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AZD012)

作品数:22 被引量:373H指数:12
相关作者:吴次芳吕添贵方明张舟李冠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地利用
  • 5篇城市
  • 4篇生态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土地生态
  • 2篇地经
  • 2篇生态安全
  • 2篇水资源
  • 2篇水资源环境
  • 2篇土地生态安全
  • 2篇流域
  • 2篇建设用地
  • 2篇城市发展
  • 1篇一致性
  • 1篇意愿
  • 1篇意愿研究
  • 1篇用地使用权
  • 1篇有效性
  • 1篇再审
  • 1篇征地

机构

  • 22篇浙江大学
  • 2篇江西财经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上海市地质调...
  • 1篇江西省土地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9篇吴次芳
  • 8篇吕添贵
  • 4篇张舟
  • 4篇方明
  • 3篇李冠
  • 2篇谭永忠
  • 2篇谭荣
  • 2篇陈美球
  • 2篇陆张维
  • 2篇何巨
  • 2篇郑红玉
  • 2篇俞振宁
  • 1篇曹裕
  • 1篇王庆日
  • 1篇聂鑫
  • 1篇罗文斌
  • 1篇曹宇
  • 1篇陆汝成
  • 1篇岳文泽
  • 1篇郑盛

传媒

  • 4篇经济地理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中国土地科学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农村经济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资源与产业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景观结构的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为探究生态脆弱的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典型的农林交错带——黑龙江省宁安市为研究区,基于1991、2000和2014年3期遥感数据,运用Arc GIS、Geo Da和GS+等技术手段,利用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特征及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1991—2014年研究区景观结构变化较为明显,耕地和建设用地明显增加,其他景观类型面积降低,表明人为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在逐步增强。(2)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5个等级在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中部和北部的生态风险等级明显高于东部、西部和南部,且生态风险值显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局部生态风险呈现明显集聚特征。(3)1991—2014年研究区生态风险整体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低和较低风险区范围快速缩减,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范围较大幅度扩大,生态风险程度较高的等级由北部和中部开阔的河谷冲积平原向环绕周边丘陵和森林覆盖的低矮山区扩张演变,这与人为活动的干扰密切相关。
苏浩吴次芳
关键词:景观结构
浙江省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性分析被引量:28
2014年
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内涵与表现,其协调性关系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协调耦合度模型和重心法分析1999年至2011年浙江省城市化过程中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性与空间均衡性,通过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全省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得到持续提高,由0.54上升至0.76,从中协调耦合等级发展为较协调耦合等级,各市协调耦合度及其等级都获得相应提高,但"北高南低,南北分化"的空间差异特征依然显著;2以2005年为界,前半期全省及省内各市协调耦合度增速较快,但2005年之后显著放缓,说明促进各要素协调非农化的难度在上升;3地区不平衡未得到有效控制,西北部人口非农化速度领先、东北部产业非农化较快、中南部土地非农化超前,阻碍了综合协调耦合度的提高;4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与公共服务水平,就业结构和土地资源禀赋等是影响产业、人口与土地协调非农化的重要因素。今后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协调性的提高将依赖于各要素非农化相互作用和地区平衡性的改善。东北部地区需着重推进产业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西北部地区提高失业、住房等社会保障覆盖面,促进进城农民工市民化;中南部巩固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非农就业,改善公共服务,同时优化土地利用管理,控制城市低效蔓延。
沈孝强吴次芳方明
关键词:城市化人口城镇化土地非农化
基于IAD延伸决策模型的农户征地意愿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基于奥斯特罗姆IAD模型的延伸框架,通过广东省21个市(县)2013年的调查数据,首先运用二元logistic整体回归模型对征地制度改革中农户的征地意愿进行研究,进而发现细分已征地农户与未征地农户的意愿差异并差别分析的必要。研究结果显示:除了一般的户主特征变量、征地补偿标准变量外,程序变量和认知改革变量对已征地和未征地农户的征地意愿影响尤其显著,但二者在近乎均质的行动舞台中,基于对事前最终行动结果信息的感知和预测,在征地意愿上表现出了不同的变量特征,数据分析表明未征地农户是以征地农户的最终行动结果(决策前)作为决策参照,以制定激励和预期收益调整征地意愿决策。另外,回归模型显示在征地意愿的影响因素中,程序公正(协议征地)要优于货币补偿,农户对土地财产性权利分配的关切不是征地制度改革自身所能解决的。
曹裕吴次芳朱一中
关键词:土地制度征地意愿
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的构建:出发前的再审视被引量:9
2015年
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的构建即将全面推动,政府应当如何治理这一市场成为亟待回答的问题。对城郊和边远集体建设用地在"传统的土地征收""增减挂钩政策下的间接入市"和"假定完全自由的直接入市"三种模式下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变化的研究发现:完全自由的土地市场实现不了改革初衷,增减挂钩政策也尚存改进空间。应以土地用途来明晰"间接入市"和"直接入市"两种模式的界限,将直接入市的土地限制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在增减挂钩政策中要尊重农民意愿并纳入独立工矿用地。
张舟吴次芳谭荣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征收
土地混合利用研究评述及框架体系构建被引量:30
2018年
