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083)
- 作品数:14 被引量:157H指数:7
- 相关作者:林振山陈成忠彭远新何亮李茂玲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枣庄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 基于EMD的中国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动力学预测被引量:19
- 2008年
-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1961年以来中国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波动的周期进行了分解,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中国未来20a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态足迹的增大和生态承载力的减小,中国未来20a的生态赤字越来越大,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政府应从提高生态承载力和减小生态足迹消耗着手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 张衍广林振山李茂玲梁仁君
-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EMD
- 从国内学术论文看1992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河湖湿地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0年
- 湿地研究文献是反映湿地科学研究水平、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晴雨表,对于把握湿地研究成果、追踪湿地研究热点、完善湿地研究理论、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科学协调人地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借鉴意义。以1992~2008年中国国内相关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hina Science Citation Index,CSCI)期刊发表的496篇长江中下游河湖湿地研究论文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及其他数学统计方法,从论文数量特征、研究力量分布、研究区域分布、基金项目资助、研究主题分类、研究方法比较、研究热点追踪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归类统计分析,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河湖湿地的研究特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结合国内外湿地研究的最新动向,展望其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结果发现,自1992年来,论文数量在波动中不断增加,沿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是中国长江中下游河湖湿地研究的主要力量,注明项目资助论文占总文献量80.4%,较为广泛的研究主题和变化的发展脉络反映长江中下游河湖湿地研究多元化、系统化与综合集成的新特点及多主题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实验、调查、遥感技术等是较多研究主题的研究方法,研究热点主要有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湿地生物及多样性、湿地评价恢复重建及补偿、湿地水资源及水文过程等。
- 陈成忠林振山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文献计量分析
- 六对十二件汉代文(吉)字璧的鉴定与鉴赏
- 2019年
- 文章从工具痕迹、沁蚀、设计和出廓纹饰等方面考证了六对十二件汉代文字璧。这六对用上等和田白玉雕成的不同时期的汉代文字璧,龙凤螭腾云驾雾,配饰行云流水,曲线之柔美,边角之尖锐,文字之优雅,叹为观止。汉代文字璧无一不是馆藏级的国宝。这六对不同时期、不同文字、不同形制、成双成对的汉代文字璧均是目前首次发现的稀世珍宝。
- 林嘉木林振山
- 关键词:汉代鉴赏
- 风传草本植物种子空间传播新模型被引量:6
- 2010年
- 种子阶段产生的时空格局对植物种群迁移十分关键,在植物种群动态、外来种入侵、保护生物学领域有重要意义。大多数种子从母株处传播距离较短,少数种子可以进行长距离传播。近30多年对种子传播的大量研究集中在近距离传播,这与目前的技术很难直接跟踪长距离传播的种子有关,尤其是草本植物种子传播数据极难获取。在现实条件约束下,利用模型模拟种子传播显示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未形成种子密度随距离变化的统一性函数或分布曲线,我国更是鲜见此方面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风传草本植物种子的空间传播模型,即准麦克斯韦空间分布模型,将种子长、中、短距离的传播归纳于统一的模型之中;实现无风或有风时,任意方向及区域的种子传播模拟,并且利用前人已有的实验或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适应性分析,旨在推动此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探索与发展。
- 陈玲玲林振山何亮
- 若干汉代出廓玉璧的考证及其二级断代的量化标准被引量:1
- 2018年
- 文章介绍林氏科学快速鉴定真假汉代玉璧的化学方法"白色碎米苔藓丝"和快速鉴定真假古玉(战汉至清中期)的物理方法"沙底竖纹鬃麻丝"。从出廓的相对高度、兽首形体的归类出发,提出了基于汉早期、汉中期和汉晚期的汉代出廓玉璧二级断代的林氏量化标准。从材质、工具特征和沁蚀等方面考证了来自民间的21件汉代出廓玉璧,并进行了二级断代分类。这批玉璧的相当一部分是首次报道的珍品。
- 林嘉木林振山
- 关键词:汉代
- 中国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构成比例变化分析被引量:29
- 2009年
