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GS026)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涛田大宪嵇美云廖卫民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群体性事件爆发机制与舆论监督时机选择——基于核物理理论的一种对比分析
- 2011年
- 针对近年来在中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基于社会与政治运动的理论,本研究以集体行动为观察对象,通过借鉴比较核物理中的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理论分析,探究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爆发机制,并建构了一个过程演化模型。研究发现,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核反应过程与群体性事件过程实际上具有某种相互对应的、类似的作用机制;从群体性事件连续统的低能级区域跃升至高能级区域,一般要经过反复的抗争互动和力量较量,至少要经过两次引爆过程。在群体性事件从酝酿到爆发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舆论监督发挥着信息解惑、情绪解气、行动减压、政策纠偏的功能。对群体性爆发机制的学理分析,有助于选择恰切的舆论监督时机,有助于全面理解和综合应对中国当下转型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
- 廖卫民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舆论监督集体行动社会运动
- 抵抗与艺术:群体性事件的公共修辞机制探析被引量:7
- 2011年
- 公共修辞是一个与个体修辞相对应的概念,核心强调以公共利益为根本诉求的话语构造理念。通过对2010年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文本分析研究发现,具有公共修辞特征的网络流行语在形式修辞和意义修辞两个话语维度上积极延伸,体现的是一种间接的、迂回的、赌博式的、偷袭式的政治抵抗艺术。而在视觉文化时代,公共议题的呈现与建构更多地依赖于图像化的表征方式,公共修辞的"图像转向"成为一个亟待进一步探讨的媒介命题。
- 刘涛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流行语
-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与应对——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被引量:1
- 2011年
- 群体性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网络舆情的演化,都具有相似的从群体认同、群体比较、群体极化、群体迷思到削弱社会控制和发生社会侵犯的心理动力学过程。对于作为群体性事件"助燃剂"的网络舆情,可以做出概率预警。舆情预警与应对,不能伤害民意本身。
- 嵇美云田大宪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