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7CGZW016YBX)
-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苏勇强陈久恩杨晓华陈宇更多>>
- 相关机构:温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五代时期吴越国印刷文化传统被引量:2
- 2008年
-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因为它秉承晚唐印刷技术而来,又奠定北宋书籍刊刻发展和兴盛的基础。吴越国是这一时期具有印刷文化传统的重要国家,由于其保土安民的国策,对中原正统强国纳贡称臣,加之与书籍印刷相关的文化移民的涌入,从而导致晚唐延续而来的书籍刊刻文化在这一地区得以平稳发展,并为北宋时期的书籍刊刻准备了从印刷书籍母本到书籍校勘、印刷人才及技术的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五代时期吴越国的印刷文化与传统。
- 苏勇强
- 关键词:吴越国
- 北宋前期集部书籍刊刻
- 2016年
- 北宋是中国雕版印刷发展蓬勃的时期。相比于其他书籍,集部作品刊刻在北宋前期呈现出官方冷落,民间积极的特点。除了技术与成本的因素,"国计民生优先"的官方印书导向是其根本原因。此外,科考以经史作为诗赋考试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北宋集部书籍的社会影响力。官方认可的文集刊印,需要在社会的道德评价、机要隐秘等问题上经得起拷问推敲,客观上要"有益后进学者"。与官方态度相适应,政权意识形态也在思想内容、教化等多方面影响了民间集部印本。
- 苏勇强
- 关键词:北宋前期集部官方刊刻
- 北宋经书子籍刊刻与“典籍中心主义”被引量:1
- 2012年
- 北宋是中国雕版印刷的勃兴期。这一时期,以国子监为主导,各地官私机构相继刻印了大量经、子类书籍,蔚为大观。经书子籍雕印既是中国以典籍为中心的传统学术惯性,也是科举政治的必然选择。这类印本在社会的广泛传播流行,导致"疑古"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典籍的神圣,对北宋的学术发展产生潜在的影响,进而形成"六经注我"为特征的宋学。
- 苏勇强陈久恩
- 关键词:北宋刊刻
- 北宋胡瑗入朝校律考
- 2013年
- 胡瑗是北宋初期著名的教育家,与孙复、石介并称为"宋初三先生"。景祐、皇祐年间,胡瑗两次入朝参与乐律校正,引发朝野议论。研究当年的校律定乐情形,可以发现两次定乐既有钟磬、律管的分别,又有阴阳附会的道德评价,绝非简单的音律校定。从两次校律的效果来看,胡瑗只是创造性运用了"管口校正"与管长调整的校音方式,其音律校正效果并不理想。
- 苏勇强杨晓华
- 关键词:北宋音律
- 唐宋文本差异与宋诗学问化
- 2016年
- 雕版印刷的发展,唐宋文本差异对诗歌创作有明显影响。因为抄本有限,印本才给宋人傍书创作的可能。从西昆以典故入诗,欧公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以及苏、黄以才学作诗,都坐实了宋人"以学问为诗"的公论。此外,文本差异也导致宋人因学问加身,即便情景感兴也不免想起学问、经验,以"掉书袋"、"互文复义"地呈现多维的作品形态。
- 苏勇强
- 关键词:唐宋宋诗学问
- 黄庭坚桂林行踪及诗文考辨
- 2015年
- 崇宁三年(1104)五月,黄庭坚贬谪宜州途经桂林,仅留下一首诗,使人产生疑惑与思考。对黄庭坚桂林行踪的考辨证实,党祸对于诗文创作的箝制才是黄庭坚在桂林文字稀少的主要原因。古代诗文作为文化留存如何转变成城市文明的组成部分得以延续,是后人应继续探讨的问题。
- 苏勇强
- 关键词:黄庭坚行踪诗文
- “镜子意识”与北宋史籍刊刻
- 2011年
- 北宋对史籍印本的刊刻、传播,使其朝野上下灌注有强烈的"镜子"意识。宋人的史学意识上,首先表现为史学观念上突出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性,其次,则表现为对"上天感应论"持矛盾辩证的批判态度。宋人的历史辩证思想虽不能挽救北宋王朝的灭亡,但却促进了宋人"历史直觉意识"的形成,进而宋代文人也从史籍印本中揣摸出简洁、形象、生动的古文师法。简概而言,历史赋予宋人的直觉意识是,创作者虽有"意旨"主导,但是创作走向及过程却是作者无法事先控制的,它取决于作者当下创作意识的瞬间呈现,是作者以生成的观念理解存在,是对历史生活"直觉"把握的结果。此种直觉意识,也使得宋人的诗词、文章有了更多的"新变"。
- 苏勇强陈宇
- 关键词:北宋辩证思想
- 五代南方造纸业与北宋“开宝藏”雕印被引量:3
- 2010年
-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印刷业得到较大发展,其中的原因除了印刷技术本身的进步外,还与当时江南的造纸业的发展进步有密切关系;分析比较当时北方造纸与江南造纸的发展差异,证明了正是因为北宋初年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江南造纸业的发达,才最终成就了北宋开宝《大藏经》得以在四川地区雕印。
- 苏勇强
- 关键词:北宋大藏经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