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1)
- 作品数:24 被引量:82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卫东许可孙灵辉王莹莹朱文卿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石化股份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化学驱中聚合物水动力学尺寸及最优匹配注入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为了明确化学驱中聚合物的注入性,针对聚合物(P)体系、碱-聚合物(AP)体系、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体系及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体系通过多组对比实验分析了各因素对聚合物水动力学直径Dh的影响,并进行了6种渗透率K岩心的P体系注入性实验以确定最优匹配注入界限。结果表明:P体系中,Dh随着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Mr、浓度C的增加而增大。AP体系中,Dh随着碱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强碱作用效果比弱碱大;SP体系中,Dh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先略微增大然后减小。ASP体系中,当表面活性剂含量相对聚合物较小时,碱和表面活性剂对Dh起相互制约作用;当表面活性剂含量较大时,碱和表面活性剂对Dh起协同作用。将聚合物溶液注入岩心时,需要遵循以下条件:当53×10-3≤K<91×10-3μm2时,注入的聚合物溶液应满足C<1 g·L-1、Mr<1×107;当91×10-3≤K<146×10-3μm2时,注入的聚合物溶液应满足C<2 g·L-1、Mr≤1×107;当146×10-3≤K<199×10-3μm2时,注入的聚合物溶液应满足C≤2 g·L-1、Mr≤1.5×107;而当199×10-3≤K<252×10-3μm2时,注入的聚合物溶液应满足C≤2.5 g·L-1、Mr≤2.7×107。
- 罗莉涛廖广志严文瀚刘卫东闫福丽田浩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渗透率
- 港西三区聚合物/表活剂二元驱注入方式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化学剂注入方式对提高油藏采收率幅度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为了确定大港油田港西三区油藏最佳的化学剂注入方式,提高其开发效果。针对均质和非均质多孔介质模型,分别设计了7种注入方式的室内流动实验。结果表明:与聚合物驱、表活剂驱相比聚合物/表活剂二元驱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更大;二元驱在均质模型中,其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8.1%,高于其他注入方式;在非均质模型中,为21.93%,高于其他注入方式;其在非均质模型高于非均质模型3.83%,更适合于非均质模型。聚合物、表活剂小断塞交替注入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注入压力。对于改善港西三区油藏采油效果的调整措施,首选二元驱注入方式,其次采用聚合物、表活剂小断塞交替注入方式。
- 王洪关何顺利罗莉涛程宏杰李继红刘卫东
- 关键词:采收率
- 中东地区Y油藏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Y油藏位于中东地区的扎格罗斯盆地,属于中低孔、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受成岩作用影响大、非均质性强,含油层系为上部的S组和下部的F组。S组埋深2 750~3 500 m,岩性主要为层状灰岩;F组埋深4100~4500 m,岩性以厚层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鲕粒灰岩为主。基于岩心X-CT图像和数字岩心分析方法,开展了识别储层的孔隙、溶孔、裂缝的研究,进行了渗流机理实验研究,分析了Y油藏的渗流特征。用Amott方法研究了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得到了Y油藏的孔隙结构特征、润湿性、渗透性及孔渗关系等特征。研究得出S组和F组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具有多样性,且储层内整体上随着孔隙度增大,渗透率也增大;但从整体上看孔、渗之间相关性差,而孔隙型岩样有着较好的孔、渗之间相关性。这些认识对类似油藏的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高敏
- 关键词:孔隙结构渗流特征碳酸盐岩
- 煤粉悬浮剂性能评价及现场实施方案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1
- 2015年
- 在煤层气钻井及煤层压裂改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煤粉,煤粉沉降会堵塞煤岩地层裂缝和割理,严重影响煤层气井的产能。为了解决此难题,针对韩城区块研发了煤粉悬浮剂FYXF-3,并对其进行了室内评价和现场煤层气压裂方案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不小于0.3%的煤粉悬浮剂溶液可以稳定悬浮裂缝和井筒中的煤粉,使煤粉随排采液一同流出到地面;同时可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增加液体排采效率,使其对地层的伤害程度小于常规活性水压裂液。在此基础上,根据韩城区块煤岩特性,设计了现场煤层气压裂改造实施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预期效果。
- 罗莉涛刘卫东姜伟管保山胡新海丛苏男
- 关键词:悬浮剂煤粉