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城市转型升级成为资源紧约束下城市的理性之选,探索土地混合利用理论实践对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梳理总结并拓展国内外土地混合利用研究的主体内容,构建土地混合利用研究的框架体系。研究发现:①当前土地混合利用研究基本围绕“概念内涵-组织形式-定量测度”的主体内容展开;②已有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进一步拓展并构建“概念内涵-组织形式-动态演替-定量测度-实践路径-管理体系”六位一体的框架体系,形成“理论-方法-实践”相统一的研究脉络;③规范土地混合利用的概念内涵,完善土地混合利用的量化技术,探索土地混合利用的实践模式可能是未来土地混合利用研究的重要问题。
郑红玉吴次芳沈孝强
关键词:城市
基于TOPSIS法的赣江水源区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环境协调性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以赣江上游城市为例,通过构建经济规模、效率与结构和水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等6个方面的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赣州市区2001—2011年的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系数逐年增加,并呈现出3个阶段的"阶梯式"发展特征;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从"较不协调"逐渐向"较协调"转化;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协调状态正向与逆向并存,局部变化起伏明显,且存在"疲软恶化"风险。为了保障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环境保护同步优化,还应加强水资源生态系统规律研究,引导资源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推动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破解水资源保护资金短缺困境,进而为实现水源保护区社会经济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吕添贵吴次芳李冠陈美球
关键词:城市发展水资源环境TOPSIS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法律制度构造被引量:15
2017年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经济学主导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形象表述,该学说能很好解释实践中农地流转现象。但经济学界对于"三权分置"实施可行性的解释,主要以西方产权理论为基础,以权能分离理论为指导思想。这种经济学逻辑并不符合当前的法律逻辑。法学界针对经济学界权能分离理论的"三权分置"展开了批判,提出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事实上是对农地所有权用益权能的再分割,有悖所有权的整体性特征。但法学界"基于文本寻找解释"的研究思路,决定了其无法对现实当中大量存在的违背规范性土地承包、农地流转的现象做出解释。在分析经济学和法学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的理论解读的基础上,设定土地承包权为成员权,创设具有物权效力的土地经营权取代原土地承包经营权,这种土地产权制度符合物权分离逻辑,能够在法权构造上自洽,在立法技术和修法成本上具有优势。
方婷婷吴次芳周翼虎
关键词:土地法学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农地流转
基于博弈视角的鄱阳湖流域经济协调机制及路径选择被引量:13
2014年
鄱阳湖流域上中下游区位差异导致的内部发展不平衡阻碍了流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采用博弈模型在计算鄱阳湖流域内部经济博弈损益矩阵的基础上,剖析了博弈纳什均衡、组织结构选择以及非合作博弈内在原因;同时提出了流域经济协调机制构建框架,构建了组织结构效率帕累托最优的政策优化路径,为实现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均衡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流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搭便车"现象不仅是由于上中下游是寻求自身相对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主体,非合作选择还受到利益诉求差异、合作层次制约和资源环境的内在约束;2从"主体非合作"状态到"全主体合作"整体效益逐渐提升,最终实现鄱阳湖流域经济整体与个体效率的帕累托最优;3博弈合作组织演进方向和流域上中下游整体目标取向实现路径正好相反,而个体合作策略选择与收益水平非同步且交叉互动,组织合作架构易处于非稳定状态;4组织结构缺乏有效的内生动力与自我强化驱动机制,必须借助外部动力以保证组织"合作状态"的稳定性。
吕添贵吴次芳陈美球陆张维韩昊英方明
关键词:流域经济鄱阳湖流域
基于三角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被引量:31
2015年
喀斯特地区作为一种典型的土地生态环境区域,对其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和趋势进行评价是诊断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系统破坏和退化程度的重要手段。该文在界定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性指数、功能性指数和效益指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的三角模型,并对2005-2012年贵阳市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态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的路径。结果表明:贵阳市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水平先后经历了不健康、亚健康、初级健康和中级健康4个状态阶段,具有逐渐向高级健康状态发展的趋势,在未来应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经济建设基础保障水平并结合自然优势,充分利用土地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水平,建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预警系统以优化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水平。该研究能够为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姚岚吴次芳吕添贵张舟
关键词:土地利用喀斯特地区
基于环境评价的贵阳市土地开发利用优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结合贵州省贵阳市环境承载力和环境承载量综合评价贵阳市环境状况,为优化土地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能值分析方法评价环境承载力和环境承载量,利用灰色预测模型模拟未来环境演化状况。[结果]贵阳市环境承载力波动明显,耕地和建设用地生物生产面积变化是主要驱动力;环境承载量快速上升,石油、电力等能源类和建材类、磷矿的能值消耗量大幅增加,废气成为污染物同化的主要压力源。[结论]贵阳市当前未出现环境赤字,但根据预测结果,未来环境负荷将会超过环境承受能力阀值,危害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需要采取策略优化贵阳市土地开发利用,以避免出现环境赤字,促进可持续发展。
沈孝强吴次芳俞振宁罗文斌吕添贵
关键词:环境承载力土地利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