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10002-005)

作品数:37 被引量:333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宇明韩涛谢青李莹王晖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乙型
  • 16篇肝炎
  • 13篇病毒
  • 12篇乙型肝炎
  • 10篇衰竭
  • 10篇细胞
  • 9篇慢性
  • 9篇肝硬化
  • 8篇肝衰
  • 8篇肝衰竭
  • 6篇乙型肝炎病毒
  • 6篇功能衰竭
  • 6篇肝功
  • 6篇肝功能
  • 6篇肝功能衰竭
  • 6篇肝炎病毒
  • 5篇慢性乙型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5篇急性肝
  • 4篇抗病毒

机构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天津市第三中...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天津市人工细...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天津市肝胆疾...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10篇韩涛
  • 10篇王宇明
  • 9篇谢青
  • 8篇李莹
  • 8篇王晖
  • 5篇裴彦祯
  • 5篇郭清
  • 5篇赵钢德
  • 5篇俞红
  • 5篇龚邦东
  • 4篇马晓艳
  • 4篇邢晶
  • 3篇刘莹
  • 3篇朱争艳
  • 3篇郭震
  • 3篇甘建和
  • 3篇安方梅
  • 3篇余东山
  • 3篇罗二平
  • 3篇项晓刚

传媒

  • 7篇中华传染病杂...
  • 7篇中华肝脏病杂...
  • 6篇传染病信息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肝脏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13
  • 9篇2012
  • 17篇2011
  • 9篇2010
  • 1篇200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组织iNOS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0年
目的检测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肝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探讨其在ALF中的意义。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NS)1ml腹腔注射;实验组予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腹腔注射,复制ALF大鼠模型,分别在6、12h处死大鼠即为ALF6h组(D-6组)和ALF12h组(D-12组),门静脉采血检测肝功能;留取肝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OS,阳性产物灰度值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肝组织iNOS无表达;实验组6、12h肝脏病理呈进展性,肝组织iNOS沿中央静脉及残存小血管高表达,其平均灰度值在D-6组为81.02±5.86,D-12组为130.71±7.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F大鼠肝组织iNOS高表达;缺氧、微循环障碍可能是诱导iNOS表达的重要因素。
罗二平朱海超黄小平陈丽孙蔚甘建和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
肝衰竭合并症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0年
近年来,随着肝衰竭的重新命名、定义和分类,已将其扩展到肝坏死和失代偿两大病理生理过程。笔者对肝衰竭合并症的研究热点,包括严重脓毒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和脑水肿、肝肾综合征和急性肾损伤、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宇明汤影子邓国宏晏泽辉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腹膜炎肝肾综合征低钠血症消化性溃疡出血
微小RNA-1187对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8介导的肝细胞凋亡调控的作用
2011年
目的 通过微小RNA-1187(miR-1187)靶向调节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mRNA的表达,观察miR-1187对肝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构建BALB/c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取肝组织进行锁核酸(LNA)-miRNA微阵列分析和miRNA靶基因功能分析.体外培养胚胎小鼠肝细胞株2(BNL-CL2细胞),予以TNFα联合D-氨基半乳糖分别诱导转染miR-1187模拟物组及未转染组,以正常生长细胞为对照,应用实时(RT)-PCR、Western印迹等方法检测各组细胞miR-1187、caspase-8 mRNA及caspase-8蛋白的表达,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miR-1187的信号值随急性肝功能衰竭进展明显下降.miR-1187与caspase-8 mRNA的3'非编码端(3'UTR)有直接的结合位点关系;miR-1187在未转染组表现为显著下调,在转染组下调减缓(t=6.371,P〈0.01);caspase-8 mRNA 在未转染组表达显著增高.在转染组上升明显减少(t=4.539,P〈0.01);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t=3.365,P〈0.05).结论 miR-1187为肝细胞凋亡的抑制因子之一;高表达miR-1187通过靶向调节caspase-8 mRNA的表达,阻抑肝细胞凋亡的发生.
