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9) 作品数:15 被引量:73 H指数:6 相关作者: 严良俊 康波 李鹏飞 李建成 陈永明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石油 长江大学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更多>>
无基础地震观测的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 被引量:12 2013年 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主要油田均无基础地震观测数据。如何解决老油田面临的油藏监测和剩余油气预测问题成为了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的难点。为此,本次研究选择中国辽河拗陷稠油热采油田,开展无基础观测条件下的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该油田开发始于1997年,第一次三维地震观测是在2009年,尔后在2011年进行了第二次地震观测。通过两期时移地震数据的处理获得了较好的2009~2011年间的油藏监测结果,但无法获得2009年以前的油藏监测结果。针对这一问题,基于2009年地震数据的储层构造和沉积解释、地震与测井的储层静态建模和油藏模拟,通过综合3.5维地震解释获得了2009年以前油藏监测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2009~2011年的时移地震监测结果,最终给出了无基础地震观测条件下的油藏监测和剩余油气预测结果。该研究成果得到了油田实际温度监测和油藏开发等信息的验证。 凌云 郭向宇 蔡银涛 郭建明关键词:油藏监测 时移地震 稠油热采 油藏模拟 裂缝储层的地震预测技术与应用实例 被引量:11 2015年 裂缝性储层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储层类型之一,也是页岩气勘探的重点目标。本文针对中国深部陆相河流相碎屑岩裂缝储层,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包括VSP和三维地面地震采集设计、VSP处理与储层参数求取、VSP驱动的全方位地面地震数据处理、储层构造和储层沉积解释以及纵波地震属性、VSP信息和测井信息的综合解释,并最终获得了裂缝性储层的预测结果。通过研究认为,裂缝储层预测要以储层的构造、沉积解释为基础,对于陆相碎屑岩裂缝储层,需要储层沉积相解释才能正确预测裂缝性储层发育带。在此基础上,仍需进行油气成藏模式的研究,才能更有效地预测裂缝油气藏目标。 凌云 高军 孙德胜 林吉祥关键词:陆相碎屑岩 裂缝储层 地震预测 VSP 各向异性 齐成伟带纵公式在带状高含硫气藏中的推广 被引量:1 2014年 齐成伟带纵公式不适用于带状高含硫气藏,根据气相渗流与液相渗流的相似原理和Roberts气体相对渗透率与含硫饱和度的关系,将齐成伟带纵公式的适用条件推广为高含硫气藏,推导出了带状高含硫气藏中纵向双分支水平井的拟三维产能预测公式,即齐成伟带纵公式的高含硫气藏推广公式。根据齐成伟带纵公式的高含硫气藏推广公式,分析了硫沉积量、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带状气藏长度、生产段井筒位置和生产段长度对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产能随着含硫饱和度或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相同井境下,含硫饱和度对产能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产能随着带状气藏长度的增大而减小;产能随着生产段井筒位置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且当生产段井筒处于气藏中央高度时,产能最大;产能随着生产段长度的增大而增大。 李瑞伟 郑路 同登科 周欢 朱维耀关键词:分支水平井 产能 硫沉积 大地电磁磁场数据子库 被引量:1 2015年 极低频/超低频电磁法从信号的发射、传播到接收的过程,由于天线辐射效率低以及传输过程的损耗,导致接收信号十分微弱,该频段的大气噪声将严重影响其信噪比,大地电磁探测方法中这种干扰却是有用信号.因此建立大地电磁磁场数据子库,并统计分析全国各地的大气磁噪声场值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征有着重要意义.这将提高WEM(Wire Less Electro-Magnetic method)法的信噪比,对WEM法在相关领域的推广应用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大地电磁磁场数据子库的需求分析、系统结构、功能设计及其应用.最终将实现的目标是逐步建立我国极低频频段(0.1~300Hz)大气磁噪声分布模型图. 聂松 严良俊 卓贤军 曹小玲关键词:数据库 大气噪声 控制压力钻井气体溢流处理方法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3 2014年 控制压力钻井(MPD)发生气体溢流后,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溢流或者井漏,甚至会发展成为井喷。为解决以上问题,分析了控制压力钻井过程中影响井底压力稳定和井控安全的主要因素,给出了控制压力钻井最大允许气体溢流量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一种控制压力钻井补液、排气新方法。通过数值模拟以及全尺寸井筒实验,证明了补液排气新方法的可行性,完善了控制压力钻井气体溢流的处理方法。 燕修良 朱焕刚 李宗清 陈永明 王树江关键词:控制压力钻井 基于储层构造和沉积等时格架的储层静态建模实例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储层静态建模不仅是油藏工程师认识储层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环节,也是地球物理工程师努力追求的目标。