1篇敬勇
  • 1篇熊亮
  • 1篇闵志强

传媒

  • 6篇世界中医药
  • 4篇中草药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食品科技
  • 2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中药材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药与临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材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研究现状被引量:34
2015年
中药材在种植、采收、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易受到多种真菌毒素污染,进而影响中药材质量、药品安全及合格率。本文对国内外药材中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比较了建立中药材中各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标准,阐述了中药材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的重要性,并对简要介绍真菌和真菌毒素限量标准,为保证用药安全,完善中药材品质控制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张鑫王福陈鸿平刘友平
关键词:中药材真菌真菌毒素污染
陈皮“陈久者良”原因探究被引量:17
2017年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陈皮"陈久者良",前期研究从久贮陈皮中分离鉴定了25株真菌,分属于2属5种。研究首次将真菌黑曲霉返接种到无菌陈皮样品中,恒温恒湿培养后,采用HPLC法对陈皮接种黑曲霉培养前后样品芸香柚皮苷、陈皮苷、川陈皮素与桔皮素4种黄酮类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陈皮接种黑曲霉培养前后样品总黄酮含量变化;采用GC-MS法分析了陈皮接种黑曲霉培养前后样品挥发油类成分的变化。结果发现,陈皮样品接种黑曲霉培养后,橙皮苷等4种黄酮总量及陈皮中所含总黄酮含量均高于接种培养前,挥发油总含量降低,但挥发油成分类型增加,并产生了新的化学成分。研究首次发现黑曲霉代谢转化与陈皮药效物质变化具有相关性,黑曲霉的代谢转化具有促进陈皮药材药效物质积累增加的作用。从真菌黑曲霉与宿主陈皮药效物质基础变化的角度阐明"陈久者良"科学内涵。
张鑫贺仪刘素娟王智磊王福陈林陈鸿平刘友平
关键词:陈皮黑曲霉黄酮挥发油
建立药用植物学实验技能目标体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以学生为主体,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为目的,以实验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为指导,开展中药形态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建立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技能目标体系,既突出传统的知识点,又与现代学科发展相联系,也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刘薇万德光吴清华裴瑾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
黑曲霉对不同陈化年份广陈皮黄酮类成分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考察黑曲霉对不同陈化年份广陈皮黄酮类成分的影响。方法:将黑曲霉反接至无菌广陈皮,恒温恒湿培养,于不同时间点进行取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广陈皮黄酮类成分。结果:黑曲霉反接后,不同陈化年份广陈皮总黄酮、橙皮苷、川陈皮素及橘皮素含量均有提升,且UPLC指纹图谱显示有新成分增加。其中陈化2年黄酮类成分变化较大,除橘皮素含量变化不明显外,其总黄酮、橙皮苷和川陈皮素含量各增长了72.24%、69.93%和72.34%。结论:黑曲霉对不同陈化年份广陈皮的黄酮类成分均有一定影响,影响最大的是陈化2年广陈皮,其中具体的转化机制还有待深究。
杨丹徐双美熊素琴陈鸿平刘友平
关键词:广陈皮黑曲霉黄酮类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模拟加速试验研究陈皮挥发性成分与黄酮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被引量:10
2016年
采用色谱分析方法,研究陈皮在模拟加速试验条件下挥发性成分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探究陈皮"陈久者良"科学内涵。采用静态顶空进样提取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结合Kováts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利用HPLC-DAD法、UV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陈皮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均有下降,低沸点成分下降明显;黄酮类成分总黄酮与橙皮苷的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川陈皮素含量呈增加趋势。模拟加速试验方法用于研究中药贮藏过程中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结果满意,但指标性成分含量变化对于表征陈皮药效组分整体特性变化具有局限性,应研究建立陈皮在贮藏中主要药效物质的化学特性表征谱,从物质基础变化角度阐释陈皮"陈久者良"科学内涵。
张鑫刘素娟王智磊王福陈鸿平刘友平
关键词:陈皮挥发性成分黄酮
橘皮表面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鲜橘皮表面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为探讨橘皮经贮藏陈化为陈皮真菌群落的变化奠定基础。【方法】在广东、四川、广西、江西、重庆5个柑橘主产地采集橘栽培变种茶枝柑、大红袍等的鲜橘皮,在Illumina Hi Seq平台上扩增橘皮表面真菌ITS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真菌物种注释及丰富度,并应用α与β多样性分析(Alpha&Beta diversity)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8批橘皮样品的有效序列可分类至35个属,不同产地茶枝柑、大红袍等品种橘皮表面真菌群落由7类真菌群落组成,种类一致,其中担孢酵母属(Erythrobasidium)、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红酵母属(Rhodotorul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为最大相对丰度排名前5的属,首次在橘皮表面发现枝氯霉属和短梗霉属真菌。【结论】明确了橘皮表面真菌群落结构组成,为橘皮在贮藏过程中真菌群落变化与药材品质变化相关性研究奠定基础。
张鑫刘素娟王智磊王福陈林陈鸿平刘友平
关键词:橘皮真菌高通量真菌多样性
药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代谢合成途径及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2
2014年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中的一类化合物,大多与糖类结合为苷存在。黄酮类成分具有调血脂、扩张冠脉、止血、镇咳、祛痰、降低血管脆性等药理作用,备受研究者的关注。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开始较早,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黄酮化合物生物合成步骤、催化各步反应的酶及其基因都有初步研究。对药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代谢合成途径及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康亚兰裴瑾蔡文龙刘薇罗静吴清华
关键词:药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功能基因次生代谢产物
中药附子毒效多维评价与整合分析的思路与实践被引量:15
2017年
本文针对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备受质疑的现状,系统阐述了中药毒效的认知过程和基本内涵,提出中药毒效"系统中药、多维评价、整合分析"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并以附子为例,系统研究评价附子毒效在系统中药中"品种、品质、制药、药性、功效、应用"的表现形式,整合分析附子"毒效"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增效解毒原理。
彭成
关键词:附子毒效
附子神经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7年
传统中药的安全性是指导其临床应用的坚实基础。附子为"百药之长",具有多种功效,但对机体也表现出明显的神经毒性。附子以酯型生物碱为主要毒性物质基础,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毒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离子通道、神经递质、信号转导和能量代谢等。为提高附子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降低神经不良反应,本文基于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从附子毒性物质基础、神经毒作用靶器官和神经毒作用机制3个方面具体阐述附子神经毒性的研究现状。
潘校琦彭成
关键词:附子酯型生物碱神经毒性
附子心脏毒效的多维评价和整合分析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17年
附子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也是传统确有疗效有毒中药,心脏是其重要毒效靶器官,但毒-效相关性不甚明确。本文在彭成教授提出的"中药‘毒与效’的多维评价与整合分析"的研究思路指导下,紧密围绕中药"品质制性效用"六大元素,以本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并广泛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按附子的心脏"毒-效"物质基础-附子的心脏"毒-效"机制-附子对心脏的增效减毒原理3个层面综述研究现状,整合分析附子对心脏的毒效机制。结果显示,附子中所含的双酯型生物碱是附子致心脏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附子的强心和保护心肌作用是附子总碱、附子水溶性生物碱、附子多糖及其他一些成分等多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附子对心脏的毒机制和效机制在心肌细胞上存在相同靶点,主要包括细胞形态和功能、细胞膜稳定性、细胞内环境稳态、离子转运相关ATP酶和通道、细胞能量代谢;但又有各自的独有机制;可通过依法炮制、合理配伍、辨证用药、延长煎煮时间和控制剂量等多种手段控制附子的心脏毒性和发挥其强心、保护心肌作用。
谢晓芳彭成
关键词:附子心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