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JYC820024)
- 作品数:4 被引量:78H指数:3
- 相关作者:丰霏王霞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慈善立法的行为心理基点被引量:3
- 2014年
- 任何立法工作都应当细致考察其所规制行为的现实心理状态,立法上对行为心理基点的选择与预设也将对现实中人的行为心理产生影响。我国慈善立法面对的现实中存在着的两类心理倾向分别是:"资本的逻辑"下的慈善"投资"倾向和"需求的逻辑"下的慈善"消费"倾向,在现实立法中也对应性地生成了"本息模式"和"德义模式"两种行为规制模式。两种模式机理不同、不一而足,在实际立法中需要混合适用。以"本息模式"主导的混合策略会产生"资本逻辑"对"需求逻辑"的侵蚀,忽视并损害慈善行为的"利他"动机,因此,对"德义模式"为主导的探索成为必要。
- 王霞
- 关键词:慈善立法行为心理
- 法律治理中的激励模式被引量:47
- 2012年
- 法律治理的最高境界是实现非强制性的法律激励。法律激励的场域存在于法律关系的实践之中。法律激励的实现模式主要包括三类六种模式:权利模式与义务模式、奖励模式与惩罚模式、助力模式与阻力模式。各种模式之间具有相互联系、互相辅助的关系。
- 丰霏
- 关键词:法律激励
- 法律制度的期望激励功能——以《计划生育法》为分析示例
- 2012年
- 我们讨论法律制度激励理论时,不可避免地要考虑的问题是:法律制度发挥激励功能的方式有哪些,即法律制度的激励方式问题。与讨论法律制度中的内容性激励相呼应的是,这一问题主要关注法律制度中的技巧性激励,这种技巧性激励可以和内容性激励相配合运用,也可以彼此相对独立运用。激励理论中对于激励方式的讨论主要包括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上的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上的强化理论(行为修正理论)以及经济学激励理论中的'委托一代理'理论模型。
- 丰霏
- 关键词:法律技巧性心理学
- 当代中国法律激励的实践样态被引量:31
- 2015年
- 随着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深入,法律的激励功能日益为学界所关注。但是,仅仅将法律激励理解为一种有关于"赏"的法律策略,则并不符合激励理论的完整表述,也容易使人们对法律激励理论产生片面的解释趋向。事实上,当代中国法律激励理论植根于中国的法治实践中,在理论的实践应用层面上表现为"赏"与"罚"两个维度,在具体制度设计策略方面表现为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的机制运行模式,并在理论发展上面临着本土化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当代中国法律激励理论的本土开发同时意味着由激励功能出发从整体上对当代中国法学理论进行重构。
- 丰霏
- 关键词:法律激励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