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308003)
-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4
- 相关作者:曹兵潘凯韩炳强赵静宋齐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 臭氧处理制备亲水性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被引量:3
- 2011年
- 通过臭氧处理,聚偏氟乙烯(PVDF)表面产生活性基团,经热引发自由基聚合成功将亲水性聚丙烯酸链接枝在PVDF上,然后使用干湿法纺丝制备中空纤维.使用红外,SEM,接触角测试仪与通量测试仪表征样品.本文主要研究臭氧处理时间对中空纤维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纯PVDF中空纤维,改性后的中空纤维具有特殊的形貌结构,较低的水接触角和较高的纯水通量.
- 赵强潘凯王镭曹兵
- 关键词:中空纤维臭氧亲水性干湿法纺丝
- 臭氧引发双性离子单体接枝改性制备聚偏氟乙烯亲水膜被引量:4
- 2010年
- 臭氧(O3)处理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使其表面产生活性点,采用液相均相接枝的方法将3-(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二甲基(3-磺酸)氢氧化铵(MPDSAH)接枝在PVDF材料上,再通过浸没相转化方法将其制备成PVDF亲水膜。采用红外、SEM对材料表面形貌进行表征,使用接触角对材料亲水性进行表征。
- 王春雅潘凯周克斌曹兵
-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臭氧亲水性
- 臭氧引发接枝制备聚偏氟乙烯亲水膜被引量:7
- 2010年
-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聚偏氟乙烯进行处理引入过氧基团,然后通过热引发接枝聚合亲水性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通过相转变法(phase inversion)制备具备亲水特性的PVDF分离膜.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接触角测试对接枝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红外光谱显示在1 734 cm-1处出现PEGMA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已成功接枝上PEGMA.接枝后的PVDF膜接触角降低到42°,表现出很好的亲水性;同时研究了接枝条件对改性膜亲水性的影响,随接枝单体浓度增加其亲水性增大;改性前后的聚偏氟乙烯膜的表面形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在相同成膜条件下改性后分离膜表面形貌发生很大变化,改性后制备的分离膜有较大的膜孔出现;水通量测试和牛血清蛋白吸附实验进一步表明,接枝改性可以明显改善PVDF分离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
- 王文才韩炳强曹兵赵静
-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接枝共聚合臭氧亲水性
- 纳滤膜在乳清脱盐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实验通过调节乳清的pH值,利用TFC-SR2卷式纳滤膜对乳清进行脱盐研究,对在不同pH值状态下的乳清浓缩液干物进行灰分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当调整pH值为乳清蛋白的等电点4.6时,浓缩液干物灰分含量最少,脱盐效果最好.在乳清液pH值为4.6,操作压力为1.3 MPa时,进行了渗透循环操作,得到了更好的脱盐效果.
- 宋齐潘凯曹兵
- 关键词:乳清纳滤膜PH值脱盐
- 均苯型聚酰亚胺耐溶剂纳滤膜的制备被引量:3
- 2012年
- 两步法制备一种均苯型聚酰亚胺耐溶剂纳滤膜,重点研究热亚胺化进程对膜性能的影响.选用热亚胺化程序为200℃保持2.5h,250℃保持2h,300℃保持2h.测试结果表明耐溶剂纳滤膜在大部分测试溶剂中有较好的稳定性,膜的几种纯溶剂通量均保持较高水平的同时对结晶紫和依来络蓝黑R水溶液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9.8%和97.9%.
- 房昺潘凯曹兵
- 关键词:两步法聚酰亚胺
- 聚丙烯腈静电纺丝膜表面界面聚合制备复合纳滤膜被引量:5
- 2012年
- 以聚丙烯腈静电纺丝膜为基膜,哌嗪(PIP)和均苯三甲酰氯(TMC)为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新型的复合纳滤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重点研究了界面聚合中参加反应单体的浓度对界面聚合的影响.并用表面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和扫描电镜(SEM)分别对界面聚合前后膜表面化学组成和膜表面、断面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还对复合膜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测试,在0.3 MPa、25℃条件下,膜的纯水通量为14L/(m2.h),复合膜对2 000mg/L NaCl和Na2SO4以及10mg/L的固绿和甲基橙小分子的截留率分别为27.92%、95.13%、93.59%和95.81%,达到了纳滤分离级别.
- 顾红霞潘凯董泽刚曹兵
- 关键词:复合纳滤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