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2011Y06)

作品数:4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柳草李德俊徐桂荣韩琦唐仁茂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滴谱
  • 3篇雨滴谱
  • 2篇降水
  • 2篇暴雪
  • 1篇雪深
  • 1篇云滴谱
  • 1篇速率
  • 1篇强降雪
  • 1篇自动站
  • 1篇自动站降水
  • 1篇相态
  • 1篇相态变化
  • 1篇积雪
  • 1篇积雪深度
  • 1篇监测分析
  • 1篇降雪
  • 1篇暴雪过程
  • 1篇暴雪天气

机构

  • 3篇湖北省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湖北省人工影...

作者

  • 3篇李德俊
  • 3篇柳草
  • 2篇徐桂荣
  • 1篇向玉春
  • 1篇唐仁茂
  • 1篇万霞
  • 1篇韩琦

传媒

  • 1篇气象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暴雨灾害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激光雨滴谱仪的一次降水云滴谱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2012年4月30日湖北省发生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收集到的地面雨滴谱资料,对不同站点对流性降水和层云性降水雨滴谱特征进行分析,并将激光雨滴谱所测降水与自动站雨量计降水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降水粒子平均体积直径、优势直径、中数体积直径差异显著;对流性降水粒子谱为单峰型分布,层状云降水粒子谱为双峰型分布特征;激光雨滴谱仪和自动站雨量计观测到的小时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定量分析发现,激光雨滴谱仪测值相对与雨量计测值存在系统性偏低的情况,且雨强越大,测量偏差越大。
王慧娟熊守权李德俊袁正腾陈英英
关键词:雨滴谱自动站降水
基于多种探测资料对武汉一次短时暴雪天气的监测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利用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MP3000A微波辐射仪、多普勒雷达和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12日武汉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这次短时暴雪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降雨、雨夹雪和纯降雪3个阶段,激光雨滴谱仪监测到该降雨阶段的雨滴谱较宽,最大直径达4.5mm,数浓度比较小,为2~5 429个.m-3.mm-1,雨滴谱型呈双峰型分布特点;(2)微波辐射仪对水汽相态监测显示,08:12-09:34(世界时)期间在1.5~3.5km过冷层比湿维持14~16g.kg-1大值区,之后迅速由雨夹雪过程(仅16min)过渡到纯降雪阶段,在65min内武汉站降雪量达到5.035mm,占整个降雪量的80%以上;(3)雷达反射率因子与粒子谱宽和数浓度密切相关,若后两者越大则对应的雷达回波强度也越大;同时还发现,与微波辐射仪反演的水汽密度、激光雨滴谱仪测得的降水强度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若将这些结合起来对降水的相态变化、强度、量级和持续时间有很好的监测能力。
李德俊唐仁茂向玉春柳草陈英英徐桂荣
鄂西北两次强降雪的滴谱特征和积雪深度预估方法被引量:10
2014年
利用丹江口站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TCLPM)和地面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对2010年12月14—15日和2012年1月20—22日两次强降雪天气滴谱演变特征及预估积雪深度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激光雨滴谱仪能自动识别降水相态,结合地面人工加密观测结果,气温高于0.7℃,降水相态为雨,低于0.7℃为雨夹雪,低于-0.5℃为纯雪,同时发现地面温度低于0.5℃,地面开始有积雪,且这两次过程地面风速比较低有利于地面积雪;(2)激光雨滴谱仪还可以很好地监测强降雪天气滴谱特征演变规律,回波强度(Z)、平均直径(D_m)、降雪粒子水含量(W)、数浓度(N)随降雪强度增强而增大,且两次过程中D_m、Z、N、W均与地面积雪速率(VSD)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W与VSD相关性更好,分别达到了0.844和0.926;(3)选取降雪粒子水含量W与地面积雪速率进行一阶拟合,得出地面积雪速率预估方程,通过纯雪阶段地面积雪速率预估值(VSDF)和地面积雪深度预估值(SDF)与利用雨滴谱仪实测资料反演的VSD、SD两者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两者非常接近,说明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预估地面积雪速率和积雪深度,其结果可以再现地面积雪跃增的主要时段。
李德俊熊守权柳草万霞袁正腾王慧娟
武汉一次短时暴雪过程的地面雨滴谱特征分析被引量:22
2013年
利用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TCLPM)和站点加密观测资料,对2011年2月12日发生在武汉的一次短时暴雪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观测与激光雨滴谱仪自动探测的累积降雪量较为一致,均为5.6 mm。该短时暴雪过程,先后经历降雨、雨夹雪和纯雪三个阶段,且激光雨滴谱仪监测到了这三种降水相态对应的不同滴谱特征,即:降雨阶段,粒子下落速度大而粒径小;纯雪阶段,粒子下落速度小而粒径大。同时,监测到三个阶段雨滴谱型的变化较明显,其经历了单峰、波动再多峰的演变过程,谱宽与数浓度呈明显增加趋势。降雨强度与反射率因子和粒子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呈正相关:雨强大对应反射率因子和雨滴平均直径值大,雨强小对应反射率因子和雨滴平均直径也小。
李德俊熊守权柳草韩琦袁正腾王慧娟徐桂荣
关键词:暴雪雨滴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