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40)
- 作品数:37 被引量:375H指数:12
- 相关作者:钟福平钟建华张彬樊金璐王有智更多>>
- 相关机构: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河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综合假说的鹤岗矿区益新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研究现状,基于鹤岗矿区益新矿发生的突出事故,结合鹤岗矿区构造特征和黑龙江东部区域构造应力场,从发生突出事故时的地应力、构造煤及瓦斯等因素出发,对煤与瓦斯突出的致因进行了研究分析,构造应力提供动力条件,瓦斯膨胀引发链锁效应,构造煤厚度与突出强度呈正相关,认为益新矿发生的突出事故是构造应力、构造煤与瓦斯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 林辰钟福平闫江伟连凯凯
-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构造煤事故分析
- 煤层气井杆管偏磨规律及偏磨防治技术被引量:2
- 2012年
- 从偏磨井实际资料入手,运用煤层气开发学、统计学等方法,研究了煤层气井杆管偏磨特征和偏磨规律,并探讨了煤层气井杆管偏磨防治措施。研究发现:杆管偏磨是煤层气井排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杆管偏磨的位置基本上都在泵体以上的200 m有限范围之内;偏磨基本上发生在排采1 a时间之内,并且在随后的排采时间里偏磨程度有所减轻;井眼弯曲、井深大于500 m的井以及抽采冲次大于3次/min的井比较容易发生偏磨;产出液中的酸性成分和煤粉也能加速杆管偏磨程度。分析认为,优选煤层气井排采设备,合理控制煤层气井排采参数,以及针对煤层气井的自身特点采取一些综合防治措施,是防治煤层气井杆管偏磨的主要手段。
- 许耀波韩保山姜再炳
- 关键词:煤层气井偏磨
- 煤层气水平井煤粉产出规律及其防治措施被引量:6
- 2016年
- 从实际资料入手,深入分析煤层气水平井煤粉形成原因、煤粉产出规律及防治煤粉措施。分析结果表明:井壁原始应力状态改变、煤岩物质成分及组成、钻具的碾磨作用和钻遇煤层段井眼轨迹弯曲大煤层局部受到钻具挤压以及排采工作制度改变使降液速率变化大等是影响煤层气水平井煤粉形成的主要原因;黏土矿物是煤粉的主要来源,且黏土矿物含量越高,煤层出粉的可能性越大;排采早期产出的煤粉颗粒直径在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粒径变化明显,表明排采早期产生的煤粉以钻具碾磨和井壁原始应力状态改变形成为主,排采后期产出的煤粉颗粒直径主要在几十微米左右,粒径分布相对均匀,表明排采后期产生的煤粉以煤层煤岩物质成分组成和排采工作制度变化影响形成为主;加强水平段循环清洗工作,优化合理的筛管缝隙尺寸、筛管直径、筛管长度等综合工艺技术,优选合适的排煤粉设备、制定合理的控煤粉排采制度等是煤层气水平井煤粉防治的主要措施。
- 许耀波
- 关键词:水平井煤粉
- 典型褐煤干燥技术比较被引量:5
- 2013年
- 分析了国内外典型褐煤干燥技术的原理、关键参数、技术特点等,并从技术适应性、工艺条件、干燥效果、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结果表明:美国K—Fuel工艺要求入炉粒度较其它技术大,适应性稍差;褐煤提质后均可作为锅炉燃料。干燥温度越高,褐煤干燥效果越好。德国泽玛克管式干燥成型技术、美国K—Fuel工艺为带压干燥,其他工艺为常压工艺。5种工艺可降低水分7.O%~25.0%,增加热值3.24~5.94kJ/g;澳大利亚BCB工艺、神华HPU-06工艺、德国泽玛克管式干燥成型技术产品为型煤,规格可调;其他工艺产品粒度变小。神州干燥一干选联合工艺回吸可能性大、自燃特性改善不明显,其余工艺深度脱水后可防止自燃,不易回吸。5种工艺污染物排放均较为简单,对环境影响较小。
- 蔡念庚
- 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机械造穴技术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为了解决低渗透性煤层瓦斯抽采困难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提高钻孔瓦斯抽采效率的主要途径,借鉴煤层气洞穴完井工艺技术,研制了以钻机给进和旋转为动力、适用于井下瓦斯抽采钻孔的开合机械臂式造穴工具,形成了可在井下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内定点位置实现Φ600mm洞穴的工艺技术.在芦岭煤矿的2组造穴钻孔工程试验表明,机械造穴技术能够明显提高钻孔瓦斯抽采效果,与同一地点的常规瓦斯抽采钻孔相比,造穴钻孔单孔瓦斯抽采浓度提高了2.31~4.00倍,纯瓦斯流量提高了2.63~5.11倍.
