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334)

作品数:11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作者:周金星孙启祥王月容刘国华费世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抑螺
  • 4篇钉螺
  • 3篇洞庭湖
  • 3篇滩地
  • 2篇血吸虫
  • 2篇血吸虫病
  • 2篇造林
  • 2篇生态
  • 2篇滩地造林
  • 2篇土地利用
  • 2篇退田还湖
  • 2篇吸虫
  • 2篇吸虫病
  • 2篇林业
  • 2篇长江
  • 2篇虫病
  • 1篇洞庭湖区
  • 1篇血防
  • 1篇抑螺防病林
  • 1篇植物

机构

  • 6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湖北省林业科...
  • 1篇湖南省林业科...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林业和草...
  • 1篇国际竹藤中心

作者

  • 5篇周金星
  • 3篇孙启祥
  • 2篇蒋俊明
  • 2篇费世民
  • 2篇王月容
  • 2篇刘国华
  • 1篇何亚平
  • 1篇卢琦
  • 1篇张倩
  • 1篇王秋贤
  • 1篇周志翔
  • 1篇胡兴宜
  • 1篇曾茱
  • 1篇汤玉喜
  • 1篇李玲
  • 1篇张仪
  • 1篇吴敏
  • 1篇李永进
  • 1篇李志辉
  • 1篇王晓荣

