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50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5049)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勇王东升吴宏庆沙娜王欢欢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电化学
  • 4篇离子
  • 3篇阴离子
  • 3篇离子交换
  • 3篇离子转移
  • 2篇修饰
  • 2篇氧化硅
  • 2篇阴离子交换
  • 2篇吡喹酮
  • 2篇溴代
  • 2篇无机复合
  • 2篇膜修饰
  • 2篇介孔
  • 2篇二氧化硅
  • 2篇复合膜
  • 1篇血吸虫
  • 1篇血吸虫病
  • 1篇亚叶酸
  • 1篇亚叶酸钙
  • 1篇氧化钛

机构

  • 7篇上海应用技术...
  • 2篇上海应用技术...

作者

  • 7篇陈勇
  • 3篇周敏
  • 3篇王欢欢
  • 2篇王东升
  • 1篇樊冬丽
  • 1篇吴宏庆
  • 1篇沙娜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世界
  • 1篇化学进展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吡喹酮合成新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了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的合成新方法。以甘氨酸乙酯盐酸盐和溴代乙醛缩二乙醇为原料,经N-烃化、N-酰化和Pictet-Spengler缩合三步反应合成出了吡喹酮。探讨了催化剂用量、缚酸剂、反应温度和酸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三步反应总收率为32%。产物结构经IR、1 H NMR、13C NMR、MS和HRMS确证。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环境污染少,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前景。
王东升沙娜陈勇
关键词:吡喹酮
有机/无机复合介孔膜支撑的水/有机凝胶界面上离子转移反应过程的研究
近二十年来,膜支撑微、纳米液/液界面阵列上离子转移反应过程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1]。本文利用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介孔膜[2]支撑油/水以及水/有机凝胶界面,并采用各种伏安法(CV、DPV和DPSV)考察了上述...
江旭恒高逵胡道盼王欢欢王蒙周敏陈勇
关键词:离子交换阴离子电化学
阴离子交换功能膜支撑的两互不相溶电解质溶液界面上阴离子转移反应过程的研究
微-液/液界面上电荷(电子和离子)转移反应过程的研究是液/液界面电化学的研究前沿之一,除了利用单或双通道微、纳米玻璃管支撑液/液界面从而得到单、双通道微/纳米-液/液界面之外,利用各种多孔膜支撑液/液界面从而得到微、纳米...
陈勇胡道盼江旭恒高逵王欢欢王蒙周敏
关键词:离子交换阴离子电化学
文献传递
具有孔中孔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介孔膜的合成及其应用
复合介孔膜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独特孔中孔结构的新型的膜材料,该材料以多孔膜(无机多孔膜或者有机多孔膜)为硬模板,以表面活性剂为结构导向剂,通过溶胶-凝胶等方法将介孔材料组装在多孔膜的孔道中制备而成,由于其在分离﹑吸...
陈勇王蒙周洁胡道盼江旭恒高逵周敏
关键词:介孔复合膜二氧化硅二氧化钛
文献传递
阴离子交换膜修饰的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SO_4^(2-)离子的转移反应被引量:1
2016年
将一种均相季铵型阴离子交换膜用于修饰水/1,2-二氯乙烷(W/DCE)界面,并利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和计时电量法考察了该界面上强亲水性阴离子SO_4^(2-)的转移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阴离子交换膜所修饰的W/DCE界面比修饰前具有更宽的电化学窗口,而且在界面上可获得完整的SO_4^(2-)转移的循环伏安曲线和差分脉冲伏安曲线.其中,循环伏安曲线的峰电流与扫速平方根呈线性关系,SO_4^(2-)在膜内水相中的扩散系数为7.6×10-8cm2/s;差分脉冲伏安曲线的峰电流与SO_4^(2-)的浓度在5~25 m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另外,利用计时电量法测得SO_4^(2-)在该界面上转移反应的标准速率常数为1.49×10-3cm/s.
王欢欢胡道盼江旭恒张烨桦陈勇
关键词:阴离子交换膜离子转移硫酸根
膜修饰液/液界面上亚叶酸离子的转移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复合介孔膜修饰水/1,6-二氯己烷(W/DCH)界面得到阵列介观W/DCH界面,利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以及计时电量法考察了亚叶酸离子在该阵列介观W/DCH界面上的转移过程.结果表明,亚叶酸离子在膜修饰W/DCH界面上转移的电化学响应与复合介孔膜内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密切相关.循环伏安结果表明,亚叶酸离子由膜内水相向油相转移的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根据Randles-Sevik方程,计算得到亚叶酸离子在复合介孔膜内水相中的扩散系数为2.036×10^(-8)cm^2/s.利用计时电量法测得亚叶酸离子在该界面上转移反应的标准速率常数为2.72×10^(-3)cm/s.
张烨桦姜涛刘书峰于雅倩陈勇
关键词:亚叶酸钙离子转移电化学
药物离子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反应研究
本文采用伏安法考察了药物-盐酸非那吡啶在功能化复合介孔膜修饰的水/1,6-二氯己烷界面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盐酸非那吡啶中的非那吡啶(Phenazopyridine,PAP)在酸性条件下可通过质子化形成非那吡啶阳...
刘书峰
关键词:电化学大黄素
文献传递
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的合成方法被引量:1
2013年
吡喹酮对各类血吸虫均有杀灭作用,是目前世界上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以甘氨酸乙酯盐酸盐和溴代乙醛缩二乙醇等为原料,经N-烃化、N-酰化、酯氨解和缩合四步反应合成了吡喹酮,总收率为30%。产物结构经IR、~1H-NMR、^(13)C-NME、MS和HRMS证实。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环境污染少,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前景。
王东升樊冬丽陈勇
关键词:吡喹酮血吸虫病
复合介孔二氧化硅膜的制备及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复合介孔二氧化硅膜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独特孔中孔结构的新型膜材料。该材料以多孔膜(无机多孔膜或者有机多孔膜)为硬模板,以表面活性剂为结构导向剂,通过溶胶-凝胶等方法将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组装在多孔膜的孔道中制备而成。由于其具有不同于传统介孔二氧化硅膜材料的一些独特结构和性能,并在分离、吸附和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就复合介孔二氧化硅膜的制备方法,特别是近几年内其在纳滤、纳米材料的模板合成、酶的固定、传感器、反应器以及药物释放等方面最新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同时对这类新型的复合介孔二氧化硅膜材料在合成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卞书娟吴宏庆江旭恒龙亚峰陈勇
关键词:复合膜介孔二氧化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