余东山安方梅龚邦东赵钢德项晓刚林兰意俞红王晖谢青
关键词:细胞凋亡
急性肝衰竭并发脑水肿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10年
急性肝衰竭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是其常见的致命并发症。高血氨、谷氨酰胺积聚、线粒体功能改变、氧化应激反应、血脑屏障变化及炎性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参与其形成过程。笔者围绕急性肝衰竭并发脑水肿的发病机制与临床处理进行综述,讨论了ICU监护、低温疗法、人工肝支持系统及细胞移植在其临床救治中的作用。
韩涛李莹
关键词:脑水肿颅内高压
重庆地区急性肝衰竭病因和结局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病因和结局,评价英国皇家学院(King's College Hospital,KCH)标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其结局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1999年12月-2008年4月国际标准化比值≥1.5,且伴有肝性脑病的ALF住院患者的病因与结局,用KCH标准和MELD评分预测患者的结局。结果共323例符合标准,纳入研究。270例(83.6%)病因为HBV感染,22例(6.8%)病因不明,16例(5.0%)为药物引起,15例(4.6%)由其他原因引起。24例(7.4%)失访。获随访的299例中,240例(80.3%)死亡,59例(19.7%)自然康复。KCH标准预测ALF患者死亡或存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率分别为74.2%、64.4%、89.4%、38.0%和72.2%;MELD评分预测ALF患者死亡或存活的上述指标分别为82.1%、61.0%、89.5%、45.6%和77.9%。结论重庆地区ALF的主要病因为HBV感染,KCH标准和MELD评分预测患者结局的阳性预测值较高,MELD评分的预测正确率高于KCH标准。
张南邓国宏夏杰陈耀凯王宇明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急性
13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肝脏组织学改变被引量:38
2012年
目的探讨当前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种类,了解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肝脏组织学改变情况,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连续收治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138例患者资料,入选标准为依据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评分值≥6分。依I临床分型分为3组:肝细胞损伤型组、胆汁淤积型组和混合型组。3型诊断标准为:(1)肝细胞损伤型:[ALT/正常值上限(ULN)]/(碱性磷酸酶/ULN)≥5;(2)胆汁淤积型:(ALT/ULN)/(碱性磷酸酶/uLN)≤2;(3)混合型:2〈(ALT/ULN)/(碱性磷酸酶/ULN)〈5。分别统计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指标,并对其中66例行肝活组织检查患者的肝脏组织学改变进行分析。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非参数统计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比较的非参数统计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临床与病理学分型的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检验和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本研究中致肝损伤药物主要有中草药(包括中成药,占53.8%)、抗微生物药(8.0%)以及保健品(6.蛳)。依据血清生物化学指标进行临床分型,其与病理损伤分型的一致性(kappa=0.63,P〈0.05)优于发病时临床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的一致陛(kappa=0.25,P〈0.05)。DILI患者的病理学特征主要有大泡陛脂肪变性、小泡性脂肪变性、胆汁淤积、肝细胞凋亡、上皮样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铁沉着。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患者肝组织学改良HA]炎症坏死评分和Ishak纤维化评分均高于肝细胞损伤组护值均〈0.05)。结论中草药(包括中成药)是导致肝损伤的重要原因;同一时相临床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有较好的一致性;胆�
赖荣陶王晖桂红莲叶敏贞戴维佳项晓刚赵钢德王伟静谢青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病理学组织学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和病毒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96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以及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 196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与HBV-DN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在HBV-DNA阳性患者中HBV-LP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6,P<0.05);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与HBV-LP的吸光度值A有较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r)=0.97(P<0.01,F=104.52);HBeAg阴性HBV感染者血清HBV-LP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不同HBV-M模式HBV感染者HBV-LP和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LP能较准确地反映HBV复制水平,是HBV-M较好的补充;血清HBV-LP的含量与HBV-DNA的水平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清HBV-LP是监测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展与疗效的较好指标;HBV-LP与HBV标志物联合检测更有助于HBV感染者的诊断和治疗。
张静高纯史进方蒋敏王玉林甘建和罗二平顾国浩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HBsAg及HBVDNA定量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的变化被引量:54
2011年