- 地震相裂缝分级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如何预测碳酸盐岩裂缝储层一直是裂缝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关注的重点。针对裂缝储层,目前常用地震反射倾角、相干和最大曲率属性进行裂缝识别。地震反射倾角、相干属性通常用于检测大的断裂,最大曲率属性用于描述微断裂体系。单一地震属性分析具有多解性,裂缝地震相分析技术将三者融合,通过聚类分析计算,提取出与断裂、裂缝相关的特征,对断裂-裂缝进行识别,并在地质尺度上进行分级,预测裂缝分布规律和发育程度。钻井、成像及动态资料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识别出中东某油田目的层段80%的裂缝带,有效地解决了该油田裂缝型储层预测难题。
- 汲生珍邬兴威夏东领王萍
- 关键词:地震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
- 注入水中悬浮物对低渗透油藏储层堵塞规律被引量:7
- 2016年
- 注入水中悬浮颗粒和悬浮油滴能够严重堵塞低渗透油藏储层,造成渗透率下降,导致注水难、采油难。开展悬浮颗粒和悬浮油滴对低渗透储层堵塞规律的研究对提高油田注水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悬浮颗粒和悬浮油滴分别设计了5种粒径、3种质量浓度的岩心流动及反排解堵实验,并结合岩心的孔喉特征分析了堵塞规律。结果表明:悬浮颗粒或悬浮油滴对储层的堵塞存在贯穿性堵塞、浅部堵塞、贯穿性堵塞向浅部堵塞过渡3种形式;质量浓度和粒径在不同堵塞形式中对堵塞存在主次的影响作用;在过渡阶段,堵塞最严重、解堵效果最差。悬浮颗粒在过渡阶段的粒径范围较窄,且接近喉道直径;悬浮油滴在过渡阶段的粒径范围较宽,且大于喉道直径;悬浮颗粒的解堵效果明显弱于悬浮油滴。建议低渗透油田在达到配注量的同时,悬浮颗粒或悬浮油滴质量浓度尽量小、粒径范围尽量集中且远离过渡阶段。针对安塞油田,建议悬浮颗粒质量浓度≤2mg/L、粒径<4μm;悬浮油滴质量浓度<5mg/L、粒径≤3.16μm。
- 罗莉涛刘先贵孙灵辉萧汉敏支联友杨烨马家义
-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粒径
- Marangoni对流启动残余油微观机理被引量:11
- 2015年
- Marangoni对流可以有效地剥离油膜、乳化油滴的现象已经引起关注,研究Marangoni对流启动残余油的机理对提高石油采收率有着重大意义。在此背景下,选用了能产生Marangoni对流的季铵盐和OP7两种表面活性剂,设计了微观膜状残余油和喉道残余油启动实验,分别对比了强和弱Marangoni对流启动残余油的现象并分析了机理。结果表明:油膜在Marangoni对流引发的界面扰动作用下拉伸聚集成小油滴,同时界面扰动与浮力做功之和超过了油的黏附功,油膜收缩成油滴后从表面脱离。Marangoni对流产生的界面扰动在低界面张力条件下使喉道处的残余油自发乳化为粒径小于喉道尺寸的小油滴,使滞留油滴能够克服贾敏效应所产生的毛细管压差顺利通过喉道。Marangoni对流对启动残余油有着重要作用。
- 罗莉涛廖广志刘卫东崔彬王莹莹朱文卿
- 关键词:残余油油膜喉道
- 缅甸D区块非渗透性防塌钻井液研究
- 2013年
- 针对缅甸D区块钻井过程中存在的井壁失稳问题,系统分析了缅甸D区块易塌井段泥页岩黏土矿物组分、岩石微观结构、泥页岩水化性能,结合现场实际对前期钻井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优化出适宜缅甸D区块特点的非渗透性防塌钻井液配方。室内性能评价表明,该非渗透性防塌钻井液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抗温能力,泥页岩抑制能力以及封堵能力。在现场应用4口井过程中,该钻井液取得了较好的井眼稳定效果,可有效解决缅甸D区块井眼坍塌和井径扩大率的问题,显著降低了井下复杂事故的发生。
- 庞小旺赵向阳肖超
- 关键词:缅甸D区块井壁稳定
- 数值试井技术在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通过对Taq Taq油田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进行数值试井与解析试井的对比分析,说明了试井解释具有多解性,双对数曲线形态即使完全拟合,其解释结果也可能与井的实际情况不符。与常规解析方法相比,数值试井技术在处理复杂边界、非均质油藏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综合分析试井动态评价成果和静态地质研究成果,获得一个直观的油藏属性模型,考虑油层厚度、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因素,深化对目前油藏动态的认识,解释结果更加符合油藏的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李林地谭学群庚勐
- 关键词:数值试井
- 注水中悬浮颗粒堵塞储层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注入水中悬浮颗粒能够严重堵塞油藏储层,造成渗透率下降,导致注水难、采油难。开展悬浮颗粒对储层伤害规律的研究,对提高油田注水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5种不同粒径的悬浮颗粒分别在3种不同浓度溶液条件下,对天然岩心进行室内流动实验。将粒径与喉道直径之比定义为匹配度,流出液浓度与注入液浓度之比定义为相对浓度。结果表明:在岩心平均喉道直径0.94μm、水测渗透率0.137×10-3~0.235×10-3μm2条件下,注入悬浮颗粒溶液后,渗透率变小,产生了堵塞。其中当匹配度小于0.777时,相对浓度大于0,即部分颗粒能够贯穿岩心,发生贯穿性堵塞;当匹配度大于0.777时,相对浓度为0,即颗粒无法贯穿岩心,发生浅部堵塞;在匹配度接近0.777时,为由贯穿性堵塞向浅部堵塞过渡阶段,堵塞最严重。注入量与堵塞程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建议油田在达到配注量的同时,尽量减小注入水悬浮颗粒浓度,保证悬浮颗粒粒径范围集中且匹配度远离临界值。
- 罗莉涛廖广志张玉刘晓蕾王莹莹张林
- 关键词:注入量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