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CXZZ110449)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玮陈祯刘燃唐磊曹昊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连云港环抱式防波堤口门航道横流计算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环抱式防波堤口门航道横流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针对连云港港的连云港区和徐圩港区,利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分别计算不同潮型下的口门航道横流,建立潮差与横流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具体应用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海域环抱式防波堤口门的航道最大横流由涨潮控制,在最大横流与涨潮潮差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拟合曲线相关程度高。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潮汐预报表统计涨潮潮差的累计频率,利用拟合关系求得不同累计频率的口门航道最大横流,可为航道设计或船舶进出港管理调度提供依据。
- 张玮张婧李泽钱伟
- 册镇海底输油管道沿线海床冲刷原因分析
- 2013年
- 海底管道常埋置于海床以下一定深度,海床冲刷可能会影响海底管道的运营安全。针对册镇海底输油管道建成以后沿线海床冲刷现象,利用实测资料分析海床冲刷特征,并结合周边工程建设情况分析冲刷原因。研究表明:册镇海底输油管道沿线海床冲刷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分别位于管道镇海登陆段和管道弯顶段。其中,镇海登陆段的冲刷与新泓口围垦工程有关,目前已趋于稳定;而管道弯顶段的冲刷主要由金塘大桥桥墩阻水导致水道间水动力变化而引起,目前仍处于发展中。
- 张玮汪魁金新
- 关键词:海底管道冲淤分析
- 环抱式港池水体交换研究——以连云港徐圩港区为例被引量:8
- 2014年
- 环抱式港池普遍存在水体交换能力较弱的问题,水体交换通道是提高港区水体交换能力主要方法之一。文中以规划中的连云港徐圩港区为例,建立对流扩散模型,通过计算研究徐圩港区对流与扩散之间的关系,分析港区水体交换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设置水体交换通道探讨其对港区水体交换功能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对流作用在徐圩港区水体交换中占有绝对优势,增大流速可提高港区的水体交换能力;水体交换通道的断面面积及断面形状对港区的水体交换效果影响较大。
- 张玮陈祯刘燃曹昊
- 关键词:潮位
- 环抱式港池水体交换效果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环抱式港池的主要问题是水体交换能力较弱,设置水体交换通道是改善港池水质的有效方法。以连云港的两个港区为例,建立潮流和对流扩散模型,研究环抱式港区设置水体交换通道对于水质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进潮量是提高港区水体交换能力的决定因素;进潮占优的通道对港区水体交换效果的改善优于出潮占优的通道;通道与口门处潮位过程的涨潮潮差是影响进潮量的主要因素。
- 韩卫东张玮陈祯刘博雅曹昊
- 关键词:潮差
- 淤泥质海岸浮泥形成条件定量研究
- 2012年
- 从物理特性、形成过程、形成条件等角度出发,研究了淤泥质海岸浮泥与异重流之间的异同,提出了浮泥形成条件的定量研究方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浮泥形成前期的含沙水体具有异重流特性,可采用异重流发生判别公式来定量描述浮泥形成条件中的水流流速、含沙量、水深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求出浮泥形成的临界含沙量;结合连云港进港航道具体情况,认为随着航道等级的不断提高,航道水深也在不断增加,形成浮泥的临界含沙量则相应降低,更易在航槽内形成浮泥。
- 唐磊张玮解鸣晓余珍
- 关键词:淤泥质异重流浮泥
- 环抱式港池水体交换与改善措施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环抱式港池既有防浪挡沙的优势,也有港区内外水体交换不畅的不足。以规划中的连云港港徐圩港区为例,利用对流扩散模型,模拟计算潮流作用下环抱式港池水体半交换周期,研究探讨改善港池水质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动力条件是影响港池水体半交换周期的主要因素,包括作用的潮型和港池位置;工程措施的效果取决于其对水动力条件的改善程度和水体交换量的大小。
- 张玮王国超刘燃陈祯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