目的 了解HBsAg定量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3组患者中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组),7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54例肝癌患者(肝癌组)的血清标本,用雅培化学发光法进行HBsAg定量测定,荧光PCR定量法检测HBVDNA量水平。多组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胜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HBsAg定量值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组患者中的中位数分别为2361.10、1001.64、594.35IU/nfl,3组间呈逐渐下降趋势,X^2=24.39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组与肝硬化组比较,z=-3.7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组与肝癌组比较,Z=-4.6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肝硬化组与肝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患者,HBsAg定量值在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的中位数分别为3259.83、1077.30、789.72IU/ml,3组间呈下降趋势,x^2=15.6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HBeAg阴性患者,HBsAg定量值在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的中位数分别为1669.00、1001.64、582.05IU/ml,3组间呈下降趋势,x^2=6.4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DNA定量值在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的中位数分别为5.3579、4.2207、1.0000log10拷贝/ml,4分位数间距分别为(4.3579~6.8745)、(0.0000~5.7393)、(0.0000~4.6651)log10拷贝/ml,3组HBVDNA定量值比较,x^2=31.4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与HBVDNA在乙型肝炎组(r=0.297,P〈0.05)、肝硬化组(r=0.346,P〈0.05)、肝癌组(r=0.452,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HBsAg定量值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
裴彦祯韩涛马晓艳李莹邢晶宋佐莉
关键词:肝硬化肝细胞癌
恩替卡韦或其联合阿德福韦酯补救治疗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对拉米夫定(LAM)初治耐药后,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恩替卡韦(ETV)单药或ETV联合ADV进行补救治疗,比较两种补救方案的疗效。方法对LAM初治耐药后应用LAM联合ADV应答不佳的40例患者,分别应用ETV1.0mg/d(14例)及ETV0.5mg/d联合ADV10mg/d(26例)两种方案进行补救治疗,至少观察48周,定期监测HBVDNA、肝肾功能、HBV标志物等指标。根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或,检验。结果两组患者采用补救治疗前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采用两种补救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HBVDNA水平均有下降,但ETV联合ADV组下降幅度较大。补救治疗24周时,ETV1.0mg组有28.6%(4例)达到HBVDNA转阴,ETV联合ADV组则有80.8%(21例)达到HBVDNA转阴,χ2 =8.469,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8周时,ETV1.0mg组仍仅有4例患者HBVDNA转阴,而ETV联合ADV组全部26例患者均达到HBVDNA转阴。补救治疗24周时,ETV1.0mg组有42.9%(6例)患者ALT复常,ETV联合ADV组有92.3%(24例)患者ALT复常,χ2 =9.337,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8周时,ETV1.0mg组有57.1%(8例)患者ALT复常,而ETV联合ADV组所有患者均达到ALT复常。补救治疗48周时,ETV1.0mg组有1例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ETV联合ADV组有4例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对于LAM耐药后LAM联合ADV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ETV联合ADV的补救方案较ETV单药1.0mg的方案更为有效,可以实现更好的病毒学及生物化学应答。
邢晶韩涛刘磊李莹李隽李岩肖时湘
关键词:乙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
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306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诱因、复发、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306例肝性脑病患者中C型占97.4%,消化道出血、感染、高蛋白饮食、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便秘、镇静剂等诱因组及无诱因组分别占C型肝性脑病患者的23.5%、19.1%、15.4%、5.4%、4.0%、2.4%、0.3%、29.9%;以感染为诱因的肝性脑病患者死亡率最高(42.1%),该组的血氨值亦明显高于其他有诱因各组(P<0.05)。另外,死亡组ALT、TBILI、NR水平和Child-Pugh分级均较生存组升高(P<0.01),但胆碱酯酶、前白蛋白、血钠均较生存组下降(P<0.05);氨基酸分析显示,死亡组的芳香族氨基酸高于生存组(P<0.01),蛋氨酸、谷氨酸也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对反复发作的肝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血氨仍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肝性脑病患者的预后与诱因和多项代谢指标相关,其中感染、血氨是肝性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治疗上应尽可能消除不良影响因素,降低肝性脑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
刘华韩涛朱争艳李莹
关键词:肝性脑病预后血氨诱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