-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中国1995-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的各构成组分。运用统计—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各组分构成比例变化的普适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1995-2006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构成以能源足迹和耕地足迹为主,耕地、林地、建设等足迹比例在波动中不断下降,草地、水域足迹比例先上升后下降,能源足迹比例不断增加;人均生物承载力构成以耕地为主,林地、建设、水域承载力比例相差不多,草地承载力比例最小,其中耕地、草地承载力比例不断增加,林地、水域、建设等承载力比例不断下降,且变化幅度均很小。②2007-2015年,耕地、林地足迹比例继续下降,草地、水域、能源足迹比例将逐渐上升,建设足迹比例将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出现增加趋势。耕地、林地、草地等承载力比例将不断增加,其中耕地、林地承载力比例增加幅度很小,草地承载力比例相对增幅较大;水域、建设承载力比例均呈下降趋势。文章还探讨了可能导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构成比例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指导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土地利用规划和改善生态环境有较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陈成忠林振山
-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
- 若干金朝宫廷(制造册宝所)玉项饰的考证与鉴赏被引量:1
- 2018年
- 文章从累丝工艺、银鎏金编织、锤揲工艺、多层透-镂空玉雕工艺以及烧蓝纹饰、玉雕纹饰图案和鎏金成色、玉饰的沁色等方面考证了三组十二件玉项饰为金朝宫廷(制造册宝所)玉饰,填补了我国金朝宫廷(制造册宝所)玉项饰的空白。首次发现并定义了春水-秋山玉,即既有春水玉的水(湖)和水禽(偏左边),也有秋山玉的山和鹿羊(偏右边)。以银鎏金锤揲烧蓝的龙、虎、象为玉项饰的环饰以及以银鎏金编织烧蓝的立体三爪龙为春水玉项饰的环饰均为首次报道。这批银鎏金掐丝烧蓝嵌宝玉项饰客观地说明了在玉项饰方面的玉雕工艺,唯金朝为顶峰,尤以创新的多层透-镂空雕和多层高浮雕相结合的精湛工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所展现的立体感、空灵感和动态感也是历史的最高峰。
- 林振山林嘉木
- 中国省际能源使用强度分解与比较--以广东、湖南和贵州三省为例被引量:3
- 2010年
-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约束现象逐渐突出,能源效率偏低是目前的突出问题。论文应用Laspeyres因素分解法,对粤湘黔三省的能源使用强度进行分解分析。研究发现:①三省的能源使用强度差异较大,尤其是广东与贵州能源使用强度相差很大,从发展趋势看,三省的能源使用强度差异会逐渐变小。②三个省份的第一产业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都有利于减小能源使用强度,第二产业结构份额均有助于增加能源使用强度,第二产业效率份额都有利于降低能源使用强度,第二产业效率份额在三次产业中作用最大。广东省的第三产业结构份额为负值,而湖南、贵州结构份额多为正值;第三产业效率份额广东、湖南分时段出现正负值,原因有待于探索。贵州第三产业效率份额为负值。③三省的结构份额对能源使用强度都产生负作用;三省的效率份额都有利于降低能源使用强度,具体作用因地区而异。据此论文认为在近期要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减少国家能源消耗总量,保证能源安全,经济欠发达或能源使用强度高的地区应是重点整治对象。
- 彭远新彭远新
- 关键词:结构份额效率份额
- 江苏、安徽能源强度比较分析与启示被引量:7
- 2010年
- 能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能源消耗量剧增,能源供需矛盾、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区域能源强度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Laspeyres因素分解法,定量分析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效率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安徽省的能源强度高于江苏省的能源强度,不过差距在逐渐变小,利用重标极差法预测未来两省的能源强度会逐渐趋同;(2)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发展有减小能源强度的趋势,不过作用过程有波动;产业效率有利于降低能源强度;(3)安徽省的产业结构有助于增加能源强度,作用趋势还在增大,产业效率有利于降低能源强度,降低作用大于江苏省。因此本文提出目前同样的投入应该偏向欠发达地区或能源强度较高地区,这有利于快速取得降低能源强度的成效。
- 彭远新林振山
- 关键词:能源强度结构份额效率份额
- 集聚效应下的集合种群动力模式被引量:4
- 2010年
- 引入种群集聚度和集聚效应的概念,通过建立物种的集聚效应模型,结合经典的Tilman集合种群模式,创建了集聚效应下的集合种群动力模式。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分析栖息地未毁坏下的集合种群演化规律与集聚效应的关系,得到:(1)即使生境没有毁坏,种群的集聚效应也会影响种群的演化。(2)集合种群系统中不同种群对集聚效应反应有异同,相同点是各种群都要经历一段准周期波动才达到平衡态。不同点是不同种群对集聚效应反应的强度不一致,竞争能力越强的种群准周期波动的振幅越大,频率越低。竞争能力越弱的种群准周期波动的振幅越小,频率越高。(3)不同的群落对集聚效应的响应也不一致。优势种群相对明显的群落对集聚效应的响应幅度相对较小。(4)在优势种群明显的群落中,集聚效应对弱物种非常不利,弱物种很有可能由于集聚效应而灭绝。(5)群落或n集合种群里的各种群的集聚效应和建群种(或最优势种)的强弱是决定景观生态序的最为重要的2个因素。(6)每个物种对不同的不适集聚程度的响应不一致。不适集聚程度越大,物种演化波动幅度越大,频率越高。
- 林振山何亮
- 关键词:集合种群动力模式