传媒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湖北林业科技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Infect...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时期我国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思路的探讨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基于文献资料,系统阐述了林业血防工程抑螺防病的机理和生态服务价值,全面梳理了我国林业血防工程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新时期我国林业血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并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我国消除血吸虫病和新时期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提供新思路。
杨筱孙启祥曾茱郭伟周金星
关键词:血吸虫病林业工程
洞庭湖滩地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呼吸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基于洞庭湖滩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时间尺度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分析土壤呼吸动态特征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采用LI-8100气体分析仪对杨树林地、芦苇地、农田地土壤呼吸动态进行野外测定,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并对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和日变化比较明显,其动态均表现为单峰型,高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而最低值大致出现在凌晨5:00;土壤呼吸作用强弱表现为芦苇地>杨树林地>农田地;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与土壤细菌数量变化呈显著相关性(P<0.05),与放线菌数量变化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真菌数量变化相关性不明显,表明土壤呼吸受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较大。
唐洁李志辉汤玉喜李永进吴敏王胜
关键词:洞庭湖滩地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
滩地造林抑螺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长江流域滩地是我国钉螺分布的主要区域,也是血吸虫病的主要流行区。近些年我国大力实施的林业血防工程通过滩地营造人工杨树林,使得钉螺原有孳生地的多种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发生了明显变化,显著减少了钉螺种群的分布空间,从而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的传播。目前,国内外在滩地造林后单一要素改变对钉螺的影响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有关生物要素与非生物要素对钉螺分布的交互作用还未有深入探索,对钉螺孳生产生抑制作用的关键要素尚不明确。文中综述了滩地造林后林下的草本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光照、地温等诸多要素发生变化对钉螺生存的不利影响,总结了滩地造林抑螺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提出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滩地造林抑螺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杨筱周洁敏阮向东胡继平周金星
关键词:滩地造林钉螺血吸虫病林业血防
长江中游滩地造林抑螺作用机理研究
血吸虫病是仅次于疟疾的全球第二大热带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钉螺是血吸虫病传播的唯一中间宿主,因此控制钉螺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实有钉螺面积36.3万ha,95%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滩地。我国实施的林业血防...
杨筱
关键词:滩地造林钉螺硅藻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钉螺生境指示植物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文章以四川仁寿山丘疫区157个样方钉螺密度、草本层特征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方差、X2分统计度量、Ocihiai、Dice、Jaccaed、Pccc等系列技术分析法,研究了钉螺生境指示植物及其种间联结度。结果显示:在85个草本群落中,与钉螺有极显著正连接的有水芹、水金凤、毛茛、拉拉藤、空心莲子草、广布野豌豆6种,显著正连接的有五朵云、蜈蚣草、碎米荠、葎草等4种;有极显著负连接的有野蔷薇、苔草、金星蕨等3种,显著负连接的种类有凤尾蕨1种;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土地利用类型是决定钉螺分布密度的两大关键因子;Ocihiai、Dice、Jaccaed、Pccc种间系数达到一定阈值才能达到正连接或负连接的水平,四个系数与X2拟合均呈线抛物线关系;钉螺生境可分划分为极度适生、一般适生与不适生三类,后者是前者退化与灭螺改造的结果;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改造效果可用钉螺不适生来描述,其标志为正连接指示植物消失而负连接指示植物出现,钉螺指示植物可用于作钉螺生境识别,也可用作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模式林的效果评价。
蒋俊明周金星费世民刘国华
关键词:钉螺指示植物
基于脱钩理论的烟台市碳排放效应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烟台市2000—2011年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烟台市碳减排及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土地利用碳源/碳汇研究的理论框架和计算模型,首先对烟台市土地利用、能源消费等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源/汇。然后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该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弹性关系。[结果](1)建设用地是主要碳源,其面积与净碳排放量成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2)林地为主要碳汇,其他用地影响较小且主要表现为碳汇。(3)烟台市净碳排放量在2001—2011年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不断降低。[结论]烟台市碳减排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其经济发展3个阶段(连接阶段、脱钩阶段Ⅰ和脱钩阶段Ⅱ)分别对应于其碳排放的高速增长、较快增长、稳定阶段这3阶段。
王秋贤王登杰颜晓妹苏秋红
关键词:土地利用脱钩理论
洞庭湖退田还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11年
以洞庭湖退田还湖区杨树林地、园地、旱地(包括棉花地、甘蔗地及玉米地)、水田、荒地等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重金属(Cu、Zn、Mn、Pb、Cd、As、Hg)的分布、污染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0~25cm土层中Cu、Zn、Pb、As和Hg含量以9a杨树人工林地最高,Mn、Cd含量分别以2a杨树人工林地和水田最高;25~50cm土层中Cu、Mn、Hg含量以2a杨树人工林地最高,Zn、As含量以水田最高,Pb、Cd含量分别以甘蔗地、4a杨树人工林地最高;4a和6a杨树人工林地、甘蔗地、水田土壤已受到Cd污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综合污染指数以水田最高,荒地最低;主成分分析及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重金属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
王月容卢琦周金星周志翔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土地利用方式洞庭湖退田还湖
长江流域抑螺防病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被引量:2
2019年
为定量评估长江流域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科学评价林业血防工程生态效益,依据林业行业技术规程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选取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抑螺防病6项功能对长江流域抑螺防病林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06-2013年长江流域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效益显著,涵养水源16.16×10~8t,保持土壤1.46×10~8 t,固碳0.10×10~8 t,释氧0.29×10~8t,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面积减少24.35×10~7 m^2,血吸虫病患者减少61.31×10~4人,总价值967.20×10`8元。其中抑螺防病功能价值最大,占全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35.87%,是非抑螺防病林不具备的功能,其次释氧价值占33.06%,固碳价值占13.02%,涵养水源价值占9.17%,保持土壤价值占7.31%,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占比例最少,仅有1.57%。抑螺防病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小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其中抑螺防病功能价值最大的为安徽省,达7省抑螺防病功能总价值的18.17%,但其余5项服务价值最大的为湖南省。研究发现,在抑螺防病林的全方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抑螺防病功能、释氧、固碳、涵养水源、保持土壤等5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共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的98.43%,是生态服务功能的主体,各种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排序为抑螺防病功能价值>释氧功能价值>固碳功能价值>涵养水源功能价值>保持土壤功能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价值。其中,湖南省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使抑螺效果发挥作用最大;云南省山丘区,钉螺适生环境多样,而且其生命力强,繁殖快,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难度相对较大,抑螺效益不显著。
马莉杨筱张仪贾霁群孙启祥张倩周金星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长江流域抑螺防病林生态服务
洞庭湖区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钱粮湖单退垸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洞庭湖1987、1996、2008年三期LANDSAT-TM影像及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以钱粮湖单退垸为例,应用GIS技术及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从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上分析了其近20多年来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通过建立转移矩阵及计算转移贡献率,分析了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87-2008年间,湖区景观要素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总体上表现为旱地和园地面积持续减少,水域、水田、道路和建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林地面积先减后增;景观格局总体变化趋势是多样性增加、均匀度增加、破碎度增大、景观形状由简单趋于复杂;人口增长与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退田还湖工程实施是导致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三大驱动力。
漆良华王月容
关键词:驱动力退田还湖
生物生态灭螺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钉螺是流行中国的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唯一的中间宿主,灭螺能有效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目前,关于灭螺技术的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高效、安全、环保的生物生态防治方法是今后的主要方向。笔者综述了钉螺生物生态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进一步对生物生态灭螺技术进行了展望和提出了建议。
李玲胡兴宜孙启祥王晓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