由于地质成因的复杂性和不同地球物理数据间的差异性,储层静态建模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较大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难题是如何联合应用地震空间分辨率和测井垂向分辨率进行储层静态建模。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储层构造和沉积等时格架的储层静态建模方法,其要点有:基于地震和测井分辨率相同部分的储层构造等时格架解释、基于层序地层学的地震和测井储层沉积等时格架解释,以及基于储层构造和沉积等时格架的测井插值建模和基于建模结果的等时切片单砂体解释等。该方法在中国西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逆掩断层下盘薄互储层研究中进行了应用,得到了开发信息的验证,从而解决了该油田面临的开发非均质高含水问题。 凌云 郭向宇 夏竹 张枫关键词:地震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储层电各向异性模型的瞬变电磁响应 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数字滤波算法对储层电各向异性模型的瞬变电磁响应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在频率域计算出各向异性模型的电场响应,然后利用正弦变换将计算结果转换到时间域。通过对电偶极子源激发下的层状各向异性模型的瞬变电磁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对薄互层模型而言,当中间薄层为高阻时,视电阻率曲线在晚期随各向异性系数的增大而抬升,且各向异性的影响大于厚度的影响。当中间薄层为低阻时,各向异性系数对视电阻率曲线无影响。这对指导瞬变电磁对油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严良俊 周磊 谢兴兵 王志刚关键词:瞬变电磁场 正演 基于富有机碳页岩的复电阻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014年 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是页岩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地质沉积理论研究表明,深水沉积环境下的海相沉积物中控制黄铁矿形成的基本因素是有机质的含量,这种环境中有机碳和黄铁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利用Solartron-1260A阻抗分析仪在室温常压下对南方页岩气探区中某井多块富w(TOC)的页岩岩心进行多次复电阻率扫频测量,最终选择一组数据分别使用单Cole-Cole模型,双Cole-Cole模型,Cole-Cole乘Brown模型以及Dias模型对其复电阻率幅值以及相位进行频谱参数联合反演。反演结果表明,双Cole-Cole模型和Cole-Cole乘Brown模型相对于其他模型具有较小的拟合误差,能够很好地描述页岩岩心的复电阻率以及相位曲线,且能从反演结果中较准确地得到各频谱参数。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高w(TOC)的页岩岩样的宽频复电阻率参数表现为低频时的高极化率异常,并总结出了高w(TOC)页岩储层具有低电阻率、高极化率的异常特征。研究结果对使用时频电磁勘探技术和频谱激电法寻找富有机碳的优质页岩储层,以及页岩储层复电阻率测井方法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李鹏飞 严良俊 余刚 王志刚关键词:复电阻率 相位 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模式 推动物探装备与软件发展 2021年 物探工程技术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重要课题,攻关中发挥综合一体化优势,以技术创新战略引领、协同高效组织管理、开放联合技术获取与利用、双轮驱动激励机制为主线,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完善配套机制,快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要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成功实践了新型举国体制科技创新。宽频高精度可控震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高效、绿色勘探;百万道级地震仪器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推动地震数据采集模式变革;大型物探工程软件系统跻身全球行业先进行列,成为科技自立自强典范。技术管理创新和专项实施直接推动了地球物理勘探装备与软件实现了"从无到有"到"做大做强"的转变,显著提升了油气勘探开发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实现海内外油气资源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张少华 苟量 郝会民 宋强功 宋建军 朱光 蔚宝强关键词:地球物理 时移地震在SAGD蒸汽腔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6年 针对油藏三维空间动态变化模拟精度较低的难题,运用时移地震约束下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稠油热采时油藏蒸汽腔形态三维空间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时移地震约束下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精细模拟出SAGD蒸汽腔发育形态在三维空间里的动态变化情况,油藏开采历史数据也得到了较好的拟合。油藏观察井测温资料及实际生产数据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对稠油热采油藏开发调整决策及开发调整方案编制具有指导意义。 李春霞 曹代勇 黄旭日 梅士盛 王楠棣关键词:时移地震 SAGD 蒸汽腔 油藏数值模拟 历史拟合 超稠油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