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271)

作品数:25 被引量:156H指数:7
相关作者:王旭红杨旭艳刘万青曹雅坤毛文婷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湘潭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遥感
  • 6篇气溶胶
  • 5篇信息容量
  • 5篇气溶胶光学
  • 5篇气溶胶光学厚...
  • 5篇光学厚度
  • 5篇AOD
  • 4篇地表
  • 3篇遥感图像
  • 3篇透水
  • 3篇图像
  • 3篇不透水
  • 3篇城市热岛
  • 2篇地表温度
  • 2篇遥感影像
  • 2篇土地利用
  • 2篇热岛效应
  • 2篇中亚五国
  • 2篇空间分异
  • 2篇反演

机构

  • 25篇西北大学
  • 3篇湘潭大学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0篇王旭红
  • 3篇杨旭艳
  • 2篇杜挺
  • 2篇刘万青
  • 2篇杨联安
  • 2篇黄安
  • 2篇曹雅坤
  • 2篇程德强
  • 2篇蔡静
  • 2篇毛文婷
  • 1篇刘康
  • 1篇李钢
  • 1篇赵婷
  • 1篇李飞
  • 1篇李天文
  • 1篇胡婷
  • 1篇秦慧杰
  • 1篇张哲
  • 1篇李春锋
  • 1篇梁海艳

