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4ZX08011-003)
-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3
- 相关作者:丁伟何康来白树雄王振营吴佳丽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对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
-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在全球进行商业化应用,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占全国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但仍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局面。土壤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多样性是衡量土壤系统的重要...
- 王固浩
- 文献传递
- Effects of an EPSPS-transgenic soybean line ZUTS31 on root-associated bacterial communities during the Field Growth
- The worldwide commercial cultivation of transgenic crops, including transgenic soybeans with glyphosate-tolera...
- 陆桂华Cheng-Yi TangXiao-Mei HuaJing ChengGu-Hao WangYin-Ling ZhuLi-Ya ZhangHui-Xia ShouJin-Liang Qi杨永华
- 关键词:RHIZOSPHERE
- 文献传递
- 小麦根际土壤中禾谷多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研究转基因小麦N12-1对其根际土壤中禾谷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数量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多黏菌数量的体系,并将该体系用于转基因小麦N12-1及其受体扬麦158不同生长期根际土壤中禾谷多黏菌数量的检测。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的扩增效率为95%,相关系数为0.999,熔解曲线呈现单一峰,符合荧光定量扩增的各项指标;在各个生长期,转基因小麦N12-1与其受体扬麦158根际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数量没有显著差异。由此推测,转基因小麦N12-1的种植对其根际土壤中禾谷多黏菌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 王燕霞吴季荣俞明正赵晶晶赵晶晶徐剑宏邢宇俊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转基因小麦
- 抗旱转基因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杂草性评价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迅猛发展,包括杂草化在内的一系列生态风险评估和研究尤为重要。文章中系统评价抗旱转基因小麦MGX-L大面积推广种植可能带来的演化为杂草的生态风险,为转基因抗旱小麦的环境安全评价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比较荒地和栽培地上抗旱转基因小麦、受体小麦和当地常规品种的农艺性状,评价转基因小麦的生存竞争能力;并比较荒地上生存的转基因小麦与受体的繁殖系数,评价转基因小麦群体在野外的生存能力。比较转基因小麦和受体品种的自生苗比率、种子落粒性、及深埋和浅埋地下种子萌发情况,评价转基因小麦的自然延续能力。比较转基因小麦和受体品种的花粉活力、花粉大小和花粉育性,评价转基因小麦的自然繁育能力。综合分析以上各项评价结果,评价抗旱转基因小麦演变为杂草的可能性。【结果】转基因小麦在栽培地上种植,其株高、总穗数和穗粒数与受体品种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而转基因小麦的产量、千粒重显著高于受体品种。但和其他非转基因当地主栽小麦品种相比,或没有显著差异,或低于其他非转基因小麦品种,因此,转基因小麦与其非转基因小麦对照相似,在栽培地种植没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在荒地环境下,转基因小麦生存竞争能力和受体品种没有显著差异。在荒地上种植且成熟的转基因小麦,单位面积内收获的总籽粒数少于上一年种下的种子粒数,其繁殖系数低于1。转基因小麦群体不可能在野外环境中自然维持下去。转基因小麦种子的落粒性和产生自生苗比率与受体品种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深埋20 cm以下土层的转基因小麦和受体品种的种子全部腐烂;浅埋3 cm土层的转基因小麦和受体品种的种子或者腐烂或者出苗,没有发现未萌发且保存完好能够保持活力继续发芽的种子,二�
- 姜奇彦李新海胡正马有志张辉徐兆师
- 关键词:安全性评价
- 利用叶蝉评价转基因玉米对非靶标生物的风险
- 2014年
- 转基因抗虫作物应用是替代杀虫剂的重要途径。但转基因作物可能存负面效应,特别是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害虫产生抗性。采用直接和陷阱调查结合方法,连续多年对转Cry1Ac抗虫基因玉米实验田叶蝉和主要节肢动物数量动态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叶蝉是玉米田优势非靶标生物种群之一,中期发生比例占刺吸式害虫的28.9%~43.1%,且种群动态与主要非靶标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基本一致。又鉴于叶蝉直接刺吸接触到Bt杀虫蛋白,可直接反映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因此可利用叶蝉作为转基因抗虫玉米安全性评价指示生物来评价转基因玉米对非靶标生物群落风险,田间测试结果证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 冯艳杰葛阳谭树乾陈红星郭艳艳张恺祺石旺鹏
- 关键词:转基因玉米非靶标生物安全评价
- An EPSPS+GAT transgenic glyphosate-resistant soybean line impact on the diversity of root-associated bacterial community
- At present,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have been widely planted in the world, with obvious economic benefits. ...
- Min-Kai YangZhong-Ling WenYun-Ting LuXin-Hong XuJing ChengZhi HongJin-Liang QiGui-Hua LuYong-Hua Yang
- 文献传递
- 田间生长试验里华春3号大豆与其EPSPS转基因植株的根际、根内细菌组成与结构的比较分析
-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商业化种植已迅速增长,伴随着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已有的大量研究对于转基因植物的释放是否对土壤微生物群体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的结果。我们主要应用基于ILLUMINA MISEQ平台的16S核糖体...
- 陆桂华程静王固浩朱银玲汤程贻庞延军杨荣武张磊寿惠霞戚金亮杨永华
- 关键词:根际细菌
- 文献传递
- 水分胁迫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的生理反应被引量:2
- 2015年
-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苗期和初花期自然状态、水分胁迫以及充足灌水条件下,研究了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茎、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蔗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苗期水分胁迫第5天时,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无明显变化;苗期和初花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茎和根中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和根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差异不显著。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水分胁迫第10天时叶片和茎中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充足灌水管理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苗期和初花期叶片、茎和根中SOD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但在初花期水分胁迫10天时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苗期和初花期茎和根中蔗糖含量无显著差异。
- 吴佳丽程茁丁伟刘厚雪
- 关键词:MDA
- Influence of Glyphosate on the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an EPSPS-Transgenic Soybean Line ZUTS31 by Deep Sequencing
- The worldwide use of glyphosate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but also has been raising concern over its impact o...
- Gui-Hua LuXiao-Mei HuaJing ChengYin-Ling ZhuGu-Hao WangYan-Jun PangRong-Wu YangLei ZhangHuixia ShouJin-Liang Qi杨永华
- 关键词:GLYPHOSATE
- 文献传递
- 转EPSPS和GAT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对根际及根内生层中土壤原核微生物组成与结构的比较分析
- 在土壤和植物及其互作系统中,一方面,土壤根际微生物无疑起着十分重要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物也影响着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普及,至2015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已达到2...
- 程静朱翔梁丽汤程贻庞延军杨荣武戚金亮陆桂华杨永华
- 关键词:NIFH基因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