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EL0403)
作品数:
1
被引量:15
H指数:1
相关作者:
欧林坚
张玉宇
齐雨藻
谢学东
李扬
更多>>
相关机构: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期刊文章
1篇
会议论文
领域
1篇
天文地球
1篇
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2篇
赤潮
1篇
多环
1篇
中国海
1篇
中国海域
1篇
水体
1篇
球形棕囊藻
1篇
棕囊藻
1篇
近岸
1篇
近岸水体
1篇
海域
机构
2篇
暨南大学
2篇
华南师范大学
1篇
厦门大学
1篇
天津市水产研...
1篇
广东省海洋与...
作者
2篇
李扬
2篇
齐雨藻
1篇
王华接
1篇
吕颂辉
1篇
李秀梅
1篇
袁东星
1篇
谢学东
1篇
张玉宇
1篇
欧林坚
传媒
1篇
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1篇
2010
1篇
2007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及其在中国海域的赤潮
自1997年在我国广东饶平海域、福建泉州海域发生球形棕囊藻赤潮(Phaeocystis globosa)以来,我国海域逐渐发生此类有溶血性毒素(haemolisin)藻类的赤潮。 1998年、1999年在广东饶平,200...
齐雨藻
李秀梅
袁东星
李扬
王艳
陈菊芳
文献传递
广东珠海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inatum赤潮事件分析
被引量:15
2010年
多环旋沟藻Cochlodinium polykrikoides赤潮在全球频繁爆发。2006年10-11月间,在广东珠海海域爆发的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inatum赤潮则较为少见。双胞旋沟藻赤潮发生于富营养的近岸水体,赤潮发生区内水温变化范围23.41-27.54℃,盐度变化范围15.49-17.92。双胞旋沟藻的细胞密度随温度和盐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最高细胞密度达1.6×106个.L-1。在赤潮发生后期,海区水温下降及群落中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数量的上升,可能是导致双胞旋沟藻赤潮衰亡的重要原因。
欧林坚
张玉宇
李扬
王华接
谢学东
荣志明
吕颂辉
齐雨藻
关键词:
赤潮
近岸水体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