传媒

  • 3篇地下水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测绘工程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遥感技术的三峡库区屏障带划分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三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对重庆市万州区的地表亮温、地表湿度以及山脊线等特征对比分析,模拟其变化趋势和范围,通过多层数据叠加分析,划定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屏障带。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三峡水利工程对其生态环境影响有扩大的趋势;结合自然等综合因素,划定生态屏障带约为484.44 km2。研究结果有助于库区生态环境评价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编制。
李春锋王旭红
关键词:遥感亮度温度山脊线
DEM分辨率对小流域地形水文特征提取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基于ArcGIS水文分析工具研究DEM分辨率对提取流域地形和水文参数的影响,选择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韭园沟流域为实验区,该流域地形复杂,沟壑纵横,DEM分辨率变化对其地形表达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DEM分辨率对小流域面积、流域高程、坡向的表达或提取精度影响较小,而对坡度、河道长度、河网密度和河道分级等因子提取有较大影响。
萨出拉刘万青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参数
不同尺度遥感影像上水体提取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水系在不同尺度的遥感影像上表现出不同的光谱特征和形状、纹理特征,为了得到提取水系的适宜尺度,本文采用三种经典的尺度转换方法,将信息容量作为尺度转换的评价指标;最终选择三次卷积法为最优的尺度转换方法,在得到的一系列尺度图像上提取水系,分析提取水系的适宜尺度为10 m到45 m之间。
杨旭艳赵婷
关键词:水系提取
基于乡镇尺度Landsat8 OLI影像融合算法适应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利用OIF因子选择乡镇尺度下Landsat8 OLI影像MS最优波段组合,在此基础上,研究OLI影像MS波段与PAN波段对6种融合算法:Brovey法、PCA法、Daubechies小波变换法、Coifet小波变换法、HIS与小波相结合的变换法、PCA与小波相结合的变换法融合的适应性,并对融合前后影像进行SVM分类,以验证融合结果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B456为7波段35种组合方式中最佳波段组合,其OIF值为27.842;对融合前后影像进行定性和定量精度评价,OLI影像对PCA算法融合适应性最强,各精度指标均占优;Daubechies小波算法光谱扭曲度最小;HIS-wavelet算法清晰度最高;PCA-wavelet算法相关系数最高,融合结果信息含量最大;适应性最差为Brovey算法。土地利用分类精度验证结果表明:OLI影像经PCA算法融合后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
黄安王旭红杨联安杜挺王元元刘建红
关键词:适应性
城市地表温度反演及其与下垫面定量关系分析——以西安市为例被引量:7
2015年
城市地理与气象条件、人为因素共同决定了当今城市的热岛现象,其中后者的影响更为重要,而下垫面又是主要的人为因素之一。本文以西安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14年的landsat8数据,反演出地表温度、植被和不透水面等信息,对城市热岛效应与下垫面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作为下垫面重要表征组分的植被、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12,呈负相关关系;而不透水面指数与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747,呈正相关关系;此外,还对地表温度、植被指数和不透水面指数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由此说明,植被对城市热岛效应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不透水面会增加地表温度,从而加剧热岛效应,因此可根据植被、不透水面这两大因子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生态决策。
毛文婷王旭红祝明英蔡静程德强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下垫面地表温度
2000-2018年“一带一路”之中亚5国首都城市扩张的遥感监测被引量:8
2020年
基于2000、2010和2018年的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借助GIS技术支持,利用归一化差异不透水面指数(NDII)法提取中亚5国首都大城市的地表不透水面,计算并研究分析城市的扩张强度、扩张速率以及城市空间紧凑性.研究结果表明:1)扩张强度最大的城市是努尔苏丹,为8.75%,最小的是比什凯克,为1.02%;努尔苏丹、塔什干和阿什哈巴德这3个首都城市为减速型扩张类型,比什凯克和杜尚别城市为加速型扩张类型.2)从空间扩张来看,努尔苏丹呈现紧凑型扩张,比什凯克、塔什干和杜尚别城市空间呈现先松散后紧凑的扩张特征,阿什哈巴德城市空间发展呈现先紧凑后维持稳定的特征.3)城市重心轨迹演变分析表明,努尔苏丹、比什凯克和杜尚别18 a间城市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塔什干和阿什哈巴德城市重心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4)从城市扩张与人口和经济因素特征分析表明,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张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中亚5国的城市化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谭竹婷王旭红蒋晓辉牛林芝韩海青梁秀娟
关键词:一带一路遥感数据
大西安都市圈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分布特征及AOD对热岛强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以及城市气溶胶污染的加重,城市热岛效应(UHI)日益明显。以大西安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2018年MODIS LST数据提取了大西安近16 a的地表温度信息,基于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Pearson相关分析和R/S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分析了大西安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分布特征,剖析了城市热岛强度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定量评估了气溶胶对城市热岛效应的贡献。结果表明,(1)大西安都市圈在2003—2018年间白天平均地表温度为21.68℃,夜晚为7.28℃,年均和季均地表温度均呈现上升趋势,整个研究区地表温度在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2)全年昼夜平均地表温度变化率分别为0.123℃·a^−1和0.051℃·a^−1。从四季地表温度趋势检验结果来看,夏季白天(P<0.01)和冬季白天(P<0.05)均呈现上升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夜晚也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分别通过了0.05、0.05和0.01的显著性检验。(3)影响全年白天城市热岛强度的主要因素是NL、EVI、人口密度和不透水表面,在夜间影响因素主要为NL、AOD和不透水表面,其中,不透水表面是影响城市热岛的最直接因素。(4)估算得到气溶胶对稳定城市区域夜间UHI的贡献为(1.64±0.16)℃,对城市区域夜间UHI的贡献为(1.92±0.14)℃,由于城市区域周边工业工厂较多,因此气溶胶污染相比稳定城区较高。然而,通过治理气溶胶污染可以有效地缓解夜间城市热岛现象和热胁迫。
梁秀娟王旭红牛林芝韩海青郑玉蓉张秀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地表温度气溶胶
典型地物特征提取的适宜尺度选择被引量:4
2012年
遥感图像的尺度与图像所表达的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使用遥感图像进行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使用尺度和图像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现有尺度的遥感图像不一定能满足应用的要求。为了解决使用尺度与图像现有尺度之间的矛盾,采用基于分维数的尺度转换方法得到以原始图像为基础的大于或小于原尺度的图像,在形成的连续变化的系列图像上提取两种典型地物样本,分别用地物单元周长(P)、面积(S)、面状地物形状系数(F)、斑块分维数(D)这4个表征地物形态特征的因子在各尺度图像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遥感图像栅格尺寸的增大,典型地物样本灰度值的灰阶不断减少,形状复杂度不断降低,地物边界钝化,内部纹理结构简单化、粗糙化。综合分析以上现象,提出利用形状综合指数(Q)来计算适宜表达典型地物形状特征尺度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尺度为30 m图像时是表达水体样本1、居民地样本1、居民地样本2形状的适宜尺度,图像尺度为90 m时,是表达水体样本2形状特征的适宜尺度;通过典型地物形状综合指数成功的计算出典型地物形状的适宜尺度,为表达复杂地物的适宜尺度奠定了基础,并且该方法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杨旭艳王旭红胡婷曹雅坤
关键词:分维数特征提取
遥感图像信息容量约束区间的选择与空间分异性被引量:2
2014年
遥感图像信息容量是一种能量化表征地表复杂度的评价指标。计算时考虑了像元点所处的整个局部区域特征,其大小与图像灰度层次密切相关,灰度层次越丰富,信息容量的值越大。信息容量模型构建的核心问题是约束区间的选择和参数的确定,合理适宜的参数设置是保证信息容量特性的关键性技术。选取陕西省不同地貌类型区56个样区,以2007年ETM+和2008年SPOT5遥感图像为实验数据。采用了2种不同的约束区间的计算方法,即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遥感图像信息容量约束区间的选择方法和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信息容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反映地表空间形态结构的复杂度,信息容量和分形维数、信息熵之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随着信息容量的增大,样区的分形维数、信息熵也在增大。信息容量的空间分异和陕北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形态在空间上的变异是相关的,与陕西关中平原区的地表地物覆盖类型也是相关的,可作为地表形态结构复杂度定量评价指标之一。
王旭红李飞张哲秦慧杰刘晓宁李钢
关键词:信息容量遥感图像空间分异
不同波段遥感影像信息容量的差异性研究
2013年
该研究选择三个不同感兴趣区域:A-西安(城墙以内)、B-咸阳市(七厂十字周边)和C-高陵县城,采用分形维数和信息容量这两个定量指标来评价不同波段信息量的空间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A-西安的分维数和信息容量总体上大于B-咸阳和C-高陵县城,这是由地物本身的复杂性来决定的;同时,最大的平均分维数和最大的平均信息容量都出现在第二波段,最小的平均分维数和信息容量出现在第四波段。
杨旭艳王旭红
关键词:波段分维数信息容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