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518)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诸葛强黄敏仁李秀芬孙伟博王明庥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基因
  • 2篇杨树
  • 2篇转基因
  • 1篇生物节律
  • 1篇生物钟
  • 1篇转基因林木
  • 1篇转基因体系
  • 1篇无性系
  • 1篇无选择标记
  • 1篇林木
  • 1篇美洲黑杨
  • 1篇南林895杨
  • 1篇节律
  • 1篇节律基因
  • 1篇抗虫
  • 1篇抗虫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黑杨
  • 1篇安全标记基因
  • 1篇BT

机构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诸葛强
  • 1篇陶玉峰
  • 1篇王伟东
  • 1篇府健
  • 1篇房丹
  • 1篇杜明会
  • 1篇王明庥
  • 1篇查琳
  • 1篇周洁
  • 1篇孙伟博
  • 1篇李秀芬
  • 1篇黄敏仁
  • 1篇续晨
  • 1篇杨贞
  • 1篇刘无双
  • 1篇陶维康

传媒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转抗虫基因(Bt和CpTI)的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以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南林895杨(Populus×euramericanac‘v.Nanlin895’)为转基因受体材料,以嫩芽或腋芽为外植体材料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t基因和CpTI基因。结果显示较合适的组培再生与遗传转化系统为:叶分化培养基为MS+6-BA0.5mg/L+TDZ0.002mg/L,芽伸长培养基为MS+6-BA0.2mg/L+TDZ0.001mg/L+Km10mg/L+Carb500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预培养3d,菌液浓度OD6001.0~1.3左右,侵染时间20min,共培养4d,叶盘转化频率可达28.7%。对Kmr植株经PCR分析,筛选获得了18株整合有Bt基因和1株整合有CpTI基因的转基因植株。部分转基因植株的初步饲虫实验表明,饲喂转基因杨树叶片可明显抑制杨小舟蛾的生长发育。
诸葛强房丹李秀芬孙伟博黄敏仁王明庥
关键词:南林895杨
杨树生物钟节律基因PtCCA1的克隆及表达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生物钟节律基因CCA1在植物的光周期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了一条包含1 902 bp开放阅读框的杨树CCA1基因cDNA序列,其编码633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的分子量约为68.90 kDa,等电点为6.33。分析显示含有1个Myb-like DNA结合域及2个蛋白跨膜结合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PtCCA1基因主要在杨树叶组织中表达;随着光照时间的变化,该基因在杨树中的表达量呈现白昼不断降低而夜晚逐渐升高的昼夜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PtCCA1基因在调控杨树光周期响应途径中的功能以及杨树光周期敏感机制提供了科学基础。
刘无双杜明会陶维康杨贞诸葛强
关键词:杨树基因表达
杨树无选择标记转基因体系的建立被引量:3
2011年
本研究选择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南林895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Nanlin895’)为材料,利用Cre/loxP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pX6-GFP载体)进行遗传转化研究。经不同浓度β-雌二醇诱导处理,分别利用农杆菌侵染叶盘分化不定芽至完整植株过程和利用已获得的抗性植株诱导愈伤至植株再生过程删除选择标记基因。结果显示,利用已获得的抗性植株诱导愈伤至植株再生过程删除选择标记基因的效率高于利用农杆菌侵染叶盘分化不定芽至完整植株过程标记基因的删除效率。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已删除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杨树和对照未转基因南林895杨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是一致的。初步建立了杨树无选择标记转基因体系。
周洁陶玉峰府健诸葛强
关键词:无选择标记转基因体系杨树
转基因林木中安全标记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8年
近年来,林木转基因研究进展迅速。但是,由于基因工程技术中使用选择标记基因可能对生态、环境、非靶标生物等带来危害,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在基因工程研究特别是植物转基因研究中使用安全标记基因遗传转化系统方面已作了大量尝试。本文主要综述林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应用安全标记基因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正选择标记的使用,可重组系统去除标记基因,利用位点特异性重组去除叶绿体DNA中标记基因的叶绿体遗传转化表达载体系统,及未来基于高转化率和大量快捷PCR筛选的完全无选择标记基因的遗传转化体系等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续晨王伟东查琳诸葛强
关键词:安全标记基因转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