- 赵继展
- 关键词:瓦斯抽采数值模拟
- 水库下煤炭开采安全性分析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为解决水体下安全采煤的技术难题,同时有效地保护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和水库坝体的安全,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理论计算和工程类比相结合的方法,从水库下采煤的安全性和开采对水库坝体的影响2个方面,对申家庄煤矿扩大区在岳城水库下采煤的安全性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表明:"两带"发育最大高度为92 m,F37和F38断层安全煤柱宽度分别为87.3、129.0 m,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合理,扩大区可实现安全开采;开采引发的地表下沉、倾斜变形、曲率变形、水平移动变形及水平变形不会波及到水库坝体,对水库坝体安全不构成影响。
- 张彬杨勇黎灵
- 关键词:水库下采煤奥灰水防水煤柱留设
-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被引量:21
- 2014年
-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的40Ar/39Ar年龄值为106.48±1.32~113.12±1.38Ma;里特曼指数、K20和K2O+Na2O与Si02的关系表明该区火山岩为钾质碱性玄武岩;微量元素Nb、Ta富集的特点显示出苏红图火山岩具有洋岛玄武岩(OIB)特征,说明其源区可能主要是对流的软流圈地幔。火山岩的87Sr/86Sr和143Nd/144Na比值分别变化在O.705477-0.707098及0.512318~0.512480之间,其Nd、Sr同位素组成靠近第一类富集地幔(EMI)端元,并有向EMII延伸的趋势,显示本区火山岩的源区很大程度上受EMI的影响,并受EMII的微弱影响。此外,随着εNd的减少,P205、Rb、Sr、Ba及Zr逐渐富集,暗示苏红图火山岩没有经历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所以,苏红图火山岩是来自对流软流圈地幔的熔融产物。岩浆在快速上升过程中受到了EMI型地幔的混染,但是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经分离结晶形成苏红图钾质碱性玄武岩。
- 钟福平钟建华王毅由伟丰
- 关键词: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早白垩世玄武岩
- 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现状及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0
- 2023年
- 回顾了我国煤炭企业组织实施和合作开展的煤矿区煤层气勘探开发进程。经过三十多年攻坚克难、不懈努力,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研究、工程试验和产业发展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仅在山西晋城矿区首次取得国内外无烟煤的煤层气开发成功,实现了煤层气规模化商业化生产,而且在安徽淮北矿区取得了碎软低渗煤层顶板水平井开发煤层气技术的重大突破,实现了碎软低渗煤层的煤层气水平井单井的高产稳产;煤矿区采动区煤层气井开发在安徽淮北、淮南,山西晋城等矿区实现了规模化工程应用。同时,梳理总结了依托“十一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在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理论及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应用效果,包括:煤层气井密闭取心技术与设备、碎软低渗煤层地面煤层气垂直井强化增产技术、碎软低渗煤层顶板和煤层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技术、多煤层分层控压合层排采技术、低煤阶低气含量煤层地面煤层气开发技术、煤层气井极小半径多孔旋转射流侧钻水平井技术,以及煤矿采动区煤层气产量预测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全国煤矿区煤炭开采发展趋势和需求,提出今后煤矿区煤层气研究应重点关注3个方向:穿浅部采空区/采动区的深部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协调开发、低煤阶低气含量厚煤层矿区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协调开发和废弃/关闭矿井煤层气开发等。
- 张群降文萍姜在炳孙四清李彬刚杜新锋巫修平赵继展范耀范章群韩保山许耀波刘柏根
- 关键词:煤矿区煤层气
- 煤层气发电系统模型及其应用
- 煤层气发电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煤层气利用的主要方向之一。论文介绍了煤层气发电系统模型建立的过程,利用模型对煤层气联合循环发电和热电联产系统能流分布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对两个系统进行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和比较,并对煤层气发电装...
- 樊金璐吴立新任世华罗腾赵路正
- 关键词:煤层气热电联产技术经济评价
- 文献传递
- 高瓦斯矿井零超限瓦斯防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21
- 2016年
- 为了遏制瓦斯超限频发的现象,通过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分析了王坡煤矿瓦斯超限的致灾因素和煤矿在瓦斯超限治理方面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高瓦斯矿井特点的"三区三阶段"采掘规划部署和"一超前三结合"的立体化瓦斯抽采体系;研制了矿井通风智能决策与控制系统;构建了瓦斯超限预警指标体系,开发了瓦斯超限治理综合预警管理平台;形成了"以抽采为核心,以通风为基础,以超限预警为手段,以风险预控管理为支撑"的"一核心三配套"瓦斯治理体系。该体系应用以后,矿井瓦斯超限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矿井瓦斯抽采量和抽采率显著提高,瓦斯超限次数大幅下降,2014、2015年连续实现瓦斯零超限治理目标。
- 王翰锋
- 关键词:高瓦斯矿井瓦斯超限瓦斯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